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序跋,即序文和跋文的合称,是写于书或作品前后的文字。序又称"叙"、"引"等,跋又称"题跋"、"书某"、"读某"等,由于序文和跋文体制略同,内容和性质相似,故常合称为序跋类。值得说明的是,序跋毕竟包含序和跋,只研究序文或跋文和将序跋合称为一类文体研究并不相同。因为序和跋都经历了发展和演变,序到后来出现了以序名篇但早

  • 标签: 戏曲学 序跋文 文体学 文体研究 作品研究 明清戏曲
  • 简介:作为一门学科,文艺社会学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上世纪80到上世纪末为文艺社会学的"重建期",伴随着理论自觉性的提高,在大量汲取西方文论思想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尝试并建立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在90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现代文艺社会学。文化语境突变下的新世纪文艺社会学虽未就学科定位、理论体系等达成共识,但研究理论却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对于还正处在反思和重构中的文艺社会学的来说,未来应在明确学科"合法"的前提下,继续不断深化理论,构建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体例范式。

  • 标签: 文艺社会学 中介 构建 姚文放 审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剖析了美国2060小学新科学课程开发活动中,课程编制的一般过程和原则,为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由“自然教育”向科学教育转型提供了课程编制方面的借鉴。

  • 标签: 课程编制 课程开发 课程设计 新科学课程 美国
  • 简介:作为“安全困境”的解决途径之一,集体安全设想从提出之日起就备受关注。尤其在全球相互依存日益紧密、普遍安全价值日益凸显的今天,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更为瞩目,因此对集体安全进行进一步研究极为必要。早在2030,在世界安全制度无法有效应对战争危机的形势下,针对西方国家的绥靖外交,苏联强调“安全不可分割”并提出了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正确主张。两种政策斗争的结果,绥靖外交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但集体安全体系最终也未能建立起来。集体安全构想的一次重大外交实践就此落空,这固然与西方国家消极配合甚至阻挠等具体原因有关,但苏联的集体安全计划本身亦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取2030苏联集体安全政策为个案,希望通过对其相关问题的探讨会对集体安全研究有所助益。

  • 标签: 苏联 集体安全 个体安全
  • 简介:中日两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打过一场经济战,但这场战争结束20多年后的1978,双方又签订了,展开了石油贸易.文章在论述这一协议交涉的政治过程之后,从日本的"经济安全保障"战略、中国大陆的外汇战略以及当时牵制前苏联与日本共同开发秋明油田及建设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战略的角度着重考察在石油贸易背后所隐藏的政治外交问题.

  • 标签: 石油外交 经济安全保障 资源外交 中日长期贸易协议
  • 简介:1840的鸦片战争,以大清帝国的全面失败而告终。其间,面对军事文明大大高于自己的西方世界,少数有识之士迈出了些许"师夷长技"的步伐。无疑,这是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唯一途径。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战后短短几年,"师夷长技"就犹如昙花一现,归于沉寂。

  • 标签: 晚清 师夷长技 军事实践 反思
  • 简介:进化论尤其是社会进化论对20以来的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1900以来中国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在“文化自卑情结”主导下进行现代转换的,缺乏“文化自觉”的意识,缺乏对艺术自律和自觉的关照。如果想迎来中国的文艺复兴,艺术界首先要树立起“文化自觉”的意识,重视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发掘和保护,使更多隐匿在民间艺术中的精品呈现在大众媒体中,丰富当代国民的精神世界。其次,艺术界要更多地从传统中汲取滋养,推陈出新,实现艺术传统的再创造。

  • 标签: 中国艺术 艺术进化观 文化自觉 艺术自律性 艺术传统
  • 简介:<正>吕洞宾,名岩,号纯阳子,通称"吕祖"。道教全真派奉其为北五祖之一,元代敕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也是民间喜爱的"八仙"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关于吕洞宾人物形象的原型,众说纷纭。其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文献中有多种记载。在正史中,仅有《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陈抟传》保存了与吕洞宾相关的片段记录。

  • 标签: 吕洞宾 孚佑帝君 道教全真派 纯阳子 陈抟 人物形象
  • 简介:20学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进行了观照.特别是80以后这种观照逐步走向了多元化.90,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研究国际化的时代也随之到来.这一研究趋向由于比较文学学者的加入而呈现出更加令人欣喜的局面.

  • 标签: 20世纪 《诗经》研究 国际化 比较文学 “三重证据”法
  • 简介: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安庆小学教育的发展对省内其他地区小学教育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于是安徽省教育厅设立省会小学管理处负责管理安庆市小学,在安徽省的重视下安庆市小学在教育经费、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数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有限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 标签: 国民政府 安庆 小学教育
  • 简介:20二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上海书写”,寄寓了晚清以来对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的认同理念,构筑了现代文学追求宏大性的国家叙事的意义空间,成为现代中国的一种国家元叙事。同时,这一时期的上海,已完成了从开埠之初的小渔村、渔港,向现代大都会的转变,都市文化得到蓬勃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汇,消费文化的盛行和都市市民气息的混合、杂糅,又成为现代文学中“上海书写”的一大特点。无疑,20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书写”,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情感基调和时代意识有着内在的关联。它牵动着现代中国敏感的神经,对应着现代民族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 标签: 现代文学 上海书写 民族国家 都市文化 乡村文明
  • 简介:《尔雅》作为古汉语训诂学的集大成之作,在我国学术史上有极大研究价值。对21初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把握《尔雅》现阶段研究重点及方向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通过对各大语料库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把21国内《尔雅》研究分为六个方面,同时还简略概述了日本和欧美《尔雅》的研究状况,并对《尔雅》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指出了今后《尔雅》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尔雅》 21世纪 综述
  • 简介:摘要:2050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全面开启新征程的历史时期,“全面向苏联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体现就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初步建立。在苏联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的基础上,中国要清除旧有思想的荼毒,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向苏联学习,中苏交好和苏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化为中国高校向苏联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育模式的建立都深受苏联的影响,但是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全盘接受和教条化的错误是存在的,我们要对其进行反思,为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20世纪50年代 苏联
  • 简介: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具有优良的师德,古今亦然。但不同时代,对师德的要求有不同的新内涵。那么,二十世纪90的师德应是怎样的呢?本栏目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我们希冀通过深入的讨论,逐渐求得共识,使广大教师培养起90应有的师德。

  • 标签: 知识渊博 爱护公物 事业接班人 学习成绩差 道德修养 道德品质
  • 简介: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成熟极早.其生产、生话方式在后来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农业重时,故在古代诗歌中.咏叹“春”、“秋”的作品历代不绝,数量多,内容也极为丰富。20前期.钱钟书在其《管锥编》中谈到过这个问题.但学者们较为自觉的关注始于2080。近20来.大家对伤春悲秋的原因、伤春悲秋诗歌的情感特征、艺术表现手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诗歌研究 悲秋 伤春 2o世纪 20世纪前期
  • 简介:纵观20以来《西游记》改编作品,在横跨多种媒介、形式芜杂、风貌各异的表象背后,是内在结构的有章可循。本文运用互文理论和布鲁姆的'影响理论',研究20以来《西游记》改编创意路径,即以原著和改编前文本为参照系进行的互文和对话,并总结改编创意的基本类型,包括原著主题话语在场型、原著主题话语失语型和原著主题话语仿声型,同时分析不同改编创意类型内在的结构逻辑和创意方法,梳理不同改编创意类型之间的历时承续关系,透析改编创意的演进突围之路,试图撩拨开作品表象的迷雾,举要治繁,还原改编创意的核心本质,为未来的改编创意实践创设可以复制的技术路径。

  • 标签: 《西游记》改编创意路径 建构 解构 再构
  • 简介:2040以来,有关延安文艺的文学史叙述,凝聚了不同时期研究者对延安文学的认知情况,也是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前期成果。其中,有关史学命名、史料甄选、作家与文本阐释、叙述视野与方式等,都因合作和独著之别、历史意识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且逐渐沉积在当前著述中,成为我们当下文学史阐述的前提之一。

  • 标签: 延安文艺 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