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中伸直型骨折55例,屈曲型骨折11例,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面骨折18例,均在持续牵引下行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手法复位后3个月后对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优43例,良28例,可11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该法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下端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评价。方法365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明确诊断后均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经过3-6月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方法简便,失败率低,副作用小,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患者经济负担小,值得推广。

  • 标签: 桡骨下端骨折 石膏托 外固定 手法整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与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数据显示,治疗前、治疗后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对比具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旋前旋后活动度、腕关节桡尺偏活动度、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桡骨下端骨折 手法复位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保守治疗的方法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本次共收集60岁以上老年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154例,均为低能量损伤。其中按Gartland-Werley分类,Ⅰ类24例,Ⅱ类41例,Ⅲ类86例,Ⅳ类3例。均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保守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折完全愈合。采用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其中Ⅰ类、Ⅳ类骨折评分均为优;Ⅱ类骨折评分优32例,良9例;Ⅲ类骨折评分优16例,良21例,可46例,差3例,优良率43%。结论Ⅰ类、Ⅱ类、Ⅳ类桡骨下端骨折均可采用保守治疗获得优良结果,Ⅲ类骨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 标签: 桡骨骨折 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 老年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在原有治疗桡骨下端骨折方法的基础上完善及提升。方法:利用中药外敷及夹板固定方法专门治疗挠骨远端骨折。49例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20~55岁;病程为3天以内。均有摔伤史,前臂皮肤无破损。x线提示骨折类型柯氏骨折27例,史密斯骨折10例,桡骨茎突骨折12例。结果:患者均得到回访6个月~1年,平均9个月,除1例出现不良反应外,均恢复良好,骨折无畸形成角,再移位出现。结论:中药外敷夹板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损伤特点,具有恢复快,副作用小,费用低,有效的加速骨折的愈合。

  • 标签: 桡骨骨折 中药外敷 夹板固定
  • 简介:桡骨下端骨折多见于成年及老年患者,多发生在桡骨下端3cm范围内。桡骨下端为松质骨,血供丰富。此处为骨松质与骨密质交界处,为力学上的弱点,因此易发生骨折桡骨下端的尺侧与尺骨小头构成下尺桡关节,为前臂进行旋转活动的枢纽之一。正常时,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向尺侧倾斜20°~25°。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约1~1.5cm。

  • 标签: 复杂型桡骨下端骨折 正中神经损伤 手法复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小夹板固定后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106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饮食知识、自我管理知识、日常生活管理知识以及功能恢锻炼知识五项相关指标结果分别是98.11%、98.11%、96.23%、96.23%以及100.00%,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此类骨折病症的正确认识,生活中做好相应的健康预防和护理管理工作,提升护理疗效,促进患者的术后骨折早日康复。

  • 标签: 桡骨下端骨折 小夹板固定 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行小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收治的138例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骨折的分型,手腕关节功能的测定,分析其远期疗效。骨折固定方法:石膏固定61例,夹板固定7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率明显优于比对组(P<0.05);两组患者的固定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的长度均明显好于固定前,且研究组优于比对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比对组(P<0.05)。结论:在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过程中应用小夹板固定,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伸直型 桡骨下端骨折 小夹板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 率。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的 72 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 72 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2 组,各 36 例。研究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术。对比分析 2 组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桡骨下端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72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各36例。研究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术。对比分析2组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桡骨下端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效果。方法对不同类型骨折采用不同方法,分别以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尺骨鹰嘴牵引、切开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随访46例,其中优38例、良7例、差1例,肘内翻5度至10度者1例,发生率为2.2%。结论合理选择治疗方法能满足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要求。

  • 标签: 小儿 肱骨下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2例,手法整复+肘部可旋转活动的外固定托。结论牵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仍是治疗此种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皮牵引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的临床特点、效果。方法2001年9月~2006年9月,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25例。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2年.平均1.4年。按Schatzker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解剖型钢板是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股骨下端 粉碎骨折 解剖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下端后方接骨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对其采用小腿下端后外侧入路,胫骨下端后方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对30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8-15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其中延迟愈合2例,发生浅层感染2例,无深层感染。根据Leeds治疗结果标准优12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为93.3%。结论胫骨下端后方接骨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效果显著,创伤小,愈合率高且不易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骨下段 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头及桡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科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例桡骨头及桡骨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并跟踪随访疗效评价后探讨手术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手术效果满意。讨论桡骨头及桡骨骨折经手术治疗,桡骨头切除术或努力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多能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

  • 标签: 桡骨头及桡骨颈骨折 手术治疗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手术治疗的护理特点和体会,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对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应给予精心护理,以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良好的护理干预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骨折 护理 桡骨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