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展开调整,并制定相关对策。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急诊室救治的207名急诊患者家属,经了解其心理需求后,制定应对措施。结果207名急诊患者家属均存在心理需求重症急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117名(56.52%)、女性急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127名(61.35%),普通急诊患者家属90名(43.48%)、男性急症患者家属80名(38.65%),(P<0.05)。结论临床对急诊患者救治时,急诊医务人员需全面分析患者家属心理需求,以制定相关的改善措施,从而满足其心理需求

  • 标签: 急诊患者家属 心理需求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调节及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对儿科ICU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就诊的100例儿科ICU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心理调节和应激干预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儿心理状态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儿科ICU患者主要心理反应类型包括焦虑、恐惧、孤独、不安全感、急躁和紧张等,其中,焦虑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等的发生率最高,且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结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儿科ICU患儿通常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心理问题的发生原因和类型,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调节和应激干预,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调节 应激干预护理 儿科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为了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通对家长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对家长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关系与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促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方法选取我院儿外科自愿接受调查;各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能有效沟通的患儿家长共200名。开对话交流并开展问卷调查,最后回收并汇总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发现患儿家长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有以下6个,焦虑、恐惧、怀疑、得到优先照顾、获取患儿疾病信息、早日出院的急躁心理。结论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开展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解决问题。

  • 标签: 儿科 儿科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与幸福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心理护理干预作为一种人性化、情感化的护理方式,对于患儿康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其对患儿心理状态、治疗配合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 标签: 儿科护理 心理护理干预 患儿康复 心理状态 治疗配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科患儿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2013年儿科输液患儿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舒适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输液情况及不良事件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平均穿刺次数分别为1.5±0.3次和2.0±0.7(P<0.05),配合度分别为71.5%和35.0%,观察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对照组在输液外渗、头皮刮伤和重复穿刺等不良事件方面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17例,满意21例,一般1例,无不满意,总满意度达95.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显著降低儿科输液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儿童 舒适护理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科输液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技巧之后改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儿科接受输液的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进行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输液过程中对其实施护患沟通技巧,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接受输液的过程中基于护患沟通技巧进行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认可,提高满意度评分。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儿科 输液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科输液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技巧之后改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儿科接受输液的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进行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输液过程中对其实施护患沟通技巧,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接受输液的过程中基于护患沟通技巧进行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认可,提高满意度评分。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儿科 输液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急诊病房的护理师对患儿家庭心理支持的重要性。方法: 以我院儿科急诊病房的92例儿童和其家庭为研究对象,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支持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由训练有素的护理专业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依从行为(包括检查、用药、输液和日常活动)的评分以及满意度(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流程、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评分,观察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护理师的心理支持能显著提高家庭的配合程度和满意度。同时,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院内感染率和医患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显示护理师的心理支持也有助于提高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最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包括一般健康、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日常活力、社会功能与精神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急诊病房的护理师对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提供支持,对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提高家庭满意度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效果。

  • 标签: 儿科急诊病房 护理师心理支持 患儿家庭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患儿33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并通过问卷掌握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儿科病房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调查,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7.58%,对照组为84.2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在儿科病房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改善和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并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护理服务优化对儿科急诊患儿抢救效果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儿科接收的76例急诊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8月前接收的38例患儿看作参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服务流程;将2017年8月后接收的38例患儿看作研究组,给予急诊护理服务流程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诊诊疗时间、就诊等待时间情况均显著低于参照组,而抢救成功率由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儿科急诊患儿开展急诊护理服务流程优化,既能使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提升,还能使抢救成功率提高。

  • 标签: 急诊患儿 急诊护理服务流程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人文关怀在提高PICU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及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PICU住院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持续性护理人文关怀,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该类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两组PICU住院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性护理人文关怀,可以显著提高PICU住院患儿家属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促进该类患儿的早日出院,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持续性护理人文关怀 PICU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家属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门诊接收的100位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各50位。参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的患儿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后两组患儿的负面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负面情绪发生率为32.00%,低于参照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参照组患儿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对患儿静脉采血及家属心理状态进行调整,缓解其负面情绪,并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于静脉采血的效率是非常有利的。

  • 标签: 静脉采血 门诊 患儿及家属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静脉采血患儿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家属满意度、患儿不良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门诊静脉采血患儿取样79例,皆于2019.02至2022.02在我院门诊处静脉采血,随机数表法分组,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n=39)和常规护理(对照组,n=40),比较家属满意度、患儿哭闹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护患沟通(89.62±4.30)分,穿刺技术(94.66±4.70)分,人文关怀(91.95±4.20)分,护理态度(92.77±4.15)分,比对照组家属满意度得分高,同时,实验组患儿哭闹率5.13%,比对照组25.00%低,P<0.05。结论:门诊静脉采血患儿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提升家属满意度,改善患儿情绪状态,降低其哭闹发生率,需予以重视。

  • 标签: 影响分析 护理方法 门诊静脉采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对提高儿科住院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220例儿科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对照组110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由12位护理人员组成QCC小组,对患儿采取问卷调查,行头脑风暴对科室存在问题予以分析汇总,找出解决方法并实施,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病历缺陷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病历缺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率98.18%明显大于对照组83.6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可以提高儿科住院患儿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护理病历书写的缺陷情况,提高本院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儿科住院患儿 护理服务满意度
  • 简介:摘要:儿童普外科手术患者家属在面对手术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不仅影响着患者的康复,也对家庭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儿童普外科手术患者家属心理支持与护理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了100名家属的数据,分析了他们的心理状态、支持需求护理满意度,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儿童普外科手术 患者家属 心理支持 护理需求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患儿家属对儿童保健护理服务需求,对门诊患儿家属展开调查并基于实际情况探究可干预的对策。方法:基于门诊的服务内容,对患儿家属发放自制问卷,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之间在门诊等待诊疗或检查的患儿家属进行问卷介绍,并在回收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例统计数据。结果:患儿父母对儿童保健护理服务需求偏高,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儿童保健护理服务需求偏低,其他家属需求则更低,其中对营养饮食、育儿知识、早期教育、保健服务态度的需求度为最高,(P

  • 标签: 门诊 患儿家属 儿童保健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本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收治的100例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将50例患者分到人性化服务的研究组,另外50例分到常规服务的参照组,进行相关指标对比。结果:满意度较高的小组为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护理中,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配合度。

  • 标签: 儿科 门诊输液室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中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儿科门诊 输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