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危重症患儿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的例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心理行为反应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心理行为反应相当。护理后,护理后观察组的分离焦虑率为13(12.62%),控制感丧失率为9(2.91%),疼痛反应率为21(20.3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分离焦虑率31(3.10%),控制感丧失率23(22.33%),疼痛反应率57(55.3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重患儿心理特征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心理行为,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危重症患儿 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护患关系。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10名PICU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调查,对GHQ-12评分总分≥4分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PICU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7.3%。PICU患儿家属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p<0.05)。30例有心理问题的PICU患儿家属心理护理干预之后焦虑自评(SAS)总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05)。结论PICU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针对有心理问题的PICU患儿家属,应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PICU 家属 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病房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家长的各种资料,分析其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患儿家长的主要心理特点有恐惧与缺少安全感、紧张与焦虑、、怀疑与不信任;医护人员的态度、操作技能、家属对疾病了解程度、医院的收费制度直接影响患儿家长的情绪,而且患儿病情重、患儿年龄小、家长受教育程度低、晚婚晚育、离异的家属易产生不良心理。结论儿科病房患儿家长心理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影响因素复杂,护理人员应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

  • 标签: 儿科 患儿家长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以问卷形式对52例哮喘患儿家长入院健康教育、获得健康方式、出院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患儿家长对如何预防哮喘发作,哮喘复发的诱因和先兆,用药指导及注意事项,支气管哮喘的预后等知识了解需求强烈,同时也希望能采取与医护老师一对一交谈,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获得知识。结论对患儿家长需求需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使其掌握哮喘患儿家庭管理和监测基本知识,以达到提高患儿生命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哮喘 健康教育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家属在手术等候期的心理需求,提出有侧重点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2名手术患者家属在等候期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家属对术前告知手术安全性及可能的意外、术前告知手术效果及预后(术前需求)、及时告知手术进程(术中需求)的需求最强烈(均为100%),对等候区环境的需求较低。结论手术患者等候期的心理需求并不是静态的,而应该从动态的、系统的角度出发,术前的必要信息告知、等候区的环境都会影响等候期间的患者家属心理,从术前、术中以及情境因素三个角度满足患者家属需求,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以及提高医患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患者家属 手术等候期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展开调整,并制定相关对策。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急诊室救治的207名急诊患者家属,经了解其心理需求后,制定应对措施。结果207名急诊患者家属均存在心理需求重症急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117名(56.52%)、女性急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127名(61.35%),普通急诊患者家属90名(43.48%)、男性急症患者家属80名(38.65%),(P<0.05)。结论临床对急诊患者救治时,急诊医务人员需全面分析患者家属心理需求,以制定相关的改善措施,从而满足其心理需求

  • 标签: 急诊患者家属 心理需求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为了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通对家长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对家长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关系与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促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方法选取我院儿外科自愿接受调查;各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能有效沟通的患儿家长共200名。开对话交流并开展问卷调查,最后回收并汇总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发现患儿家长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有以下6个,焦虑、恐惧、怀疑、得到优先照顾、获取患儿疾病信息、早日出院的急躁心理。结论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开展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解决问题。

  • 标签: 儿科 儿科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护理模式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辐射台LED蓝光治疗加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睡眠时间、哭闹时间及黄疸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各类胆红素降低水平、哭闹时间及黄疸指数均于低观察组,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蓝光照射 新生儿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儿科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5年9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输液室接诊的儿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传统护理,研究组予一系列优质护理,对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输液患儿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了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 输液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患儿治疗同期的舒适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发热患儿作为护理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48例患儿于临床治疗同期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8例患儿则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儿的病情缓解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服务总满意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且观察组48例患儿发热症状改善时间也明显早于同期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对比,P<0.05,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热患儿临床治疗同期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同时,促进患儿的疾病康复,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发热患儿 舒适护理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儿科住院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100例儿科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50例对照组以及50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品管圈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科住院患儿应用品管圈护理能够较好改善患儿的身体情况,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儿科住院患儿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究细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输液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接诊的32例静脉输液患儿,盲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3例)进行单纯细节护理,观察组(1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重注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三方面。结果经实验比对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静脉重注率明显偏低,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评分有明显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纯的细节护理相比,在细节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对于静脉输液患儿及其家属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提升患儿的配合度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细节护理 健康教育 输液患儿 家属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方法对我院老年病房30例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根据不同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较为复杂,心理需求与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病情的进展及治疗效果等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及时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早期进行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的提高老年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理特点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