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海外学者曾根据法语、英语语料提出跨语言的(交互)主观性表达的位置不对称假说。本文首先确立判别交互主观性的原则,再依据现代汉语语料全面考察了针对该假说的正反两方面例证,包括对应词的句法语义表现和对位置敏感的其他典型词例。事实表明,汉语(交互)主观性的表达并不依赖特定的位置。据此,文末提出一个替代性假说。

  • 标签: (交互)主观性 (交互)主观化 句法位置 不对称 标记性
  • 简介:摘要商务英语的翻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本文将就商务英语中常见的的定语从句以及状语从句来分析商务英语翻译的技巧。

  • 标签: 商务英语 翻译技巧
  • 简介:基于大规模的语料库,本文从语义和句法功能两个方面对"楼梯""梯子""阶梯"这三个词进行了辨析,并尽可能地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 标签: 楼梯 梯子 阶梯 语义 句法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针对前人提出的“wh-成分移位”(1977)和“中心语移动”(1994)两种分析,本文认为二者都无法完整解释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生成过程.结合最简方案中的词库、语段和句法操作等核心概念,本文认为关系化操作的句法动因应追溯到词库部分,经过语言官能的运算之后,尤其是核查和删去DP中心语所携带的[Rel]特征,最终合并生成了英语中的RC小句.

  • 标签: 关系化 关系小句 词库 特征
  • 简介:基于大规模语料库,建立了汉语依存句法网络,并从复杂网络的角度对该网络进行了系统的实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汉语依存句法网络具有复杂网络的两个基本性质: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并在其他方面也体现了复杂网络的重要性质。汉语的这些句法上的统计特性,与捷克语、德语和罗马尼亚语等极为相似,说明虽然不同语言有着极为不同的句法规则,但它们具有类似的统计特性,这种共性对人类语言本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标签: 依存句法 汉语 复杂网络 小世界 无标度 同现
  • 简介:不定式作为一种常见的英语语言形式,在语言研究中非常重要。该文试图从句法学层面,通过具体例句解析英语不定式的结构

  • 标签: 不定式 句法学 句子结构
  • 简介:量词是名词的范畴化装置。"桩"具有"稳固"、"不易动"的内涵意义,此内涵意义与名词"义"、"事"的特征是吻合的。基于这一相似性,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可以把二者划入同一范畴,并把"桩"用作对"义"、"事"等名词进行范畴化的装置。近代汉语中,能与"桩"组配的名词非常之多,从"桩"的内涵意义出发,均可得到合理的解释。

  • 标签: 内涵意义 形成 组配
  • 简介:摘 要:空间句法作为一种完整的数据计算法则,主要功能是对空间进行分析和研究,已经在很多领域应用,目前该法则在各种商业建筑的设计和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空间句法可以对整体空间、个体元素、社会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活动归属进行清晰确定,通过对经济、商业现象的研究,进行建筑与城市、街区与城市、建筑与街区之间空间关系及利益影响的有效分析。空间句法中的“ 空间”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几何意义的空间区域,而是包括空间拓扑关系、实际精准算法、个体之间距离和整个区域的关联影响,在空间划分和尺度处理中, 局部空间发挥了了测量和法则的认定作用。本文具体分析空间句法在商业设计中的应用。

  • 标签: 空间句法 商业设计 应用 浅析
  • 简介:本文讨论了胡塞尔对作为意向行为的表象与判断,以及作为其表达的名称与陈述的分析。根据胡塞尔,前者的区分乃是后者之区分的基础。一个表象乃是对一个对象的直接把握,而在一个判断中,能够被表象构建之物则被包含在命题的句法结构之中,成为一个不自足的句法成分。在此,命题乃判断的意向对象,而判断则构建了命题的意向行为。相比于对它们的表述,判断和表象都是更为充实的意向。而根据胡塞尔的后期思想,对某物的判断,亦扎根于对某物的直接把握。

  • 标签: 胡塞尔 现象学 符号现象学 逻辑
  • 简介:语法化过程中的滞后与遗留,导致词类功能与句法结构呈现出阶梯式的降格虚化,据此可以作为检验词性与结构的依据。语义的虚化与抽象化常伴随着言者主观性的增强,词义的演化并非都是淡化或消退,有时只是减弱了客观意义,加强了主观意义。语用的强调与语义的磨损,使得发话人有时会采用叠加强化的表达方式。篇章中的一些言语小句在语法化的作用下会逐渐凝固化与关联化,最终转化为关联词语或情态成分。

  • 标签: 语法化 滞后 强化 主观化 凝固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是对早期儿童的句法习得情况所作的个案描写和分析。早期儿童的句法习得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其特点是单词句和双词句占儿童语言的绝大多数,并先于复句出现;复句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出现的复句类型有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各种类型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标签: 早期儿童 句法习得 特点 原因
  • 简介:本文首先论证“究竟”义“到底”是个追问标记,有语力限定作用;然后,从句法角度考察“究竟”义“到底”句的使用限制;接着,从语用角度考察“究竟”义“到底”句的语用背景、话语模式,用询问行为的预备条件和真诚条件来解释“到底”在句法分布上的限制;最后,考察语法化之初“究竟”义“到底”表示追究语气用法的形成过程,用询问行为的编码手段之间的相互转换来解释“究竟”义“到底”创新意义的形成原因,用生成词库论的物性逼迫、语义类型转换和共组机制来重构这种创新意义的获取和固化过程.

  • 标签: “到底”句法限制 语用背景 话语模式 语义类型转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相辅相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历来称誉人口,叫人称妙.然而,它究竟"妙"在何处呢?其实妙就妙在这两句"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关系"上.即:前句为后句开道,后句为前句撑腰.

  • 标签: 句法关系 古诗 名句 相辅相成 “关系” 互相配合
  • 简介:可能式“得”字句的句法不对称现象汪国胜华中师范大学“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汉语里,这种语义范畴经常是用可能式“得”字句来表示的。可能式“得”字句在古代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共同语(普通话)及方言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反映出彼此之间不同程度的差异。我...

  • 标签: “得”字句 助词“得” 可能式 大冶方言 否定式 不对称现象
  • 简介:"吃"后接表示非食物的名词(即"吃+NP-f")的语言结构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采纳了(生成)语义学视角、认知语言学视角、文化语用学视角、认知语用学视角等,触及该结构的语义特征、生成机制、认知方式、文化理据、理解过程等,但对于其社会文化特性、语用动因、产生与传播基础等问题缺乏探讨。本文基于模因句法学,论证了该结构的语言模因性,揭示了该结构产生与传播的社会、语言、语用、认知基础,为进一步认识该结构提供了一个互补性解读。

  • 标签: “吃+NP-f” 模因 语言模因论 模因句法学
  • 简介:<正>引言由于传统音乐句法理论中概念内涵的混乱,如各家对同一结构形态采用不同的称谓,或同一概念规定不同的内涵等,结果给教学与科研带来很大的不便。以两乐句的对应组合为例:有称其为乐段的,有称其为乐句的,也有称其为乐节的,究竟何种称谓为是?又,五十年代,苏联专家勃·阿拉波夫来我国讲学时,在谈到民歌结构时曾说:“简单一部结构有极其多样的类型,不要将所有

  • 标签: 结构形态 概念内涵 复乐段 音乐句法结构单位 终止式 句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