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古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古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宋代时期的古语词。1、个条路项有条大坜,骑车诶爱看等来。(那条路上有一个大坑,骑自行车的时候要看着点儿。)

  • 标签: 宋代时期 古语词 梅县方言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 简介: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吉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吉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古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隋唐五代时期的古语词。

  • 标签: 隋唐五代时期 古语词 梅县方言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 简介:中国版图的轮廓很像一只雄鸡,内蒙就是雄鸡的背脊。这块背脊从中国的西北部延伸到东北部.跨越了近29个经度.近16个纬度.面积达118.3万平方公里。总体而言.内蒙古区内地形比较单一.高原约占2/3.但由于跨越的经纬度大.使全区各地受不同降水量及不同气候带的影响而呈现出多样性的地貌和植被景观.地区差异较大.

  • 标签: 内蒙古 植被景观 经纬度 东北部 西北部 多样性
  • 简介:青海蒙古族生活在青藏高原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人口发展缓慢,现有近10万人口,主要分布在海西、海北、黄南、海南、海东等地区。对青海蒙古族的历史,虽然汉藏文史藉中多有记载,但进行具体的研究,则起步较晚,成果不多。新中国成立前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有关青海蒙古族的文章,仅有寥寥20余篇。建国初期,国家组织专门的调查组,在对全国少数民族进行调查的同时,也对青海蒙古族进行了系统的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志于青海蒙古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大量资料不断挖掘整理出版,研究领域在扩大,研究内容在加深,形成了一大批新的成果。文章主要就国内青海蒙古族研究的成果进行了一些梳理和整理,包括学术研究领域的各方面,以便使研究者尽可能较全面了解青海蒙古族研究的基本状况。

  • 标签: 青海蒙古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调查 综述 人口发展 整理出版
  • 简介:蒙古昼夜温差大.风沙大.所以夏季旅游(6—8月份).游客不能只穿短衣裤、裙装,还要携带长袖衣物.以便随时增减;秋冬季节要带上棉衣、冲锋衣或羽绒服.或向当地草原接待中心租用棉大衣。最好带上一把雨伞备用。最好配戴太阳镜和遮阳帽.女生一定要带喷水保湿的东西。

  • 标签: 内蒙古 旅游 羽绒服 太阳镜 棉衣 游客
  • 简介:关于蒙古族传统商业思维方式的研究,是蒙古族传统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研究的空白,特别涉及交叉领域的研究,难度比较大。但与蒙古族传统商业思维方式研究相关的经济学、哲学(思维方式)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经济学领域,研究者先后出版了《蒙古族经济发展史》、《蒙古族经济思想史》和《蒙古族商业发展史》,并发表了一些研究论文。在哲学领域,研究者出版了《蒙古族传统理论思维》(蒙古文)、《蒙古族传统形象思维》(蒙古文)。另外,笔者就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法制、经济、文学以及哲学思维方式等方面发表了十余篇论文。上述研究成果为开展蒙古族传统商业思维方式研究打下了一定理论基础。

  • 标签: 哲学思维方式 传统商业 蒙古族 传统经济学 经济发展史 研究论文
  • 简介:1992年9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鄂尔多斯博物馆、鸟审旗文物管理所,对内蒙古鸟审旗郭家梁村周围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计发掘5座墓葬,其中4座为北魏墓葬,墓葬均为带有墓道土洞墓。小型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大型墓葬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随葬品数量不多,以陶器为主,还有铜器、铁器、料珠、泥钱等。对比墓葬形制和随葬品,这批发掘的四座墓葬是北魏占领大夏国首都统万城后遗留的墓葬。

  • 标签: 郭家梁村 北魏 带有墓道土洞墓 随葬品
  • 简介:正2004-2008年,我们对位于蒙古国布尔干、中央等省境内的契丹时期(公元10-12世纪)的城址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古发掘从位于图拉河中游的一些城址中发现了渤海类型的遗物(图一)。这种类型的遗物以往多发现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滨海边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遗址中,而如今这类遗物在蒙古国中部地区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 标签: 蒙古国 渤海 文化遗存 中国东北地区 俄罗斯远东地区 契丹
  • 简介:正内蒙古东部地区,行政区划包括海拉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总面积约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在这一地域内,其总的地貌环境是,南怀燕山山脉(七老图山、努鲁尔虎山),北含大兴安岭,西抵蒙古高原,东、东南为丘陵沙陀草甸景观,呈扇形敞开,连接着松嫩平原。赤峰市和通辽市南部属辽河流域水系,通辽市北部、兴安盟及海拉尔市东部属嫩江流域水系,海拉尔市西部属额尔古纳河

  • 标签: 夏家店下层文化 内蒙古东部地区 文化遗址 新发现 考古学文化 小河沿文化
  • 简介:蘑菇山古墓群通过两年的发掘,共发掘墓葬12座。墓地的葬制、葬俗、随葬品等基本相同,有木质葬具、殉牲,随葬品有陶罐、铜器、金器、铁器、骨器、漆器及毛织品等存,根据遗物特征推断,该墓地应晚于拉布达林和扎贵诺尔墓地,大约是拓跋鲜卑南迁大泽后期的遗为了解鲜卑文化面貌和深人探讨拓跋鲜卑南迁的问题提供了最新的考古资料。

  • 标签: 满洲里市 蘑菇 拓跋鲜卑 墓葬 内蒙古 呼伦贝尔
  • 简介:清康熙年间,阿拉善蒙古归附清廷后,与河西府(县)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划界纷争。该文利用档案、地方志等相关文献资料,对清代河西走廊北部汉蒙交接地区的凉州、甘州二府与阿拉善蒙古边界纷争事件的过程、起因进行了详细考察,分析了在此事件处理过程中,国家与地方社会复杂而多元的互动关系。清代以来河西走廊北部边界的变迁,不仅折射出传统社会政治大环境的改变,而且也是区域农牧经济互动消长的反映。

  • 标签: 清代 阿拉善蒙古 甘州府 凉州府 边界
  • 简介: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不仅承担了全区的考古发掘工作,而且还承担了蒙古国的援外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本年度调查发掘的遗址、墓葬年代跨度较大,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蒙元时期,收获了一大批丰富的考古资料和精美文物。尤其是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通辽市哈民聚落遗址、辽上京古城、元上都以及蒙古国的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 发现综述 考古发现
  • 简介:正呼和乌素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呼和乌素乡泉脑村东的一处山坡上,北距旗政府所在地土贵乌拉镇10公里。该墓地南靠山梁,北临呼和乌素河,地势南高北低。1995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11座,该墓地头向多为北向,墓葬均为单人葬,葬式为仰身直肢。墓葬内随葬品极少,一般置于头前或头龛之内,多

  • 标签: 骨胶原 稳定同位素比 汉代 饮食结构 人骨 西汉中期
  • 简介:内蒙占博物院前身为内蒙古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博物馆,也是全区唯一的省区级综合性博物馆。2007年,内蒙古博物院作为自治区六十周年大庆重点献礼工程于7月31日对外开放运营,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新的展馆建筑面积67万余平米,是浓缩了中国北方亿万年来生态变迁与草原文叫发展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同时也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

  • 标签: 百科全书 生态变迁 中国北方 文明程度 内蒙古 博物院
  • 简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的近现代,在人们常识所限定的国境线与区域界线之背后,每个地区均存在着超越这些界限而频繁移动的大规模的人群。通过移民,或诞生新的国家,或使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换言之,近现代实际上是由移民活动所引起的传统社会遭到破坏,新的区域秩序重新确立的时代。

  • 标签: 移民活动 蒙古社会 近现代 土默特 喀喇沁 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