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化疗术前血浆肿瘤标志对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行胃癌术的患者,术前血浆肿瘤标志物检测43例,视为研究组,术前未进行检测37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表现,以及标志物检测的具体报告及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中CA199、NSE、CEA、CA242等检测指标的阳性率均高于健康者,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针对性的检测指标有对比治疗依据。结论血浆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有利于术前评估病情和术后制定诊疗方案。

  • 标签: 胃癌化疗 血浆肿瘤标志物 检测结果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感染的情况,并为防治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42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HBAG、HAV、HCV、HEV、HIV、TP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精神障碍患者HBSAg感染率最高达13.38%,HIV、TP、HCV都在1.2%以下,HAV、HEC检测出各一例。结论应对住院精神障碍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在治疗其精神疾病的同时对有传染性患者进行科学治疗防护,隔离好同住院患者和做好医护人员自我防护。

  • 标签: 精神障碍患者 传染性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0月期间接诊的6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依照病症将他们分为甲亢组、甲亢复查组、甲减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受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以上受检者的血清,仔细检测他们的T3、T4、FT3、FT4。结果在T3、T4、FT3、FT4上的检测结果中,甲亢组、甲亢复查组在与甲减组及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的T3、FT3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其T4、FT4检测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3、T4、FT3、FT4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判断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分型,有助于医生对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 检测结果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部心脏反射区在冠心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对78例冠心病患者及62例非冠心病患者,进行足部心脏反射区压痛检查,并对各组病人组病人进行同样足部心脏反射区压痛检查,并压痛轻重不同,分为0~Ⅲ°,Ⅱ°以上为阳性。结果78例冠心病患者,足部心脏反射区压痛阳性率为71.8%,明显高于非心脏病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组及冠心病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0.05及0.05),结论足部心脏反射区对冠心病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足部心脏反射区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院HIV检测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2011—2015年就诊者HIV检测结果进行收集,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97017人次,总阳性率为0.31%。169例确证HIV感染者中,男性135例,女性34例,男女比例为39.71,年龄≥40岁占78.11%,汉族166例(占98.22%),彝族3例(占1.78%),以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为主,共151例(占89.35%),以本县区户籍为主,共154例(占91.12%)标本来源主要为其他就诊者检测和术前检查,共147例(占86.98)。结论医院近年来HIV检测人数增多,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加强HIV知识宣传是发现感染者,控制HIV感染率的重要途径。

  • 标签: HIV检测 流行病学 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检测情况。方法采用非侵入性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即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健康体检者,以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定结果发现,Hp检测阳性率在本地区在性别上有较高比例的不同。结论健康体检者的尿素(14C)呼气试验阳性率相对较高。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因此在健康人群中开展Hp普查,对早期发现,早期根治,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检测方法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人员5128例,行尿素(14C)呼气试验,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受检者中男性HP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HP感染率差异显著,其中≥50岁体检者Hp阳性率最高,30岁以下体检者Hp阳性率最低,31~49岁体检者Hp阳性率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嗜辣、嗜生冷食物、食用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习惯对HP感染影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于健康体检中开展幽门螺杆菌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健康体检 感染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7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7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和凝血指标(TT、PT、APTT、FIB)数据。结果和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PCT、PLT明显增加,PDW、MPV明显减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可以反映出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不正常的情况,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状况作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指标 血小板 参数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成都北部地区18678例Rh-CDE血型及23592例不规则抗体,探讨其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本院2016年2月至2016年7月住院及门诊患者的静脉血液标本,对其进行Rh-CDE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结果Rh-CDE血型样本中检测出其CDE抗原有双群或弱阳性现象,成都北部地区人去抗筛阳性率为0.47%。结论对患者进行常规Rh-CDE同型配合相合输血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有效预防迟发型输血溶血反应,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Rh-CDE血型鉴定 不规则抗体筛查 安全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影响因素,提高质控水平。方法采用ELISA标准步骤检测HBsAg,分析、总结检测过程可能存在的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和质控方法。结果血清标本、试剂盒、操作过程、结果研读、药物等因素是影响ELISA检测HBsAg质控的主要原因,加强质控可以提高检测质量。结论针对ELISA检测HBsAg的影响因素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检测质量,为临床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E L I S A H B s A g 影响因素 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分析维生素D与ADHD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2例新诊断的ADHD患儿和6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血清25(OH)D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组儿童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ADHD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51±7.23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69±9.25nmol/L)(P<0.05),ADHD组患儿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患儿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25(OH)D水平与ADHD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维生素D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0~12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绵阳地区儿童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本院门诊行常规体检的0~12岁儿童205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2052例儿童中,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31.02±13.01)ng/mL。VitD缺乏者529例,占25.8%,VitD相对缺乏者699例,占34.1%,VitD适宜者1228例,占40.1%。不同性别间Vit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7岁,VitD缺乏和相对缺乏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其中1~<2岁VitD缺乏率最低(5.6%)。结论绵阳地区0~12岁儿童VitD水平较低。应定期行营养状况检查,补充儿童Vit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

  • 标签: 维生素D水平 25-羟维生素D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医院感染检测中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和作用。方法随机选择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所有66例患者中共有87株细菌,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伤口分泌物,其次为呼吸道、血液、尿道、胆汁和腹腔引流液等部位。而所有87株细菌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雷菌属,在分离菌株中所占据的比例分别为21.4%、16.4%、14.6%、10.3%。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后,有62例(93.94%)患者治愈出院,另外4例患者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结论在进行医院感染检测过程中,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的了解和掌握感染微生物种类,然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医院感染检测 临床微生物检验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孕酮和β-HCG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对照组以及50例异位妊娠孕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妊娠4~6周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孕酮含量和β-HCG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血清孕酮以及β-HCG含量进行联合检测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对β-HCG含量测定,并且可以明显减少确诊时间(P<0.05)。结论早期进行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能够减少异位妊娠确诊时间,降低漏诊与误诊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孕酮 &beta -HCG检测 异位妊娠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血清学检测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在HDN预测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确诊为ABO-HDN的264例病人的溶血三项试验,不规则抗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4例Rh-HDN病人的孕婴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264例ABO-HDN患儿中,溶血三项试验结果以放散实验和游离抗体实验两者均阳性占67.2%,放散试验阳性占18.6%,三项试验均阳性占11.2%,三项试验均阳性的组HDN患儿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下降明显,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血型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应作为预测HDN常规产检项目,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作为预测HDN的有效依据,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是诊断HDN最有力的证据,新生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可作为HDN诊断的实验室辅助指标。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溶血三项试验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镜检测58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5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后行皮肤镜(德国DELTA20)检查,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CAN-0NEOS600D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面部银屑病呈红色背景带状分布,病区与皮肤纹路一致,带状区域有少量的片状白色银屑和散状点式分布血管,在消退期表现为不均匀的色素沉着,同样有少量的片状白色银屑和散状点式分布血管。四肢的银屑病呈红色背景,有较多的片状白色银屑和密集的点状血管,静止期则呈粉红色背景,有少量的片状白色银屑和散状点式分布血管,消退期出现色素减退或沉着,有少量的片状白色银屑和散状点式分布血管。头皮银屑病呈白色背景,覆膜层有少量的白色银屑,血管呈散状点式分布;手掌银屑病呈粉红色背景,病区平行分布有少量的片状白色银屑和散状点式分布血管;足底银屑病呈粉白色背景,病区线状平行分布片状白色银屑和散状点式分布血管。结论利用皮肤镜检测寻常型银屑病表皮损伤情况,构建新的皮肤镜检测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模式,了解皮肤镜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和图像表现有助于帮助临床准确诊断寻常型银屑病。

  • 标签: 皮肤镜 检测 寻常型银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敏状况,以利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送检的526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10种抗生素对支原体的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送检的5260例标本中检出支原体2964例,检出率为56.35%。其中解脲脲原体(UU)感染2430例(46.21%),人支原体(MH)感染148例(2.8%),解脲脲原体与人支原体混合感染386例(7.34%)。对支原体较敏感的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及四环素。耐药率较高的为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解脲脲原体(UU)为主,交沙霉素及强力霉素可做为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临床用药前做好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实验对降低耐药性及防止复发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 药敏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送检的261例新生儿溶血病筛查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探讨发生ABO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HDN)的血型模式,溶血三项试验之间阳性率的差异,以及追溯孕妇产前IgG血型抗体效价来分析其与ABO-HDN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均采用微柱凝胶法。结果261例送检标本ABO-HDN的发病率为26.8%(70例),以A型较多;70例ABO-HDN溶血三项试验中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最高;70例ABO-HDN中,孕妇产前IgG抗体效价越高所占有的比率越大。结论及早进行相关实验室相关检测,及早对患儿治疗对阻止溶血的进一步发生极为重要。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溶血三项试验 IgG抗体效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宫颈癌筛查过程中,分析HPV+TCT检测的临床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宫颈癌筛查妇女1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展开宫颈病理活检,此外对患者于临床展开高危HPV检测以及展开TCT检测。最终对比检测灵敏度等存在的差异。结果在检测灵敏度方面,HPV检测灵敏度高于TCT检测灵敏度非常明显(P<0.05);在特异度方面,HPV低于TCT非常明显(P<0.05);在阳性预测值方面,HPV低于TCT非常明显(P<0.05);在准确度方面,HPV低于TCT非常明显(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疾病患者在实施筛查的过程中,有效选择HPV+TCT联合诊断的方法,可以将宫颈癌疾病出现漏诊的概率显著降低,从而有效确保对于宫颈癌疾病可以做到早期治疗。

  • 标签: HPV检测 TCT 宫颈癌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人中IG、TC、HDL-C、LDL-C在病理状况下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建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CDO-PAP)检测不同年龄正常人和患者血脂水平。结果糖代谢异常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血脂指标的变化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187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HbA1c、CHOL、TG、Apo-B、的检测结果得知,随着病程进展而增高,呈正相关,与HDL-c、Apo-A1呈负相关。结论血脂测定可作为检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一项特异性指标。

  • 标签: 血脂测定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