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道南脉中两项重要思想史实进行考证,澄清以往相关记述中错误。本文指出:程门立雪不在元祜八年杨时41岁,而在元祜三年杨时36岁;罗从彦师事杨时时间不在政和二年罗从彦41岁,而当早于大观元年罗从彦36岁,元符三年罗从彦29岁时即已初见杨时。

  • 标签: 杨时 罗从彦 道南一脉 程门立雪
  • 简介:从张岱年先生关于张载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性两元论分析入手,说明张载性两元论主要是就事实存在而言,在价值评价角度,张载根本否定气质之性意义,而天地之性为善亦取决于变化气质而善反工夫。人由二性(善恶混)而走向性(善性),是在德与气交相胜过程中实现,说到底只是互为胜负。“于气”性之两元也可以在意义上予以理解。

  • 标签: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性两元论 性一元论 二性 一性
  • 简介:相传有三个版本:、和.秦汉以来,学界主流向以为,"白马即马",结果常使易学研究偏离本来--卦爻画."周易学"主要是在卦爻辞基础上以"象"方式解.综观易学史,与这种"经文易学"同样重要治易方式还有二:五行易学和图书易学.传统"经文易学"之"象数与义理"两派分类法有失全面,不利于揭示易道本质,"白马非马".本文通过运用上述三种研易手段,尝试总结易道法则:阴阳之道、众界合、和实生物.易学研究因缘而起,学者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和而不同方为君子之道.易之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 标签: 周易 象数 义理 五行 图书
  • 简介:张康之教授《行政伦理观念与视野》书,立足于社会转型历史背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合作治理思想主张。在具体分析和论证中,该书空间分析方法个值得关注方法论转向,对理解公共治理状况和行政伦理生态具有重要启示。从空间维度对政府演变理想类型进行解读,可以建构套清晰而连贯分析服务型政府理论框架。合作治理主张是方向性和原则性,还需要更多理论上深化和完善。这也应当成为推动治理变革思想工具,促进合作治理普遍实现。

  • 标签: 后工业社会 合作治理 空间 行政伦理
  • 简介:与西周社会以“亲亲”、“尊尊”为准则建立以父子伦为首的人伦次序不同,先秦儒家以“亲”、“尊”、“义”为准则建立了以夫妇伦为首的人伦关系网。尽管在先秦儒家内部,仍然有不少人认可以父子伦为首的人伦次序安排,并且这种安排在汉代以后又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主流观点,但是在先秦儒家那里,以夫妇伦为首的人伦次序安排却有着发展为主流倾向。先秦儒家这种人伦关系理论不仅对现代社会人伦关系规范和安顿有重要意义,它也是儒家在现代社会继续生根发芽并繁荣发展基石。

  • 标签: 儒家 人伦 次序 夫妇
  • 简介:孔子从思想家角度,在教弟子过程中对诗意义阐幽发微,而不仅仅是删定"诗三百".随着上博简等战国佚籍公布,这现象更加引起了学界瞩目.本文认为孔子及其弟子重视诗之中"思",他对诗总体把握和对于具体诗篇评论,都采取"言以蔽之"手法,简练而精当.孔子对于诗理解、解释、评论是"诗三百"成为经典重要原因,同时,论诗和教诗也是孔子思想重要源头.文中还对孔子"思无邪"、"诗无隐志"、"之改"、"以其独"、"吾信之"等论断作了新分析,进而强调"述而不作"重要性.

  • 标签: 孔子思想 经典解释 弟子 诗篇 述而不作 思无邪
  • 简介: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得到了拓展、话语交流互动范式得到了创新,同时也出现了话语结构失衡、话语疏离生活世界、主导话语权受到解构威胁等转移现象,因此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重塑,已成为项紧迫时代要求.

  • 标签: 话语重塑 新媒体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正>理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统治地位长达六百多年,产生了巨大深远影响。学术界,特别是哲学史工作者对理学本身作了大量研究,但对理学产生和发展同教育关系尚缺乏足够研究。本文试图用历史学综合考察办法,研究教育与宋代社会和理学与宋代教育关系,透过两宋学校教育内容在不同时期变化,探讨理学从个默默无闻经学流派逐渐发展壮大,最后主宰全国教育过程和原因。

  • 标签: 理学思想 王安石 统治地位 理学家 朱熹 宋代社会
  • 简介:在20世纪《周易》历史学研究领域,闻多有着重要地位。他《周易义证类纂》、《周易杂记》是关于《周易》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周易新论》是为《周易》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做时代背景、理论方法准备;《周易字谱》、《周易分韵引得》是关于《周易》用字分韵长编,是为《周易》社会史史科学研究做文字音韵训诂语义解释方面的资料准备.闻《周易》研究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史史料学基本体系和内容。同时,由于他综合运用了中国传统考据方法和西方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语义学、解释学方法,追求文献史料真实性,对《周易》符号学、《周易》解释学、《周易》语义学和《周易》文化人类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 标签: 闻一多 周易 社会史 史科学
  • 简介:原义为“崇尚统“大统”概念,逐渐延伸出“高度统含义,充实了“大统”内涵。在追求政治版图统核心内涵不变基础上,秦汉时代“大统”概念还包含了学术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内容。秦汉“大统”时代精神,反映在人们虚拟历史现象为现寥社会政治文化“大统”张目,各类文化创造活动中对“大统”精神讴歌与弘扬,使中国“大统”理念之源头更加博大精深。

  • 标签: 大一统 秦汉 政治 文化“大一统”的蕴义
  • 简介:姚配中承惠栋、张惠言汉易之学风,博采汉魏诸家易注,以郑玄易学为旨归,会通融摄诸家之长,能有己得。在易学上既摆脱了王弼“扫象”说义之解经路向,又不依从以虞氏易为代表汉易象数派之纯粹为寻象而寻象之解经路向,开拓出了涵具二者之长“象义”兼顾解经方法论。最终形成了以“元”理论为根基,以“爻画变化”理论为主要解经方法易学体系。其思想整体上呈现出种沟通象数、义理宏大学术视域。

  • 标签: 姚配中 周易姚氏学 元理论 爻画变化
  • 简介:1995年以来,我国直是世界反倾销头号受害国。我国遭受国外反倾销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研发能力贫困。研发能力贫困导致我国出口产品同质化严重,只能以低价方式竞争进而引起。我国企业不仅研发投入贫困、研发动力贫困,而且研发产出能力也贫困。我国还存在政府支撑能力贫困状况。要消除我国企业研发能力贫困,首先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其次,要对企业研发进行有效价值管理;第三,企业要建立研发动力机制;第四,要提升政府对企业研发支撑能力。我国企业只有消除研发能力贫困,才能减少国外反倾销指控,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标签: 企业 反倾销 研发能力
  • 简介:本文通过心学历史形成过程考察,认为心学概念最早是由道教提出,然而心学基本理论框架出现在禅学中,之后才有了陆王心学发扬光大.但是,心学对心、性、理关系论述,同初唐成玄英重玄学基本致,这说明,中国哲学在由对客体考察为重点转向对以主体考察为重点过程中,道教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如重玄学之于禅学,白玉蟾之于王阳明,都起到了先导性作用.本文立足于现代哲学对主客体关系认识,分析了儒释道心学各自基本内涵及历史局限性,认为中国古典哲学从南北朝至明发展,是主体性观念日益突出过程.道教哲学与现代哲学,在基本内涵上,具有较儒佛更大相通性.

  • 标签: 道教哲学 陆王心学 现代哲学 重玄学 中国古典哲学 中国哲学
  • 简介:<正>先秦时代,以山东半岛为中心,产生以因地制宜、务实、尚变、开放、兼容为特点齐文化,度使齐国成为东方大国,八百年而不衰,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齐国稷下学宫也成为当时学术中心。齐文化,曾对民族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往日齐国古部,今天已发展成为闻名全国工业城市,其陶瓷业足可与景慕镇相媲

  • 标签: 齐文化 新成果 文化概论 传统文化 学术中心 齐国
  • 简介:在王阳明思想中,良知与孝是体用、本末关系,孝仅仅是良知发用中之事。由于王阳明良知学是从对《大学》诠释中拈出,故随着阳明学发展,其后学便将《孝经》纳入了良知学体系内,以《孝经》来解释《大学》,采用以经解经、方式印证良知之说。至罗汝芳而提出以孝弟证成良知,以孝弟为良知本体,故以良知学注解《孝经》便成为必然,虞淳熙《孝经迩言》就是晚明时期以良知学注解《孝经》典范之作。

  • 标签: 王阳明 《孝经》 良知 诠释
  • 简介:性善论出现并非偶然,它是早期儒家学说体系化过程必然结果。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儒学体系化、德行内向化和德目的简约化,具体表现为五行说形成,从五行说到四端说,再从四端说到性善论。

  • 标签: 五行说 四端说 性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