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受到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交通业、建筑业等。但因此类行业的发展,从而增加了骨折率。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成为了我国有史以来较为重大的突发卫生事件,较多的人出现了较强的相关反应,特别是不良的心理状态,相较于以往更加的强烈。疫情期间,多数人会出现恐慌表现,对于骨折住院患者而言,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风险,还会因为疫情的出现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影响神经系统,从而引发相关临床表现。因此,在疫情期间,对骨折住院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非常有必要。本文就以疫情期间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干预研究展开综述,为临床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疫情期间 骨折 住院患者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自我院成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以来,护理部门不断加强医保管理,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定期进行医护人员医保工作培训,加大医保政策和办理流程的宣传力度,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确保了住院患者医保运行的顺利进行。本文对住院患者医保运行的护理管理成效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住院患者 医疗保险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患者长期住院冬季肺部感染的因素,探讨护理干预的对策。方法:分别选取2019、2020年住院时间达半年的老年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视入住医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76例(收治于2019年3季度)、干预组84例(收治于2020年3季度),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对策,后者在常规护理同时,分析研究老年患者长期住院冬季肺部感染因素,实施具针对性、干预性的护理对策,比较两组冬季肺部感染机率,呼吸机使用率。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对策的实施,干预组冬季肺部感染机率(21.43%)及呼吸机使用率(4.76%)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9.21%、11.84%),均具明显差异(P < 0.05)。结论:针对长期住院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冬季护理管理,同时实施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有助于降低患者冬季肺部发生感染的风险。

  • 标签: 长期住院 老年患者 冬季 肺部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 要】军队医院建设的中心是坚持为军队提供服务,这同样也是军队医院的政治责任。而本文的重点即分析军队住院伤病员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加强对军队住院伤病员的安全管理来提升军队医院的服务质量。

  • 标签: 军队 住院 伤病员 安全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秩和比法(RSR)评价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综合医院住院服务绩效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数据由我省病案首页数据库提供,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6月,共抽调8所综合医院的上半年DRGs分组数据,采用RSR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对医院住院服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本研究分析的8所综合医院数据,依据RSR值进行顺位排序发现,编号为Ⅱ的医院居首位,其RSR值最高;编号为Ⅵ的医院居末位,其RSR值最低。结论:RSR法开展后,能够确保基于DRGs的综合医院住院医疗服务绩效得到科学且合理的综合评价。

  • 标签: DRGs 综合医院住院服务 绩效 RSR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调控树突状细胞(DC)对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分析PD-1/PD-L1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区的脓毒症患者中采用随机数表法抽选25例,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0例)和死亡组(15例);同时随机抽取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脓毒症患者于确诊后24 h内、健康对照组于入组时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D4+T、CD8+T细胞比值,T细胞亚群比值(CD4/CD8),CD4+T、CD8+T细胞PD-1的表达,DC表面PD-L1、CD86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D11c+PD-L1与CD4+PD-1、CD8+PD-1、TNF-α、DC、CD11c+CD86、T细胞亚群比值、CD4+T细胞、CD8+T细胞、IL-10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SOFA评分(分):15.1±4.1比10.7±2.7,APACHEⅡ评分(分):27.0±7.3比17.0±3.9,均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T细胞亚群比值均<1,且死亡组CD4/CD8明显低于存活组(0.54±0.15比0.79±0.09,P<0.05);健康对照组T细胞亚群比值>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11c+DC、CD11c+CD86、IL-10、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CD4+PD-1、CD8+PD-1、CD11c+PD-L1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存活组更显著〔CD4+T细胞:0.14±0.07比0.22±0.08,CD8+T细胞:0.24±0.07比0.28±0.10,CD11c+DC:0.84±0.14比0.93±0.03,CD11c+CD86:(58.83±20.77)%比(78.24± 9.39)%,IL-10(ng/L):34.22±13.98比18.49±5.55,TNF-α(ng/L):95.30±29.33比67.00±20.16,CD4+PD-1:(39.58±10.08)%比(27.03±6.35)%,CD8+PD-1:(38.77±11.91)%比(29.15±8.37)%,CD11c+PD-L1:(21.13±11.54)%比(12.11±8.34)%,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D11c+PD-L1与CD4+PD-1、CD8+PD-1、IL-10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8、0.713、0.898,均P<0.05),与DC、CD11c+CD86、T细胞亚群比值、CD4+T细胞、CD8+T细胞、TNF-α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7、-0.906、-0.840、-0.706、-0.513、-0.820,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PD-1是影响脓素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463,95%可信区间(95%CI)为1.032~2.074,P=0.033〕;ROC曲线分析显示,CD4+PD-1对脓毒症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857,95%CI为0.709~1.000,P<0.01〕;当最佳预测值为34.48%时,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0.0%,准确度85.7%。结论外周血PD-1/PD-L1的上调会抑制DC的活化及增殖,影响T细胞活化,诱导脓毒症患者进入免疫抑制状态;PD-1/PD-L1可反映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状况,其中,CD4+TPD-1对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对重症脑损伤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脑损伤患者84例。根据患者最终生存状态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h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ONS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两者联合预测重症脑损伤患者死亡的效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重症脑损伤患者死亡风险的模型。结果最终存活组61例(72.6%),死亡组23例(27.4%)。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在年龄、术后12 h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ONSD、N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死亡的ONSD最佳截断值为5.5 mm,NSE最佳截断值为21.75 ng/mL。两者联合时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97(P<0.01),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0.5%。术后12 h的ONSD和GCS评分是重症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9.713(95%CI:1.192~79.147)和0.492(95%CI:0.318~0.763),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ONSD是重症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NSD和NSE两者联合时预测患者死亡的效果最好。

  • 标签: 超声 视神经鞘直径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凝血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2018年12月于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肾病科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开始后每个月随访1次,住院治疗者在患者病房进行,居家治疗者则电话回访。所有研究对象的随访时间以死亡或满24个月为止。随访时间截止后,根据是否死亡,将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凝血指标、肾功能指标、血脂、血钾、血钙、血磷和血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Cox回归分析判定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合并糖尿病、血小板计数高、凝血酶原时间短、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短、国际标准化比值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高、凝血酶时间短、凝血酶原活动度高、D-二聚体水平高和高龄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拟合效果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0.792~0.825),表明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结论凝血指标异常与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风险密切相关,合并糖尿病和高龄对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作为预测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量化工具,有助于为腹膜透析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 标签: 腹膜透析 凝血障碍 血液凝固因子 列线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判别分析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20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238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内生存情况将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分为生存组(214例)和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利用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模型,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脑卒中病史(9.8%比25.0%)、主要出血部位(四肢)(58.9%比29.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评分(16.4±5.1比23.2±6.1)、血乳酸[2.1(1.1~3.5) mmol/L比4.9(2.0~13.4) mmol/L]及手术(92.5%比58.3%)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入最终判别模型的指标有5个:脑卒中病史、主要出血部位(四肢)、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手术。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 CI 0.754~0.959。结论所建立判别模型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准确度较高。脑卒中病史、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与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四肢出血和手术治疗与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 标签: 休克,出血性 创伤和损伤 医院死亡率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诱导甲状腺癌TPC-1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甲状腺癌TPC-1细胞,对其处理并分为索拉非尼组和阴性对照组,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以二氯荧光素(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ROS)的产生;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ACSL4、SLC7A11及GPX4的表达水平;以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MDA含量。统计数据中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索拉非尼干预处理组细胞吸光度值(1.29±0.17)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1.86±0.23,t=2.695,P<0.05);TPC-1细胞经过索拉非尼干预处理后,ROS的荧光强度(1.833±0.293)明显高于对照组(0.825±0.186,t=2.801,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索拉非尼干预处理后ACSL4蛋白表达水平(0.954±0.091)高于对照组细胞(0.442±0.132,t=5.314,P<0.05),SLC7A11的蛋白表达水平(0.293±0.087)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0.897±0.098,t=7.916,P<0.05),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0.325±0.051)同样低于对照组细胞(0.893±0.069,t=9.325,P<0.05)。MDA检测结果表明,索拉非尼干预处理组MDA水平(30.661±3.192)明显高于对照组(19.285±1.406,t=5.901,P<0.05)。结论索拉非尼可促进甲状腺癌细胞铁死亡进程,加快甲状腺癌细胞死亡

  • 标签: 甲状腺癌 索拉非尼 铁死亡 活性氧簇
  • 简介:摘要根据患者的人口社会学特点、共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指标,建立共病指数模型来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等,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老年人已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主要人群,且不断增加。老年人并发症多,透析龄短,死亡风险高,且难以预测,但目前却鲜有学者关注老年透析患者的共病指数模型研究。因此,笔者就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思考,以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共同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血液净化 肾功能 死亡率 共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极早产儿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后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3家协作单位NICU收治的胎龄<32周极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和死亡时间分为存活组、新生儿早期死亡组、新生儿晚期死亡组和新生儿期后死亡组,比较各组患儿临床资料,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胎龄<32周极早产儿2 467例,存活2 127例(86.2%),死亡340例(13.8%),其中新生儿早期死亡251例(73.8%),新生儿晚期死亡62例(18.2%),新生儿期后死亡27例(7.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0.835,95%CI 0.751~0.929)、出生体重(OR=0.998,95%CI 0.997~0.998)、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OR=0.481,95%CI 0.365~0.635)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均<0.05);1 min Apgar≤3分(OR=2.459,95%CI 1.743~3.467)、使用有创机械通气(OR=2.308,95%CI 1.730~3.078)、肺出血(OR=3.888,95%CI 2.383~6.345)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使用有创机械通气(OR=3.598,95%CI 2.119~6.111)、Ⅲ~Ⅳ级脑室内出血或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OR=2.328,95%CI 1.266~4.280)、肺出血(OR=4.055,95%CI 1.990~8.261)、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3.933,95%CI 2.157~7.174)是新生儿晚期和新生儿期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使用有创机械通气、1 min Apgar≤3分、肺出血、Ⅲ~Ⅳ级脑室内出血或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婴儿,早产 极早产儿 死亡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是否为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至2007年度于开滦集团所属11家医院参加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经12导联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队列中发生全因死亡的情况,末次随访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并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心房颤动患者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结果共388例社区心房颤动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在平均6.93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全因死亡136例。高尿酸血症组及正常尿酸组心房颤动患者全因死亡的发生率每年分别为9.24%(36/390)、5.16%(100/1 937)。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中,高尿酸血症组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比(95%CI)是正常尿酸组的1.84(1.26~2.69)倍(P<0.01)。在校正潜在混杂变量的基础上,高尿酸血症组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校正风险比(95%CI)仍是正常尿酸组的1.94(1.32~2.85)倍(P<0.01)。在校正潜在的混杂变量情况下,尿酸每升高0.01 g/L(1 g/L=5 950 μmol/L),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1.15(1.05~1.26)倍(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社区心房颤动患者全因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房颤动 高尿酸血症 全因死亡 危险因素 社区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我国报告艾滋病患者中死亡病例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研究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数据库,筛选病程为“艾滋病”患者,描述其死亡数及死亡比例随时间变化趋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共报告艾滋病患者582 472例,死亡168 391例。死亡患者中男性占76.8%(129 343/168 391),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60.9%(102 516/168 391),抗病毒治疗占54.0%(90 888/168 391),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P25和P75为34个/μl和240个/μl,发现感染后1年内死亡的比例为43.5%(73 191/168 391)。2007-2019年每年死亡病例从5 485例上升到18 737例,死亡比例从10.9%下降到4.3%。确证感染到死亡的平均时长逐年延长,从1.4年延长到4.0年。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HR=1.44)、年龄(50~和≥65岁的HR值分别为1.50和2.00)、少数民族(HR=1.10)、首次CD4值较低组(0~、200~、350~个/μl组的HR值分别为2.73、1.33和1.13)、异性性传播(HR=1.64)和注射吸毒传播(HR=1.79);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HR值分别为0.86、0.59)、抗病毒治疗(HR=0.09)。结论我国艾滋病患者死亡数2007-2019年逐年上升,死亡比例逐年下降,应继续开展早发现、早治疗,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降低死亡比例。

  • 标签: 艾滋病 死亡 趋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医病理学分析在新生儿羊水吸入死亡案例中的效果。方法:从本司法鉴定中心2017年6月-2020年5月鉴定的新生儿死亡案例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致死原因分为对照组(50例、非羊水吸入致死)和观察组(50例、羊水吸入致死)。观察、对比两组肺组织中羊水成分情况、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SP-A)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B(SP-B)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细支气管、肺泡腔内未见明显羊水成分,观察组细支气管、肺泡腔内可见明显羊水成分。观察组SP-A、SP-B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医病理学分析在新生儿羊水吸入死亡案例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清晰反映新生儿肺部羊水情况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从而判断新生儿死亡原因。

  • 标签: 新生儿 羊水吸入死亡 法医病理学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肺癌等胸部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而铁死亡是一种由铁依赖的、膜脂质过氧化引起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本文主要从活性氧簇诱导的氧化损伤、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调控的抗氧化网络和铁离子稳态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参与的炎性反应方面来探索RILI和铁死亡之间关系,以期通过调控铁死亡以减轻或抑制RILI发生,从而改善放疗患者预后。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铁死亡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居民归因高盐饮食相关疾病死亡和寿命损失。方法利用2016年山东省与原卫生部联合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终末期评估调查获得的24 h尿钠和血压值,结合2016年全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按照比较风险评估理论,计算各类疾病归因分值(PAF)和因高盐饮食导致死亡,利用寿命表法计算归因期望寿命损失。结果2016年山东省因高盐饮食导致死亡32 987人,占相关疾病死亡的11.74%,占全部死亡的4.95%。男性因高盐死亡比例(13.51%)高于女性(9.17%)。高盐饮食导致死亡的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90.82%),其次为胃癌(8.10%)和慢性肾病(1.08%)。城市居民PAF(13.87%)高于农村(10.87%)。高盐饮食导致山东省居民期望寿命减少0.58岁。高盐饮食所致不同疾病对期望寿命损失作用不同,缺血性心脏病位居首位,其次为脑出血和脑梗死。结论山东省居民归因高盐饮食死亡的比例较高,心脑血管疾病是高盐饮食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高盐饮食严重影响山东省居民健康,还需加强减盐干预工作。

  • 标签: 高盐饮食 死亡 期望寿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方法以快速法医学应用为目标,运用最为常见可操行性强的分离纯化优势菌种及革兰氏染色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温度下细菌在不同脏器的到达时间及演替变化,同时应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分析其菌群组成,并运用双脱氧法测序(又称Sanger测序)技术分析,测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特异性标志物,挖掘不同条件下腐败过程中微生物种类及丰度差异,分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信息,以期探索死亡时间的新方法,为死亡时间鉴定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1]。

  • 标签: 死亡时间 微生物 测序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