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早在北魏时期就已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创建了辽国,在金元两代还继续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直到元亡以后才完全融合在其它民族中。这个古老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草原上,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经济生活,从兴起、发展、强盛到消亡的漫长过程中,曾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传统,是中华民

  • 标签: 契丹人 考古工作 辽代 北魏时期 祖州城 蒙古草原
  • 简介:蒙古国出土的桦树皮文书[德]K.夏嘉思(KlausSagaster)波恩大学暨北莱茵州立图书馆眼下收藏着一批来自蒙古国的出土文物:在烨树皮上书写的蒙古文和藏文文书。这些文书是根据一项蒙一德合作协议而被运到德国的,并将在这里得到修复和技术处理。在完成对...

  • 标签: 桦树皮 蒙古国 法律文书 语言文化 语文学 出土文物
  • 简介:<正>蒙文《丹珠尔》的修订工作,奉乾隆皇帝之诏于1741—42年在章嘉呼图克图雷必多吉和洛桑丹贝尼玛的主持下开始进行。著名学者们通力合作,编成一部术语词典。老译本得到搜集、校正,新译本得到准备并与原本得到比较。这项宏伟的文学工程使我们得到了现在这个形式的《丹珠尔》。

  • 标签: 蒙文 德格 目录 印度文化 藏文 乾隆皇帝
  • 简介:<正>征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们曾对驱除疾病或引起疾病的恶魔之仪式有过论述。1944年,我发表了关于东蒙古地区一位萨满于1943年举行“跳神”仪式的论述。四十一年后,匈牙利学者A.萨尔库茨描述了一位喇嘛试图在一部仪式集子《阻塞地洞的经文》中编入这一相同内容的情况。书中详尽地描述了萨满把邪魔逐入地洞中并将其埋葬的驱邪过程。尽管这部经文具有很浓的佛教

  • 标签: 蒙古人 仪式 萨满教 蒙古地区 匈牙利 蒙古语
  • 简介:通过对蒙古国境内岩洞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对其分布环境、形制结构、葬俗特点以及随葬遗物等进行分析。认为岩洞墓是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一种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也是古代游牧民族秘葬的一种新类型,岩洞墓的发现对古代游牧民族丧葬习俗的深入认识提供了重要证据。

  • 标签: 岩洞墓 突厥 蒙古 中世纪 游牧民族
  • 简介:蒙古人统治时期,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很多方面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名字的使用就是其中一个方面:许多汉人起蒙古的突厥名字,而许多蒙古人和外国人却使用汉文名字。一些连汉人都很少使用的汉文名字却被外国人所专用。有一些独特的名字含有佛教意义,一些没有明确佛教意义的名字也可能起源于佛教。常用的佛教名字直接来源于梵文或藏文,并被翻译成蒙古文或汉文。

  • 标签: 蒙古人 明初 元朝 少数民族 外国人 佛教
  • 简介:近因检索金末长安道教宫观史料,发现数处文献对蒙古军南下焚掠京兆府(即长安城)一带宫观的时间记述不一,乃求助于《陕西省志·大事记》(三秦出版社,1996),孰料渎过相关条文之后,愈加糊涂。其原文大致如下。

  • 标签: 蒙古军 长安 时间考订 中国 金代 历史研究
  • 简介:<正>与熊有关的早期崇拜遗迹大量残存于北半球,譬如有熊生存的北美、欧洲、中央北亚地区人民的习俗中。有关这些内容已有大量的研究资料,尤其是苏联学者已公布并研究了大量南西伯利亚附近地区属于新石器时代与熊有关的考古遗存。其中包括在南西伯利亚人中经常可以见到的“熊祭典”,许多与熊有关的各种习俗、礼仪,此类口头传说等属民族学范畴的口头创作资料,他们还提出了有关它们起源、相互间联系问题的颇具价值的观点。①②③④⑤

  • 标签: 蒙古人 西伯利亚 传统习俗 新石器时代 民族学资料 传说
  • 简介:最近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蒙译《蒙古诸王朝史纲》(以下简称《史纲》)。这部中亚蒙古王朝帝王继承史成书于1664年,著者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可汗第12代后裔阿巴拉嘎兹(阿布拉伽齐)巴特尔汗。该书由策登道尔吉先生根据新疆《木拉》(怀念)杂志90年代刊发的哈文资料译出。《史纲》由前言、原著、附录等三大部分组成。前言包括蒙译者策登道尔吉先生所作序、原著作者阿巴拉嘎兹巴特尔汗自序和哈译者生物学博士巴巴斯阿布来苏米序。原著波斯文,共有9章,133节。其中第一章2节,记载了上帝创造人类过程及鞑靼汗的传说。第二章43节,讲述了蒙兀汗到成吉思汗的历代诸汗史以及蒙古诸部落起源。第

  • 标签: 成吉思汗后裔 《史纲》 蒙古族 诸王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纪年法
  • 简介:最近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蒙译《蒙古诸王朝史纲》(以下简称《史纲》)。这部中亚蒙古王朝帝王继承史成书于1664年,著者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可汗第12代后裔阿巴拉嘎兹(阿布拉伽齐)巴特尔汗。该书由策登道尔吉先生根据新疆《木拉》(怀念)杂志90年代刊发的哈文资料译出。《史纲》由前言、原著、附录等三大部分组成。前言包括蒙译者策登道尔吉先生所作序、原著作者阿巴拉嘎兹巴特尔汗自序和哈译者生物学博士巴巴斯阿布来苏米序。原著波斯文,共有9章,133节。其中第一章2节,记载了上帝创造人类过程及鞑靼汗的传说。第二章43节,讲述了蒙兀汗到成吉思汗的历代诸汗史以及蒙古诸部落起源

  • 标签: 成吉思汗后裔 《史纲》 蒙古族 诸王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纪年法
  • 简介:<正>蒙古族经济史的研究工作,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的指引下,随着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从1986年4月开始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的。至今已有132人参加这项研究工作,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有109人,其他省、市、自治区有23名专家、学者非常热心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

  • 标签: 蒙古族 经济史研究 研究概况 内蒙古 经济发展史 畜牧业经济
  • 简介:<正>近二十年来,有关突厥-蒙古时期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历史的考古调查报道大量增加,但是我们关于这个时期考古学的综合认识对解决某些极为重要的问题还是不够的。在本文中,我们试图对上世纪为专家所注目的各类大量中世纪遗存中的一部分做出鉴定和进行初步断代。这些遗址分布在外贝加尔的森林草原地带、伊尔库茨克州的贝加尔湖沿岸

  • 标签: 墓葬文化 贝加尔湖 中世纪 外贝加尔 蒙古语族 随葬品
  • 简介:<正>构成今之蒙古人民共和国(已改称蒙古国——译者)人口大部分的喀尔喀族,在占领外蒙古地域前,其地域被称作兀良哈万户(土绵)游牧之地。其远缘的一个部族,明代知其为朵颜卫,进入清代为内蒙古喀喇沁二旗和土默特左旗,其领主均以成吉思汗部将兀良哈之者勒蔑为祖。鄂尔多斯之萨囊彻辰洪台吉于康熙元年(1662年)撰写的著名编年史《蒙古源流》中,

  • 标签: 兀良哈万户 成吉思汗 蒙古族 外蒙古 喀尔喀 鄂尔多斯
  • 简介:川滇边界蒙古族情况简介娃素·沙拉若一、概况居住在川滇边界地区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盐源、木里、盐边、德昌县和西昌市以及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彝族自治县等地,共约7万余人。其中,云南2万余人,四川4万余人。解放前,川滇边界地区蒙古族自称“纳”、“纳日”...

  • 标签: 蒙古族 盐源县 边界地区 川滇 纳西族 土司
  • 简介:一、蒙古先民之服饰及其与周边民族服饰之关系形成蒙古民族的核心部落是蒙古人——室韦人——达怛人(鞑靼人)。《旧唐书》称其为“蒙兀室韦”。在突厥、回鹘统治时期(公元7-9世纪),蒙兀室韦还在额尔古纳河(望建河)流域。这时期的蒙古部落主要活动在今大兴安岭地区的深山密林中,主要从事渔猎业和牲畜饲养业等,经济活动具有游动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受其自然条件的限制,居住方式为“巢居”、“穴居”等。其服饰也同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紧密相关:以皮服为主。“夏则城居,冬逐水草,多略貂皮……男女悉衣白鹿皮襦祷”,“食肉衣皮……皆捕貂为业,冠以狐貂,衣以鱼皮”。

  • 标签: 民族服饰 蒙古族 蒙元时期 大兴安岭地区 蒙古部落 经济活动
  • 简介:(ArchaeologyoftheSouthernGobiofMongolia)是一本大部头的英文版考古调查报告,副标题为"蒙古古代文明之考察"(anExplorationofanAncientCivilizationinMongolia),作者为范尔舍韦斯(WalterA.Fairservis,Jr.),卡罗来纳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发行.作者在该书的扉页题写道:"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探险队成员纳尔逊(Nelson)和庞德(Pond)的田野工作基础上完成".

  • 标签: 戈壁考古 考古英文版 英文版简介
  • 简介:<正>1988年,联邦德国著名蒙古学W.海西希教授的新作《蒙古英雄史诗叙事资料》一书问世。这是德意志研究会专题研究项目十二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威斯巴登出版.以十六开本上下两卷问世的这本书共936页,所收集的材料基本包括了1987年上

  • 标签: 蒙古英雄史诗 资料 母题 研究项目 蒙古学 重要成果
  • 简介: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

  • 标签: 草原 蒙古人 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