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遵守规则是理性决策的必要条件。本研究考察了222名大学生和157名老年人进行选择活动时所遵循的规则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选择与老年人相比,具有显著的“不规则”倾向,然而此倾向在老年人中并不存在。在面对假设的超市折扣卡时,大学生的“非规则”选择显示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性,而老年人的“精明”决策进一步证明其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复杂认知能力如判断和推理等在老龄期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 标签: 规则 理性 智慧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成就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目标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整群抽样调查247名大学生。结果:①来自乡村的大学生的掌握目标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女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男生。②掌握目标与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成绩接近目标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成绩回避目标与消极情感显著正相关。③掌握目标正向预测积极情感,负向预测消极情感;成绩接近目标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成绩回避目标正向预测消极情感,负向预测积极情感。结论: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有利于主观幸福感,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主幸福感。

  • 标签: 大学生 成就目标 主观幸福感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业自我设限与完美主义倾向的关系,为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指导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学业自我设限量表和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对36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在学业自我设限上,男女生不存在差异;在不同年级之间,大学生在“拖延”和“轻视任务”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文理)之间,大学生在学业自我设限上存在显著差异。(2)学业自我设限与学习动机、完美主义倾向相关显著。结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业自我设限与完美主义倾向关系密切。

  • 标签: 大学生 学习动机 学业自我设限 完美主义倾向
  • 简介:为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关系,运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对河西学院6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1.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均值大于量表的理论中值;在心理资本的各因子上,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韧性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韧性和希望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文理科大学生在韧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均值及各因子的均值均大于量表的理论中值;在就业能力各因子上,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上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上差异显著(p〈0.05),不同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上差异显著(p〈0.05)。3.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显著相关,且大学生心理资本各因子对就业能力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积累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资本 就业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与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问卷、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5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总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与控制感的内控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19,p〈0.01);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呈显著负相关(r=-0.202,r=-0.216,p〈0.01)。结论:大学生的控制源对闲暇生活自我管理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大学生 闲暇生活 自我管理 心理控制源
  • 简介:立足于探讨大学生的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和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并验证了自我和谐在手机成瘾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为对手机成瘾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了研究性的支持。采用手机成瘾问卷、UCLA孤独量表和自我和谐问卷,通过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得出结论:手机成瘾与孤独程度呈正相关;自我和谐程度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自我和谐程度直接影响手机成瘾。

  • 标签: 手机成瘾 孤独感 自我和谐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人际适应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测试量表》及《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对280名高师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的同一性地位主要分布在同一性扩散一积极的延缓的中间地位(D—M地位)(2)人际适应量表总平均分为3.52,人际适应性总体上呈正向趋势;(3)大学生人际适应与自我同一性显著正相关。结论自我同一性形成的越好,人际适应也就越好,同时人际适应能力的增强对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也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人际适应
  • 简介:目的:探讨邢台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自尊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尊量表对本市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论:邢台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河北省大学生常模;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与其自尊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高自尊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显著好于低自尊水平的大学生。

  • 标签: 邢台市 大学生 心理健康 自尊
  • 简介:使用ASL504型眼动仪,采用2×3的混合实验设计,记录和分析24名被试在两种材料呈现方式下,对图片分类结果和分类过程中的眼动数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分类结果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材料类别差异.(2)大学生在分类过程中的兴趣区数目、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等眼动指标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但材料类别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分类 呈现方式 眼动
  • 简介:本研究以大五人格问卷、自我怜悯问卷和焦虑自评问卷为工具,以南昌市八所大学942名学生为对象,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自我怜悯和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怜悯总体状况良好;大学生的大五人格、自我怜悯和焦虑之间相关显著,大五人格和自我怜悯对焦虑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自我怜悯在人格和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 标签: 应用心理学 大学生 大五人格 自我怜悯 焦虑
  • 简介:本研究对122名大学新生进行了半年追踪,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法考察适应性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入学三个月时初次测试(T1),初测半年之后后测(T2)。结果发现:(1)幸福感和适应性之间显著正相关,同时预测的效果高于继时预测;(2)交叉滞后相关分析表明,适应性T1对幸福感T2的预测(r=0.50)高于幸福感T1对适应性T2的预测(r=0.32);(3)学习适应性T1(18%)和人际适应性T1(11%)共同预测主观幸福感T1中29%的变异;(4)控制初测总体适应性T1(31%),对大学的认可度T2(21%)和个人情绪适应性T2(3%)还可以解释幸福感T2中24%的变异。因此,本研究发现大学生适应者更幸福,而不是幸福者更适应。该结果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教育启示意义。

  • 标签: 适应性 主观幸福感 交叉滞后分析 大学新生
  • 简介:大学新生心理普测使用的量表SCL90、EPQ、UPI有较高的信效度,然而,由于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测验本身的局限,使得测验对危机个体筛选的正确率降低,因此,结合学校实际,选择适宜的心理量表,可提高心理健康筛选的比率,最大限度地防止心理危机的发生。

  • 标签: 心理健康调查表 大学新生 心理普测
  • 简介: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法,研究大学生对网瘾和作弊的责任归因结构及其应对策略。对416名被试的研究结果显示:(1)责任归因的心理结构是一个“责任推断→责任情感→责任行为”的一元结构模式。(2)我国大学生的责任推断过程与维纳的经典理论基本一致,但在行为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3)大学生对网瘾和作弊的责任推断倾向明显并与情感体验基本保持一致,但与行为应对策略存在一定的冲突。(4)大学生在网瘾和作弊的责任推断、情感体验以及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责任推断 责任归因 心理结构 网瘾 作弊
  • 简介:来访者吴某是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参加工作近一年。近两个月来,感觉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热情下降,并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对现实失望,对自己没有信心,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述茫、焦虑,心情苦闷而不知所措。依据来访者情况,咨询师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反馈性强化等方法帮助来访者成长。来访者情绪逐渐好转,自我评价提高,自述有了工作动力和奋斗目标,生活开始充实起来。

  • 标签: 焦虑 职业发展 合理情绪疗法 反馈性强化
  • 简介:采用问卷法以453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孤独感、孤独感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孤独感总分、孤独感和孤独应对策略及气质类型各维度上存在性别、城乡、专业差异;大学生孤独感各维度与其气质类型以及3种类型的孤独感应对策略得分间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气质类型、孤独应对策略因子对孤独感。以及气质类型、孤独感各因子对孤独应对策略分别构成显著回归效应。

  • 标签: 大学生 孤独感 孤独应对策略 气质类型
  • 简介:本文随机抽取对廊坊师范学院150名大学生进行发放问卷,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情绪稳定性在性别维度差异显著,开放性在文理维度上差异显著。2.父母教养方式的F1和M1与人格的五因子呈显著正相关,F2、F5、M3、M5在大五人格的宜人性和责任心因子上呈显著负相关。

  • 标签: 大学生 父母教育方式 人格
  • 简介:采用《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评定量表》对60名被试进行研究,区分出社会性发展良好、中等和迟滞的被试。接着采用行为实验的方式考察社会性发展水平对被试交往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社会性发展的总体水平只对被试与女性互动对象互动的面部表情上产生影响,而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水平对被试与不同性质个体互动的某些行为上产生影响。第二,社会性发展的总体类型对被试面对不同互动对象的同一行为反应上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有限,仅在面部表情上表现出性别差异;而社会性认知发展类型和情感发展类型对不同互动对象的同一行为表现出有限的影响。第三,社会性发展迟滞的大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对实验任务冷漠或过度热情的现象。

  • 标签: 社会性发展迟滞 大学生 人际互动 行为实验
  • 简介:大学新生心理普测使用的量表SCL90、EPQ、UPI有较高的信效度,然而,由于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测验本身的局限,使得测验对危机个体筛选的正确率降低,因此,结合学校实际,选择适宜的心理量表,可提高心理健康筛选的比率,最大限度地防止心理危机的发生。

  • 标签: 心理健康调查表 大学新生 心理普测
  • 简介: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学生生活应激量表"(SLSI)检测大学生3558例,并用回归分析和路经分析探讨其应激过程(应激源-应激反应)诱发抑郁症状及轻生意念的预警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中所承受的挫折、压力、变化和自我强加是预警抑郁症状产生的主要应激源;情绪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是预警抑郁症状产生的主要应激反应;大学生抑郁症状诱发轻生意念的预测正确率为97.0%,发生比(OR)或危险率1.86倍于非抑郁症状者,其中女生抑郁症状诱发轻生意念的危险率近2倍于无此症状者;应激源直接引起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直接诱发抑郁症状,抑郁症状直接引发轻生意念,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不直接影响轻生意念,而通过诱发抑郁症状间接影响轻生意念.此预警模型为大学生危机心理鉴别干预提供了临床心理学依据和参数.

  • 标签: 大学生 应激源 应激反应 抑郁症状 轻生意念 预警模型
  • 简介:为了了解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性别情绪刻板印象,并分析内隐和外显测验的关系,对280名大学生进行了外显连线测试,对87名大学生进行了内隐联想测验。结果发现:在内隐和外显测验中,男女大学生均存在性别情绪刻板印象,将男性名字更多地与愤怒词相联系,将女性名字更多地与高兴词相联系;男女大学生的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程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女生更明显地表现出"男性更容易愤怒、女性更容易高兴"的偏见;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 标签: 大学生 性别情绪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外显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