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三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9月 ~2017年 9月收治的临床输血患者,共计 66例, 对 3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参数和出血现象的相关性、评估结果 的 一致性等 检验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不同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参数、出血现象相关性亦不相同 ,参数R和 ACT、 ANGLE及 CR评估结果有一致性,其他参数、评估结果没有明显的一致性 。 结论: 3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输血中各有利弊,临床方面需集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以此对患者的治疗进行指导。

  • 标签: 三种凝血功能检测 临床输血 应用效果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Gas6)、CD36的变化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其中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Gas6、CD36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Gas6、CD36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CD36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明显升高。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的Gas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CD36的浓度水平对判断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指导治疗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 CD36
  • 简介: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type2,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151例,分为T2DM组(76例)和T2DM合并CHD组(75例),测定尿mAlb或尿mAlb排泄率(UAER)以及生化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T2DM患者BMI、SBP和DBP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T2DM+CHD组患者BMI和SBP水平显著高于T2DM患者(P〈0.01/P〈0.05)。②T2DM患者FPG、2hPG、TG、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HDL-C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T2DM+CHD组患者FPG、2hPG、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P〈0.01/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T2DM组(P〈0.01)。③T2DM患者尿mAlb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且阳性率也显著高于NC组(P〈0.01);T2DM+CHD组患者尿mAlb水平显著高于T2DM患者(P〈0.01),且阳性率也显著高于T2DM患者(P〈0.01)。④T2DM尿mAlb阳性患者57.5%(61/106)合并CHD,阴性患者33.1%(14/45)合并CHD,两者相差显著(χ^2=8.832,P〈0.01)。结论T2DM合并CHD患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和高水平的尿mAlb,高水平的尿mAlbT2DM患者易并发CHD,此为早期干预早发T2DM患者合并CHD各种危险因素,减少CHD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三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临床输血患者,共计66例,对3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参数和出血现象的相关性、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等检验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不同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参数、出血现象相关性亦不相同,参数R和ACT、ANGLE及CR评估结果有一致性,其他参数、评估结果没有明显的一致性。结论:3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输血中各有利弊,临床方面需集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以此对患者的治疗进行指导。

  • 标签: 三种凝血功能检测 临床输血 应用效果对比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从2020年1月至3月在我院治疗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共6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低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结果:本组64例患者中,急性支气管炎14例,肺炎50例,核酸检测阳性3例(4.69%),4类新冠肺炎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均有密切接触史,肺部可见渗出性病变。结论: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可能与标本采集时间、采集方法、保存方式、运输方式以及检测方式跟有关,医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减少漏诊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阳性率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影响与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对本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调查,详细探究影响因素并探讨质量控制措施。结果:经调查记录显示,近三月实验室室内质控靶标N基因超出x±s有2次;CV=7.67%,靶标ORFlab基因检测超出x±s有3次,CV=5.28%;对环境监测发现份拭子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对实验室内检测人员的检测发现N基因CV=7.89%,但检测人员工作年限是否>5年与检测结果无较大相关性,P>0.05;在对试剂的验证检测中,发现高、中、低值对照品的CV值均小于5.0%。结论:从结果来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应积极参考实验室内部质控、环境监测质控、工作人员质控、试剂验证质控等因素。

  • 标签: 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 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肝损伤酶活性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 204例各类肝胆疾病患者并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人群 36例并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参与人员 5’-NT、 γ-GT、 ALP、 m-AST、 ADA、 LDH、 AST、 ALT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类肝胆疾病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标签: 肝胆疾病 联合检测 肝损伤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验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在产妇DIC对早期诊断的评价效果。方法分别比较DIC产妇(DIC组62例)和正常产妇(健康组55例)在产前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及凝血酶的时间变化,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指标增减。结果与健康组相比,DIC组产妇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验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可以作为产妇DIC早期诊断的有效评价指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DIC 凝血 纤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情况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应用琼脂筛选法,纸片(K-B)法,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器法三种方法进行MRSA检测,应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三种方法检测MRSA,以苯唑西林盐琼脂法为标准,纸片法,仪器法与其比较,2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2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5931%),三种鉴定分型方法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基本一致,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唑林,亚胺硫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全部耐药。结论万古霉素是有效控制MRSA感染的最佳抗生素,临床治疗葡萄球菌感染时应进行MRSA的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甲氧西林耐药 葡萄球菌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