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天保六年,北齐文宣帝高洋颁布《废李老道法诏》,令道士剃发出家为僧。此事虽有佛教徒自神其教的成份,但佛道论争与废除道教一事却非伪造。文宣帝本欲沙汰佛道二教,然最终废除道教者,其原因有三:迷信佛教,缺乏政治家气度;指导思想不清,政教冲突为宗教斗争代替;北齐胡风兴盛,且文宣帝饮酒过度患有精神疾病。文宣帝废除道教后,仍然与道士有交往。及至北齐废帝时期,道教势力再次壮大。藏内文献与《资治通鉴》记载文宣帝禁绝道教的影响,有夸大失实之处。

  • 标签: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除道法
  • 简介:杨文会作为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正好处在中国近代佛教思想演变承前启后的位置上。从他的思想理念和兴佛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佛教以融合见长的优秀思想传统,另一方面又启蒙了中国佛教的革新运动,无论在佛教观念上,还是在佛学研究上,乃至佛教制度上,都引起了后世佛教的深刻而巨大的改变。在他的学生中最为杰出者,僧界有太虚法师,居士有欧阳竞无。透过杨文会及其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一代接一代薪火相传的不懈努力,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演奏了一曲曲凿古通今,海纳百川,从中国佛教复兴而走向世界弘化的壮丽雄歌。

  • 标签: 杨文会 祗洹精舍 中国近代佛教 宗派佛教 融合佛教
  • 简介:莲月禅师在川、鄂、黔地区的弘法活动,不仅启悟了大批前来参问的禅众,也扩大了破山禅系在这些地区的影响。他的禅法在本体、心性、中道、解脱、修行、生死观、超越观、时间观、语言观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有新颖独特的实存体验和见解,突出表现了禅道“日日是好日”、“平常心是道”的生活艺术,显示了中国文化凡圣不二的特殊精神智慧。

  • 标签: 莲月印正 禅法 破山海明
  • 简介:本文基于信仰的立场,从昙鸾改宗弥陀净土法门为切入点考察了他撰写《往生注》的背景以期折射其写作动机,随后对版本进行了一些说明,接着对《注》的二力二道说、他力本愿说、称名念佛说、弥陀身土的判属和往生的果报阶位、智慧的往生等净土思想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中思想理论的另一基础——般若思想进行了交待,以及对其所附带涉及的其他思想进行了一些勾勒,并与《往生》进行了一番简要的综合比较,最后对《注》的历史影响作出了说明。文中对昙鸾改宗弥陀净土法门的多角度思考,对《注》中引用《毗婆沙》的易行道的说法和提出的五逆得生,以及《注》与《》的差异,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往生 净土 弥陀 昙鸾
  • 简介:本书利用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献资料,以敦煌石窟、敦煌文献和敦煌僧团、敦煌民众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它们的社会性质、社会活动、社会内容、社会功能、社会作用、社会意义等各个方面,深入探讨古代敦煌石窟佛教的社会化性质及其发展,敦煌佛教界(僧团)的佛教活动与社会活动的性质及其演变,

  • 标签: 敦煌石窟 佛教活动 社会化 论略 中古 社会性质
  • 简介:托马斯·阿奎那的个人际遇、融合神哲学的著述特色,以及探讨法哲学的初衷,为其法哲学论证奠定了基础。"法的秩序"以神圣与世俗两个维度、以分有和类比两个方法进行建构,既分立圣俗、以上帝为因果,而又平衡圣俗、调和信仰与理性、以上帝为基准为宇宙及人类社会确立以永恒法为形上顶端、以自然法为中枢、以人法为形下末端,并以《圣经》神法为补充的"法的秩序"。其建构的秩序,与其论证进路本身,皆具备永恒和普遍的价值。

  • 标签: 神圣 世俗 法的秩序
  • 简介:李洪志一贯将自己的“法轮功”攀附佛教,一度宣传自己是释迦牟尼再世,一度又说他的功力比释迦牟尼还高,而“法轮”一词也是从佛教中盗用的。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李洪志的“法轮功”与佛教境界的差异。

  • 标签: “法轮功 邪教” 佛教 练功功法 修身目标 道德态度
  • 简介:赵避尘(1860—1942),道号顺一子,晚年称干峰老人,北京昌平县人。著有《性命法诀明指》、《三字法诀经注》。自称于光绪年间(1875—1908)先拜干峰山桃源观刘明瑞为师,得全真南无派丹法真传,后又拜金山寺了然、

  • 标签: 工夫论 内丹 光绪年间 昌平县 桃源观 金山寺
  • 简介:本文考察了印度佛教议的名义及其生成背景,认为印度佛教议是一种判决经典真伪、以种种异文句义解释佛说的学术辩论活动,它肇始于古印度爱好神学辩论的文化传统,它的产生与佛陀说法的广略有直接关系,也与佛陀时代百家竞进、善论者为世所重的社会风尚密切相关。在小乘向大乘转型的过程中,议的成败成为各宗教团体争取信徒、地盘以及供养权的关键所在。由此,佛教议作为佛门对他宗斗争的现实之需而被强调,成为彰显自宗正理的重要手段。

  • 标签: 佛教论议 解释佛说 六师外道
  • 简介:佛法依正不二的现代意义佛日依正不二,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依正”二字,乃“依报”、“正报”的略称。正报,指众生乃至诸佛的身心,即生命主体;依报,指生命上体所依正的国土,即生存环境,佛法说身心世界皆是业力之果报,故名依正报。《三藏法数》卷二七释云:“正...

  • 标签: 不二论 社会生态学 社会环境 生存环境 佛法 天人合一论
  • 简介:所谓“宇宙”,就是无尽的空间与时间。宇宙的大统一,就是时空的统一,时间的统一,空间的统一。简单的说,就是古今一如,十方不异。正如佛经上的六种成就中的“时成就”,佛经上的“时成就”就用“一时”来表达:“一时佛在……处。”这“一时”就是机感相应之时。既不言古.也不言今,所以佛法中的时间观念,是很符合宇宙大统一规律的——古今一如。

  • 标签: 《现代万法唯心论》 宇宙 时间观念 佛法
  • 简介:张伯端是一位融摄儒、释、道的著名道教学者。他遗世的主要著作《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等,无一不反映出儒、释、道圆融的思想。本文仅就佛教心性对张伯端思想的影响略述己见,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佛教 心性论 张伯端 中国 宗教思想
  • 简介:千岩元长禅师是临济宗虎丘派祖先系大德,金两赐、名倾海宇的中峰明本大和尚之法嗣。他于识心达本后,受嘱隐栖,茆茨石室、韬光铲彩。后至伏龙山,复兴圣寿禅寺,秉金刚之心,踞狮子之窟,树法幢,演宗乘,辨龙蛇,别缁素,三十年如一日,惟以唤醒梦宅、觉悟痴迷为家务。其间,四海俊杰、江淮雄藩纷纷如仰日月般地争相皈依,朝廷三遣重臣,降香褒扬,赐予“普应妙智弘辩禅师”及“佛慧圆鉴大元普济大禅师”之尊号,并赐金法衣。

  • 标签: 千岩元长 透脱生死 话头 显密不二
  • 简介:真修炼必须在人有限的肉体生命历程中,通过对人自然形体的塑造,提升人的精神层次与精神境界来实现。如全真道祖王重阳在《重阳全真集·诸散人求问》中说:“修行须借色身修,莫滞凡驱做本求。假合四般终是坏,真灵一性要开收。”’《重阳立教十五·离凡世》说:“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这里的色身、凡躯指的都是人的自然形体,是相对于真性生命的法身来说的。

  • 标签: 生命意蕴 全真道 道德 王重阳 生命历程 精神境界
  • 简介:肇始于两晋、兴盛于唐朝的重玄学,到宋代仍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产生影响。其承上启下者,便是陈抟学派。陈抟学派承接唐代道家之风,以重玄为宗阐发《易》、《老》、《庄》,在学术大旨上突出儒道之间的互相融合以及心性理论的深入阐发,从而使宋代道教思想学术能够摆脱符策小数的束缚,并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与生命活力。

  • 标签: 学派 陈抟 承上启下 心性理论 思想学术 生命活力
  • 简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艺。道无艺不显,艺无道不明。佛教音乐亦然。乐道大都与修证有关。佛教把通声音与明中阴视小悟。实际真通声音实相,即可证悟大觉。

  • 标签: 声明 密教 咒语 修行
  • 简介:诃梨跋摩所作之《成实》由鸠摩罗什翻译至中国后,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一度形成以研习此为主的成实师。此最独特的思想之一即为针对修行的不同次第与方法。提出“灭三心”的主张。本文主要分析这一观念在《成实》中的具体表述,对比与有部及大乘的不同观点,探讨由此引发的对于空观的辨析。

  • 标签: 《成实论》 灭三心 假名心 法心 空心
  • 简介:针对"谁是佛"的问题,《坛经》提出了"自心是佛"的观点。《坛经》认为,"自心"之"心"首先是自然、清净、自由、广大之心,它非恶非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人为,它就是佛心,也就是人的本心。但同时这颗心作为易受世尘遮蔽之心,又产生了贪欲及其它,这就是迷心,它遮蔽了佛心,所以"自心"还表现为由迷心到佛心的"悟"的过程。这样理解的"自心是佛"是对佛的真相的完整揭示,并因此而超越了禅宗里其他禅师对"谁是佛"的看法。

  • 标签: 自心 佛心 迷心 自心是佛
  • 简介:“先天一气”是道教内丹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是本体概念在内丹学修炼的直观意义上的呈现,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本体意义上的“道”或“虚”,也不是后天意义上的“精、气、神”之一的“气”,而是内丹学返本还原修炼体系中从后天回归先天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状态,是内丹学修炼成仙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综览内丹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内丹学关于“先天一气”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诠释。

  • 标签: 内丹学 先天一气 本体 真阴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