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介导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及瘤旁组织。细胞进行细胞分组与转染,分成7组:Blank组、NC组、oe-EGFR组、小干扰RNA(siRNA)-EGFR组、Gefitinib组、NSC 228155组和siRNA-EGFR+NSC 228155组。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胶质瘤组织和转染后各组细胞中EGFR、JAK1、STAT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细胞增殖与凋亡。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胶质瘤组织中的EGFR、JAK1、STAT3、bcl-2 mRNA(EGFR:t=13.630,P<0.01;JAK1:t=16.650,P<0.01;STAT3:t=17.420,P<0.01;bcl-2:t=17.010,P<0.01)和蛋白(EGFR:t=15.590,P<0.01;JAK1:t=11.680,P<0.01;STAT3:t=9.295,P<0.01;bcl-2:t=13.960,P<0.01)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Bax mRNA(t=21.480,P<0.01)和蛋白(t=10.950,P<0.01)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lank组和NC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iRNA-EGFR组和Gefitinib组Bax mRNA(F=48.300,P<0.01)和蛋白(F=28.330,P<0.01)表达量显著高于NC组,而EGFR、JAK1、STAT3、bcl-2 mRNA(EGFR:F=138.000,P<0.01;JAK1:F=234.300,P<0.01;STAT3:F=106.300,P<0.01;bcl-2:F=186.500,P<0.01)和蛋白(EGFR:F=63.540,P<0.01;JAK1:F=61.720,P<0.01;STAT3:F=54.660,P<0.01;bcl-2:F=77.480,P<0.01)表达量显著低于NC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NC组(24 h:F=23.650,P<0.01;48 h:F=44.450,P<0.01;72 h:F=32.160,P<0.01),而细胞凋亡明显高于NC组(F=50.81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e-EGFR组和NSC 228155组各因子和指标趋势逆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iRNA-EGFR+NSC 228155组各因子和指标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沉默EGFR表达,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于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 胶质瘤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指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在宫腔外种植形成病灶,以盆腔慢性疼痛、不孕及进行性加重的盆腔粘连为特征,是一种妇科特殊疾病。近年来较为高发,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具有良性和恶性肿瘤的混合特征,甚至发生恶变,其发病机制涉及细胞增殖失控,与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有关,是激素依赖性疾病。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较为常见的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起始原因,该过程使上皮细胞失去了上皮特征并获得了间质特征。促进EMT发生的转录因子有锌指转录因子(Snail)、ZEB等,Snail参与EMT发生的相关过程,其在EM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锌指转录因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2例初诊DLBCL患者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LBCL组织中FOXO1、磷酸化FOXO1(p-FOXO1)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FOXO1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DLBCL组织中,FOXO1阳性率42.9%(18/42),p-FOXO1阳性率28.6%(12/42)。性别、年龄、Ann Arbor分期、免疫分型、美国东部肿瘤协助组评分、乳酸脱氢酶、国际预后指数、β2微球蛋白(β2-MG)、原发部位分层患者间FOXO1和p-FOXO1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B症状患者FOXO1阳性率高于有B症状患者[53.6%(15/28)比21.4%(3/14),χ2=3.938,P=0.047],有无B症状患者间p-FOXO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O1阳性组2年总生存(OS)率高于阴性组(90.9%比66.7%),p-FOXO1阳性组2年OS率低于阴性组(50.0%比85.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无B症状患者中,FOXO1阳性组2年OS率高于FOXO1阴性组(100.0%比50.0%,χ2=5.486,P=0.019)。原发结内、β2-MG升高、无B症状患者中p-FOXO1阴性组2年OS率均高于p-FOXO1阳性组(100.0%比50.0%,100.0%比25.0%,91.7%比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OXO1可能参与DLBCL的发生、发展,FOXO1阳性表达可能提示DLBCL患者预后良好,p-FOXO1阳性表达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叉头转录因子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Jagged1在骨软骨瘤组织、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30例骨软骨瘤组织和84例骨肉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STAT3蛋白和Jagged1蛋白的表达状态,采用χ2检验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STAT3蛋白表达率在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瘤组织分别为63.10%(53/84)、13.33%(4/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95,P<0.01);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恩内金分期(Eneeking分期)、肺转移明显相关(χ2=5.001、5.085,P<0.05)。Jagged1蛋白表达率在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瘤组织分别为70.23%(59/84)、10.00(3/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34,P<0.0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肺转移、软组织浸润明显相关(χ2=5.403、4.571、0.161,P<0.05)。结论STAT3蛋白和Jagged1蛋白高表达是骨肉瘤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标志,检测STAT3和Jagged1有助于评估骨肉瘤患者病情进展。

  • 标签: 骨软骨瘤 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免疫组织化学法 Jagged1 骨肉瘤
  • 简介:摘要旨在探讨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LC,实验组)与486例非肝硬化HBV感染者(non-LC,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和生物信息数据库选定3个STAT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rs4796793C>G、rs2293152C>G、rs1053004T>C),使用荧光探针实时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RFQ-PCR)对SNPs基因型进行检测。采用χ²检验比较STAT3 SNPs各基因型在两组研究对象间的分布差异,使用SHEsis在线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HBV-LC患者中HBV C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0.91% vs. 70.79%,χ²=7.109,P=0.008),而ALT对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78±0.43 vs. 1.95±0.54,t=3.801,P=0.000)。rs4796793、rs2293152和rs1053004基因型分布在HBV-LC与non-LC两组人群总体及不同性别人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2.610,1.505,0.586,2.653,2.685,1.583,0.351,5.388,0.339,P>0.05)。在C基因型HBV感染者中,rs1053004 CC基因型(vs. TT基因型)显著增加肝硬化的发病风险(OR=1.40,95%CI:1.03~1.91)。在HBeAg阴性HBV感染者中,rs4796793 GG基因型(vs. CC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vs. C等位基因)均显著增加肝硬化发病风险(OR=2.17,95%CI:1.11~4.23;OR=1.45,95%CI:1.06~1.97)。单倍型分析显示,由rs4796793、rs2293152和rs1053004构成的单倍型C-G-T在HBV-LC中的频率显著低于non-LC(27.3% vs. 35.6%,χ²=9.949,P=0.001)。综上,STAT3与HBV-LC的相关性在不同感染状态的HBV感染者中存在差异,携带STAT3基因单倍型rs4796793C-rs2293152G-rs1053004T的HB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的可能性较低。

  • 标签: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肝炎病毒,乙型 肝硬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ret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以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RET、PI3K、mTOR和AKTmRNA表达量,构建合成ret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乳腺癌细胞,再次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RET、PI3K、mTOR和AKTmRNA表达量。比较转染前后细胞中RET、PI3K、mTOR和AKTmRNA表达量,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其细胞中RETmRNA表达量与其PI3K、mTOR和AKTmRNA表达量的关系。结果转染前细胞中RET、PI3K、mTOR和AKTmRNA表达量分别为0.851±0.126、0.872±0.126、0.845±0.087和0.769±0.355,均分别高于转染后的0.108±0.023、0.113±0.022、0.098±0.022和0.072±0.013(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细胞中RETmRNA表达量与其PI3K、mTOR和AKTmRNA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0.877、0.852、0.863,P〈0.05)。结论乳腺癌细胞ret基因转录水平较高且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而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基因之一。

  • 标签: 乳腺癌 RET基因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验证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刺激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为对照组、CTGF组。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CTGF组细胞采用含有10 ng/ml CTGF的DMEM完全培养基持续培养24 h。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行细胞划痕实验,对比分析两组细胞的细胞迁移率;应用HiSeq测序技术对两组细胞进行全转录组测序,获得生物学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基因注释(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对差异miRNA的功能及信号通路进行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出两组间差异表达倍数位于前10名的基因,分析其基因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定性检测对骨形态发生蛋白4 (BMP4)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验证。结果CTGF组细胞迁移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3,P=0.026 )。对照组与CTGF组之间共有3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者152个,下调者173个。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miRNA的功能主要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3类。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miRNA表达高度富集在神经系统间信号传递、细胞间黏附以及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的通路。分析两组间差异表达倍数位于前10名的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组织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过程等不同的代谢通路及生物学过程。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定性检测结果显示,CTGF组细胞中BMP4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90、10.110、5.470,P=0.004、0.001、0.006 )。结论CTGF通过上调Müller细胞中BMP4的表达而促进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导致组织纤维化并可诱导炎症反应。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录组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 Müller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惠州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5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的STAT3和XIAP的表达水平,计数资料各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STAT3阳性表达率为79.25%(42/53),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阳性表达率[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05,P<0.01);STAT3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分别为χ2=4.115、5.962、4.862,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XIAP阳性表达率为73.58%(39/53),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阳性表达率[16.0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72,P<0.01),XIAP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564、4.369、6.632、6.086,P<0.05)。结论STAT3和XIA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呈高表达,其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摘除的10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CAT1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技术在A549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建立CCAT1敲降稳定细胞株和对照细胞株,命名为CCAT1 KD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测定两组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迁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CCAT1水平(1.26±0.28)比较,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CAT1水平(3.47±0.31)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1,P<0.05)。与对照组A549细胞CCAT1表达水平(1.09±0.15)比较,CCAT1 KD组细胞CCAT1表达水平(0.37±0.09)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0,P<0.05)。与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1.84±0.26)比较,CCAT1 KD组细胞A值(0.98±0.14)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9,P<0.05)。与对照组细胞EdU阳性率[(70.26±8.92)%]比较,CCAT1 KD组细胞EdU阳性率[(30.41±5.8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1,P<0.05)。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28.44±9.17)个]比较,CCAT1 KD组细胞迁移数量[(59.19±8.01)个]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2,P<0.05)。与对照组细胞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水平(1.18±0.16、1.21±0.20、1.08±0.19)比较,CCAT1 KD组细胞Ki-67、PCNA和FAK表达水平(0.25±0.14、0.38±0.09、0.31±0.13)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7、3.801、3.510,P<0.05)。结论CCAT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PBX1)基因表达对肺癌细胞凋亡、ROS含量和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癌及癌旁组织中PBX1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PBX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肺癌A549、SPC-A1、SK-MES-1和H1299细胞株中PBX1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脂质体法转染空白对照(空白组)、阴性对照(阴性组)和PBX1小干扰RNA(siPBX1组)至A549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和ROS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BX1、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PBX1信使RNA的表达水平(2.36±0.23)高于癌旁组织(1.02±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X1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有关(均P<0.05)。PBX1蛋白在人肺癌A549、SPC-A1、SK-MES-1和H129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54±0.038、0.403±0.034、0.311±0.028和0.377±0.035,与人正常肺MRC-5细胞(0.041±0.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染PBX1 siRNA的A549细胞中,PBX1蛋白的表达水平(0.082±0.010)低于空白组(0.704±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PBX1组细胞的凋亡率和ROS含量分别为(30.78±3.64)%和51.55±5.03,与空白组[分别为(3.92±0.27)%和22.36±1.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STAT3、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51±0.006、0.202±0.018和0.068±0.008,与空白组(分别为0.172±0.010、0.425±0.041和0.196±0.0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制PBX1基因的表达可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ROS产生和STAT3信号的下调有关。

  • 标签: 肺肿瘤 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基因 凋亡 活性氧含量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转录因子特异性蛋白1(SP1)对三阴乳腺癌细胞株HCC1806增殖凋亡以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和三阴乳腺癌细胞株HCC1806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通过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MCF10A和HCC1806细胞中SP1的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 2000瞬转技术对HCC1806细胞转染SP1小干扰RNA(siRNA)(实验组)和无义siRNA(对照组),通过噻唑蓝(MTT)实验检测SP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SP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SP1对细胞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SP1在三阴乳腺癌细胞株HCC1806中的表达水平(3.09±0.26)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1.06±0.09,t=0.008,P<0.01)。HCC1806细胞转染SP1 siRNA后,实验组SP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37±0.10),SP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下降(66.90±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2,P<0.05)。转染SP1 siRNA后HCC1806细胞实验组增殖率为(40.82±2.67)%,明显低于对照组[(72.72±5.90)%,t=0.000,P<0.05],降低了(43.39±7.65)%,实验组凋亡率为(42.14±4.54)%,显著高于对照组[(22.25±3.07)%,t=0.002,P<0.05],升高了(19.89±5.52)%。实验组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1±0.08)、(0.70±0.04),对照组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61±0.09)、(0.92±0.03),实验组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t=0.002、0.001,P<0.05),实验组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降低分别为(65.80±7.76)%和(23.88±4.99)%,实验组Gsk3β、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3±0.05)、(0.74±0.05)和(0.62±0.11),对照组Gsk3β、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8±0.03)、(0.25±0.03)和(0.36±0.05),实验组Gsk3β、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t=0.001、0.001、0.010,P<0.05),实验组Gsk3β、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分别为(52.79±11.29)%、(202.60±39.41)%和(77.12±35.20)%。结论SP1在三阴乳腺癌细胞株HCC1806中高表达,SP1表达下调可通过β-catenin信号通路有效抑制HCC1806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

  • 标签: 乳腺癌 转录因子特异性蛋白1 增殖 脱噬作用 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 简介: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在植物胁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介导途径中转录因子结合相应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调控防御相关基因表达,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本综述概述了逆境胁迫下植物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和介导的防卫信号途径,总结了信号转导中相关转录因子的分类、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旨在为植物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介导途径调控网络在分子育种方面的利用提供参考,以期通过转录因子的遗传修饰改良植物抗逆性。

  • 标签: 植物 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 抗逆 信号通路 转录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叉头框C1(FOXC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2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留乳房手术的TNB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3月1日。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有复发、转移或随访10年以上无复发、转移的患者,提取乳腺癌原发灶组织RNA进行分析。排除标本不足或RNA提取质控不达标的患者后,最终有59例(27例无复发、转移,32例复发、转移)标本通过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FOXC1表达量。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Mann-Witney U检验);复发、转移组与无复发、转移组患者年龄及FOXC1表达量(ΔCT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患者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复发、转移组与无复发、转移组患者比较,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P53、Ki67表达和脉管癌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6,P=0.165;χ2=1.923,P=0.165;Z=-1.694,P=0.090;χ2=0.336,P=0.562;P=1.000;P=1.000),但复发、转移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更高[75.0% (24/32)比40.7% (11/27),χ2=7.123,P=0.008]。复发、转移组FOXC1表达量是无复发、转移组的2.7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ΔCT值:4.064±1.392比5.510±1.581,t=3.737,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FOXC1高表达是TNBC患者无复发生存(R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31,95%CI:1.211~5.290,P=0.014),而临床上常用的病理指标,仅淋巴结转移与RFS相关(HR=2.453,95%CI:1.093~5.504,P=0.030)。FOXC1高表达的TNBC患者,其RFS和OS都更差(RFS:χ2=8.419,P=0.004;OS:χ2=4.644,P=0.031)。结论FOXC1高表达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可以作为TNBC预后细分的有用指标。

  • 标签: 转录因子 乳腺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转录组学作为生物表型和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转录组学研究伴随着海量数据的产生,数据量的增加使得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和特征不易被发现,将大数据转换为可视化图形无疑是展示数据中隐藏信息的最直观的方法。本文将对转录组学研究中韦恩图、热图、火山图、主成分分析散点图、富集分析图、时间序列分析图等常用图形进行介绍解读,以帮助读者在研究中合理运用。

  • 标签: 转录组 大数据 可视化
  • 简介:转录组连接基因组遗传信息与蛋白质组,也是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单分子测序技术是近年逐渐成熟的新一代测序技术,也称为第三代测序技术,在转录组学研究方面较前代测序技术具有独到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在非模式植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全长转录本的获得可有力地推进相应基础研究水平,而第三代测序技术为此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就目前技术较为成熟且应用较广泛的SMRT等单分子测序技术原理进行了介绍,综述了该技术在非模式植物转录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单分子测序 全长转录组 SMRT 非模式植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通路。方法提取Wistar乳鼠软骨细胞,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IL-1β组,RES+IL-1β组,RES+IL-1β+EX-527[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组,RES+IL-1β+AS[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抑制剂]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SIRT1、FOXO1和MMP-3 mRNA表达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Col-Ⅱ)的蛋白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软骨细胞SIRT1,p-FOXO1/FOXO1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软骨细胞炎性因子IL-6和TNF-α分泌量。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正常软骨细胞相比,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SIRT1、FOXO1和p-FOXO1/FOX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细胞TNF-α[(24.70±2.84),t=19.24,P<0.001]和IL-6的分泌量[(3.35±0.28),t=12.97,P<0.001]明显升高、MMP-3的mRNA表达[(2.46±0.23),t=12.61,P<0.001]明显升高。RES作用于IL-1β诱导软骨细胞后,Ⅱ型胶原蛋白、SIRT1、FOXO1和p-FOXO1/FOX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细胞TNF-α[(12.60±1.05),t= 10.14,P<0.001]和IL-6[(2.00±0.15),t=9.89,P<0.001]的分泌量明显降低,MMP-3的mRNA表达[(1.30±0.14),t=10.46,P<0.001]明显降低。加入SIRT1抑制剂EX-527或FOXO1抑制剂AS后,RES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SIRT1、FOXO1和p-FOXO1/FOXO1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明显降低(P<0.05),对TNF-α和IL-6的分泌量抑制作用明显下降(P<0.001),对MMP-3的mRNA表达抑制作用明显下降(P<0.05)。结论RES通过SIRT1/FOXO1通路可明显改善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和炎症反应。

  • 标签: 骨关节炎 叉头转录因子类 白藜芦醇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叉头框转录因子O1
  • 作者: 向飞 薛冬冬 罗佳 胡建红 原莉莉 贾杰只 黄跃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现在深圳市人民医院 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创面修复科,创面修复研究所 5180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途径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调节大鼠缺氧心肌细胞能量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135只1~3 d龄SD大鼠乳鼠,分离培养心肌细胞。(1)取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常氧空白对照组、缺氧空白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组,每组1瓶。常氧空白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缺氧空白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后缺氧6 h;缺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组细胞常规培养后,分别加入TRAP1过表达空病毒载体、TRAP1过表达腺病毒载体病毒悬液转染48 h后缺氧6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TFAM蛋白表达。(2)取细胞,分为常氧空白对照组、缺氧空白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组、缺氧+TRAP1过表达+TFAM干扰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TFAM干扰组,每组1孔,前4组细胞处理同实验(1)对应组别。缺氧+TRAP1过表达+TFAM干扰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TFAM干扰组细胞分别加入TFAM干扰空病毒载体、TFAM干扰腺病毒载体病毒悬液转染48 h,其他处理同缺氧+TRAP1过表达组。采用ATP检测试剂盒及酶标仪检测细胞内ATP含量,采用COX活性检测试剂盒及酶标仪检测细胞内COX活性。(3)取细胞,分为常氧空白对照组、常氧+叠氮化钠组、缺氧空白对照组、缺氧+叠氮化钠组,每组1孔,常氧空白对照组和缺氧空白对照组细胞处理同实验(1)对应组别。常氧+叠氮化钠组细胞实验前30 min加入32 nmol叠氮化钠,缺氧+叠氮化钠组细胞缺氧前30 min加入32 nmol叠氮化钠后缺氧6 h,同前检测ATP含量。以上实验均重复3次。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1)与常氧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空白对照组细胞TFAM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与缺氧空白对照组和缺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比较,缺氧+TRAP1过表达组细胞TFAM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2)与常氧空白对照组(0.552±0.041、1.99±0.15)比较,缺氧空白对照组细胞COX活性(0.270±0.044)和ATP含量(1.09±0.11)均明显降低(P<0.01)。与缺氧空白对照组和缺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0.269±0.042、1.17±0.12)比较,缺氧+TRAP1过表达组和缺氧+TRAP1过表达+TFAM干扰对照组细胞COX活性(0.412±0.032、0.404±0.016)和ATP含量(1.75±0.06、1.69±0.07)均明显升高(P<0.01)。与缺氧+TRAP1过表达组和缺氧+TRAP1过表达+TFAM干扰对照组比较,缺氧+TRAP1过表达+TFAM干扰组细胞COX活性(0.261±0.036)和ATP含量(1.23±0.07)均明显降低(P<0.01)。(3)与常氧空白对照组比较,常氧+叠氮化钠组和缺氧空白对照组细胞ATP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缺氧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叠氮化钠组细胞ATP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TRAP1能够通过上调TFAM表达来提高COX活性,最终减轻缺氧导致的大鼠心肌细胞能量生成受损。

  • 标签: 肌细胞,心脏 缺氧 腺苷三磷酸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 线粒体转录因子A 细胞色素c氧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黄芩苷(Scu)对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体内实验: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脂多糖(LPS)致SA-AKI模型组(LPS组)、20 mg/kg Scu对照组(Scu 20对照组)及5、10、20 mg/kg Scu预处理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10 mg/kg LPS制备SA-AKI小鼠模型;NS对照组给予等量NS;Scu预处理组于注射LPS前腹腔注射不同剂量Scu,每日1次、持续1周;Scu 20对照组仅给予20 mg/kg Scu,持续1周。各组于LPS处理24 h后处死小鼠取肾脏,观察肾组织损伤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凋亡相关蛋白及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1(CCN1)的蛋白表达。②体外实验: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待细胞融合至80%时用于实验。在未经LPS处理和经过100 g/L的LPS处理后的细胞中,分别转染pcDNA3.1-CCN1过表达CCN1或小干扰RNA(siRNA)抑制CCN1表达,观察CCN1是否参与了NF-κB信号通路激活和细胞凋亡;同时在转染和未转染CCN1 siRNA的HK-2细胞中加入100 g/L的LPS及20 μmol/L的Scu,观察Scu对LPS诱导HK-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结果①体内实验结果:LPS诱导SA-AKI小鼠肾功能显著下降,肾小管严重受损;Scu可呈剂量依赖性缓解肾功能及组织学损伤。Western blotting条带分析进一步证实,Scu预处理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AKI小鼠肾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及CCN1的蛋白表达,并对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说明CCN1参与了NF-κB信号通路激活和细胞凋亡。②体外实验结果:在未经LPS处理的HK-2细胞中,过表达CCN1对凋亡相关蛋白及NF-κB信号通路促炎因子表达无显著影响。而在经过LPS处理的HK-2细胞中,过表达CCN1可显著抑制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与单纯LPS刺激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β mRNA(2-ΔΔCT):3.20±0.57比4.88±0.69,TNF-α mRNA(2-ΔΔCT):2.99±0.44比5.00±0.81,MCP-1 mRNA(2-ΔΔCT):2.81±0.50比5.41±0.75,均P<0.05〕,并使凋亡相关蛋白显著下调;当用siRNA抑制CCN1表达时,促炎因子的mRNA表达则较单纯LPS刺激细胞上调〔IL-1β mRNA(2-ΔΔCT):6.01±1.13比4.88±0.69,TNF-α mRNA(2-ΔΔCT):5.15±0.86比5.00±0.81,均P<0.05〕,同时凋亡相关蛋白显著上调。在LPS诱导的细胞模型中,经过Scu处理后HK-2细胞中促炎因子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与单纯LPS刺激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β mRNA(2-ΔΔCT):2.55±0.50比6.15±1.04,TNF-α mRNA(2-ΔΔCT):2.58±0.40比3.95±0.52,MCP-1 mRNA(2-ΔΔCT):2.64±0.44比6.21±0.96,均P<0.05〕,而且凋亡相关蛋白显著下调;当用siRNA抑制CCN1表达时,则削弱了Scu对细胞的保护作用,表现为细胞中促炎因子的mRNA表达较未抑制CCN1表达的细胞显著上调〔IL-1β mRNA(2-ΔΔCT):5.34±0.76比2.55±0.50,TNF-α mRNA(2-ΔΔCT):3.66±0.54比2.58±0.40,MCP-1 mRNA(2-ΔΔCT):5.15±0.79比2.64±0.44,均P<0.05〕,且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亦显著上调。结论Scu能保护SA-AKI小鼠的肾功能,该保护作用与NF-κB信号通路和CCN1有关;Scu可能通过CCN1调节NF-κB信号通路以减轻LPS诱导的肾损伤。

  • 标签: 野黄芩苷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 CCN1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92靶向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收集的7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分析癌旁组织和肺癌组织miR-92表达水平。采用对照慢病毒和miR-92慢病毒感染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建立稳定细胞系,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miR-92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92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和肿瘤组织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miR-92表达水平(1.22±0.21)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iR-92表达水平(0.3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41,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值(1.99±0.08)明显高于miR-92组细胞吸光值(1.3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8,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70.70±8.48)%]明显高于miR-92组细胞克隆形成率[(35.26±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0,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2.89±0.86)%]明显低于miR-92组细胞凋亡比例[(20.58±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2,P<0.05)。对照组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0.91±0.11)明显低于miR-92组细胞(1.44±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2,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00.86±12.80)个]明显高于miR-92组细胞迁移数量[(55.67±11.7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0,P<0.05)。STAT3是miR-92靶点。对照组细胞STAT3蛋白表达水平(1.14±0.13)明显高于miR-92组细胞(0.3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90,P<0.05)。结论miR-92通过STAT3调节着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凋亡和侵袭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

  • 标签: 微小RNA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凋亡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Gli1/Gli2在恒河猴轮状病毒(RRV)感染致胆道闭锁小鼠肝脏上皮间充质化(EMT)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RRV构建胆道闭锁小鼠模型,根据RNA干扰技术对Shh信号通路关键转录因子Gli1/Gli2表达调控的不同,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Gli1过表达组、Gli1 shRNA组、Gli2过表达组、Gli2 shRNA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实验小鼠肝脏组织中EMT关键调控因子Snail/Slug及EMT特征性细胞因子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钙黏蛋白(E-cadherin)mRNA及蛋白的表达;对不同分组中的小鼠肝脏组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记录肝纤维组织表达面积百分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Gli2过表达组、Gli2 shRNA组及模型组Snail、Slug、Vimentin、α-SMA、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13±3.40、5.48±0.46、8.78±1.06、12.40±2.18和3.06±0.53;3.73±1.16、5.62±1.75、3.56±1.06、3.88±1.16和10.51±1.83;8.13±1.27、5.32±0.98、5.05±0.98、4.02±0.77和5.12±1.60。与模型组相比,Gli2过表达组Snail、Vimentin、α-SMA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E-cadherin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3、5.29、8.12、-2.13,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Gli2 shRNA组Snail、Vimentin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E-cadherin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2.12、5.62,均P<0.05)。Gli2过表达组、Gli2 shRNA组及模型组Snail、Slug、Vimentin、α-SMA、E-cadherin蛋白灰度比值分别为2.02±0.39、0.31±0.08、0.95±0.17、1.07±0.17和0.42±0.06;0.53±0.13、0.40±0.18、0.20±0.04、0.28±0.07和1.09±0.31;0.70±0.15、0.42±0.22、0.64±0.13、0.81±0.11和0.42±0.09。与模型组相比,Gli2过表达组Snail、Vimentin、α-SMA蛋白灰度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1、4.28、3.70,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Gli2 shRNA组Vimentin、α-SMA表达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4、-7.57、5.96,均P<0.05)。Gli1过表达组及Gli1 shRNA组小鼠肝脏组织未见明确EMT特征细胞因子表达变化趋势。正常组、模型组、Gli1过表达组、Gli1 shRNA组、Gli2过表达组、Gli2 shRNA组肝脏纤维组织表达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03±0.58)%、(33.02±11.39)%、(39.81±5.67)%、(26.06±1.29)%、(49.81±8.57)%和(17.55±0.66)%。Gli2过表达组及Gli2 shRNA组与模型组肝脏纤维组织表达面积百分比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2.96,均P<0.05);Gli1过表达组及Gli1 shRNA组与模型组肝脏纤维组织表达面积百分比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hh信号通路在胆道闭锁小鼠肝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Shh信号通路关键转录因子Gli2可显著调控胆道闭锁小鼠肝脏EMT过程。

  • 标签: 胆道闭锁 上皮间充质化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 核转录因子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