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身体畏寒、肩腰部僵酸,大多数人也会出现骨盆周围肌肉僵硬状况。女性问题专家理学疗法师热海优季女士说:“骨盆周围肌肉僵硬会导致内脏或腿部血流不畅。”需要重点活动贯通骨盆、连接脊柱和股关节腰大肌。热海女士说:“骨盆前倾或后倾都容易导致腰大肌僵硬,周围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引发炎症和疼痛。”

  • 标签: 骨盆前倾 高血流 瑜伽 肌肉僵硬 血流不畅 理学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中诊断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56例肋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行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图像重建并传到工作站进行处理,对容积再现、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以及表面遮掩图像重建等,分析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中诊断价值。结果除1例患者无肋骨骨折外,其余55例均发生肋骨骨折,总肋骨骨折为105根。CT扫描图像还提示3例胸椎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6例肺挫伤,6例气胸、15例胸腔积液,1例肝挫裂。结论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理想,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参照。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肋骨骨折 诊断效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观察临床使用HGB-200电脑骨折愈合仪患者120例,以无创伤内生电流刺激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临床使用简单,可靠,有较显著效果。

  • 标签: 骨折 电刺激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骨质疏松患者在骨折后再次骨折临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方法分析其再次骨折风险因素。结果出现骨折骨折42例患者其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中有30例患者为女性,占总人数71.43%;有39例患者其骨密度值在3.5以下,有27例患者为椎体骨折后发生股骨胫骨折,有11例患者为股骨胫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胫骨折。结论骨折疏松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临床因素主要有高龄、骨密度-T值在3.5以下、女性、髋部和椎体骨折史等,因此,高龄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更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骨折发生,对此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都要做好相应护理工作。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后骨折临床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社区收治骨折患者19例,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以及骨折各个时期术后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对以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所有患者中,有94.7%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功能锻炼,有89.5%患者能掌握功能锻炼方法,患者术后恢复达100%。结论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进行健康教育能增进患者对功能锻炼认知,疏导患者不良情绪,能显著改善患者功能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骨折患者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小夹板固定后健康教育效果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106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饮食知识、自我管理知识、日常生活管理知识以及功能恢锻炼知识五项相关指标结果分别是98.11%、98.11%、96.23%、96.23%以及100.00%,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此类骨折病症正确认识,生活中做好相应健康预防和护理管理工作,提升护理疗效,促进患者术后骨折早日康复。

  • 标签: 桡骨下端骨折 小夹板固定 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手术切口感染临床疗效。方法通过l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深部组织感染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了解VSD治疗骨科感染作用。结果对于骨科创伤感染而言,采用此种治疗能取得很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VSD) 感染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内固定方法治疗根多处肋骨骨折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对本院收治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2009年1月~2014年3月,我科共收治约113例肋骨骨折患者,其中有25例患者采用爪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根多处肋骨骨折。结果经过内固定术后患者呼吸困难、胸部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对患者进行随访3个月~2年发现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并且没有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肋骨爪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根多处肋骨骨折效果是显著,简单易行,疗效可靠。

  • 标签: 多根 多处 肋骨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骨质疏松患者50例,其中出现再骨折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再骨折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骨折后再骨折影响因素。结果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风险因素较多,骨折部位主要集中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女性,再骨折时间为(4.21±0.85)年,两年内出现再骨折为5.0%。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而言,仍然存在较大骨折后再骨折风险,需要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骨折后再骨折发生,以保证患者身心健康

  • 标签: 骨质疏松 故障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风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取我院收治14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骨折80例)与实验组(再骨折6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其发生再骨折相关影响因素。结果BMD-T值、既往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女性、高龄、平卧至站位转换时间>20秒为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风险相关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初次发病患者仍然具有较高骨折发生,应告知患者定期接受复查以评估骨密度,并做好相应预防措施,特别是既往有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高龄女性患者,应积极服用药物,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并开展针对性运动协调技能以及防跌倒训练,有效预防再骨折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再骨折 临床因素 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