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是的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以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方法用低离子凝聚胺介质法对7475例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使用谱细胞,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的特异性鉴定,并观察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36例,阳性率0.48%。结论不规则抗体检查能有效地减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血清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判断和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所接受的350例输血治疗患者来进行研究,并把他们设为实验组,其中女157例,男98例,然后选取我院相同的年月份内接受的95名血型鉴定患者,他们都是没有接受过异体血液,女65例,男3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3.84%,对照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96%,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输血之前,进行相应的血液不规则抗体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降低不相容性血液的输血反应,对于有过输血历史或曾经接受过血液方面有关的治疗的患者,或者是有过妊娠经历的女士,在对其输血前不规则抗体变得更为重要,能够有效的避免阳性不规则抗体对人身的威胁。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筛查 判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在临床配血过程中的意义,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拟输血或备血的8978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抗体检阳性者进一步做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总结各抗体出现频率,统计输血反应例数。结果临床申请输血患者标本8978例检出不规则抗体88例,阳性率为0.98%;抗体鉴定确定自身抗体15例;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7例;确定同种特异性抗体55例,未知抗体11例;检测不规则抗体血型系统,Rh系统60例,占68.18%;MNSs系统21例,占23.86%;抗-A13例,占3.41%;P系统2例,占2.27%;Lewis系统1例,占1.14%;Kell系统1例,占1.14%。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应作为输血前常规检查,对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筛查 输血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是的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以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方法用低离子凝聚胺介质法对7475例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使用谱细胞,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的特异性鉴定,并观察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36例,阳性率0.48%。结论不规则抗体检查能有效地减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血清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 简介:红细胞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血型鉴定困难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不规则抗体常由于输血和妊娠等免疫刺激而产生,在盐水递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递质才能使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

  • 标签: 红细胞血型: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降低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微柱疑胶过滤和离心技术,利用免疫化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结论有临床意义的人不规则抗体是血型免疫抗体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抗体,通过抗体和鉴定,选择相溶的血液,确保患者安全输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筛选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最佳方法及意义。方法凝聚胺法(Polybrene)、蛋白水解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免疫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灵敏度,特异性鉴定。结果除蛋白水解酶法以外其他三种方法均能全部检测出IgG型抗体,阳性符合率为100%。但灵敏度有所差异。结论各种血型血清学试验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适用于不同范围及不同情况。

  • 标签: 抗体效价 不规则筛查 输血安全 酶法 凝聚胺法 抗人球蛋白法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到院进行预输血2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他们不规则抗体的结果进行分析,析统计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和检出率。结果200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查出12例,阳性检出率为0.6%,其中,血液疾病者和肿瘤患者8例,显著高于其他疾病(4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上,Rh系统抗体占77.11%,MNS系统抗体占33.33%。结论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能及时了解患者输血需求,便于选择适合患者的血液,对患者临床输血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筛查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治疗患者不规则抗体。方法选取了2017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接受过输血治疗的患者206例,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查实验,观察患者抗体查结果和特异性抗体的检验,以及过往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查询。结果发现确诊为不规则阳性抗体患者19人,占样本总人数的9.22%,发现Rh血型抗体有15例(78.95%),其中含抗-E的有5例(33.3%),抗-Ec的有4例(26.67%),抗-D的有3例(20.0%),抗-Ce的有2例(13.3%),抗-DC的有1例(6.67%);MN血型系统1例(5.26%);冷抗体2例(10.52%);1例患者未确定抗体性质;其中女性比男性的不规则抗体率要高(P<0.05),有输血史和妊娠经历的患者次数越多阳性检出率越高。结论在输血前做详细的不规则抗体,能够减少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输血事故,提高安全性。

  • 标签: 输血治疗 不规则抗体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对200例临床住院申请输血的患者标本进行红细胞的不规则阳性抗体与鉴定,并进行交叉配血,分析阳性检出情况以及对临床输血的影响。结果200例患者中有8例标本为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4%。不规则抗体血型鉴定3例为Rh,MNSs系统为2例,抗A1为1例,P系统为1例,Lewis系统1例。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进行交叉配血,供者均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没有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临床输血前有必要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从而减少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红细胞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重要性和高危科室。方法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对需要输血的2500例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结果2500例申请输血的患者不规则抗体总阳性率为1.0%;微柱凝胶检出的敏感度为100%,聚凝胺法敏感度为88.0%,2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科、肛肠科以及肾病科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率占了总阳性率的80.0%。结论微柱凝胶法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敏感度高,更有利于保证临床上的输血安全;对于肝病科、肛肠科以及肾病科等出现反复输血的科室,在输血前更应该进行不规则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法 输血安全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微柱凝胶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对于本院自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住院输血患者共6340例,全部运用微柱凝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并和在2008年10月-2010年9月未作常规进行抗体试验的输血患者的输血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在全部6340例患者血中,共查出抗体42例,其中,非特异性抗体10例,阳性率为0.16%,特异性抗体32例,阳性率为0.50%。在2008年10月-2010年9月未作常规进行抗体试验的输血患者5075例中,发生输血反应共6例,发生率为0.12%;而2011年2月-2014年2月,全部输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1例,发生率为0.02%,该两组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x2=9.023,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微柱凝胶法对于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可以确保临床安全输血,有效降低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风险。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法 抗体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来我院各个科室接受输血治疗的300例住院患者,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对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照组为150例患者,应用常规方式进行处理,治疗组为150例患者,在输血前对其不规则抗体进行,对其的效果进行探析。结果输血后得知,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在输血反应比例上比较,差异比较明显,治疗组数据明显较少,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显著,可明显降低其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可对其输血安全进行有效的保证,提高其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及鉴定并及时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并选择相合的血液有助于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拟输血或手术备血的500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将查结果呈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并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共9例,占1.8%。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行抗体鉴定试验后Rh系统5例,占55.6;MNSs系统2例,占22.2%;抗A-1系统患者1例,占11.1%;P系统1例,占11.1%。对其输注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未有一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对预期输血及手术备血患者进行抗体既能有效避免由于配血困难而导致抢救时间延误的发生,又能够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筛查及鉴定 意义与重要性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4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及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青岛市中心血站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鉴定的13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5~42岁,中位年龄为32岁。对这130例孕妇的ABO及Rh血型进行鉴定,同时对其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效价采用试管法进行测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与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法或者试管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纳入研究130例孕妇中,A、B、O、AB型血型为44例(33.8%)、48例(36.9%)、27例(20.8%)和11例(8.5%);Rh阳性为90例(69.2%),Rh阴性为40例(30.8%)。②本研究130例孕妇的血清标本中,Rh、MNSs、P、Lewis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为71例(54.6%)、28例(21.5%)、3例(2.3%)和14例(10.8%),抗-HI为4例(3.1%)。③ 71例检出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孕妇中,检出率最高的抗体效价为2,其检出率为26.8%(19/71)。抗体效价系512的孕妇为1例,其Rh血型为阴性,既往有RhD阳性红细胞制品输血史。结论青岛市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孕妇的不规则抗体分布,以Rh血型系统为主,其次是MNSs血型系统。对孕妇进行产前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和鉴定,有利于保证孕妇输血安全,以及降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血型抗原 抗体 孕妇 幼红细胞增多症,胎儿 输血 Rh-Hr血型系统 MNSS血型系统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与交叉配血的关系及阳性原因。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862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和交叉配血试验,对二者的关系及阳性原因进行总结。结果8862例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25例,占比为0.36%;不规则抗体与交叉配血阳性者178例,占比为2.59%。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交叉配血试验意义重大,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献血者血清问题、患者自身红细胞问题是造成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应规范配血流程,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 阳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