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安氏Ⅱ类Ⅰ分类畸形是一种常见的畸形,在我国恒牙期青少年中约占23%,其原因主要是上下颌骨矢状关系不调,而且受环境及遗传两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就FR功能矫治器在治疗Ⅱ类畸形效果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安氏Ⅱ类错畸形 FR功能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列缺损伴(牙合)畸形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牙列缺损伴(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修复治疗,观察组进行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前牙覆(牙合)及覆盖良好情况、后牙咬(牙合)良好、牙齿整齐良好以及总有效率之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列缺损伴畸形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牙列缺损 错(牙合)畸形 正畸 修复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骨性安氏Ⅲ类[牙合]患者早期治疗的预后预测指标,为临床筛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0例成人及青少年分成5组,正常[牙合]成人组20例,正常[牙合]青少年组20例,骨性安氏Ⅲ类[牙合]成人组28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牙合]治疗组24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牙合]治疗失败组8例。在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测量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APDI值、ODI值、KIX值。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KIX的平均值在1.2以下。早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KIX值均值为1.51,治疗后KIX值均值减小为1.36。早期治疗失败的患者KIX值均值为1.81,治疗后为1.83。各组间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KIX指标临界值为1.5,可作为早期治疗和延期治疗的初步筛选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头影测量 APDI ODI
  • 简介:摘要骨性Ⅱ类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发育性牙颌畸形,对口腔功能及颜面部美观有明显的影响。骨性Ⅱ类畸形在我国患病率较高,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征。临床上通过早期矫治以获得良好效果,主要以前导下颌功能矫形为主。早期矫形疗效的稳定性一直受到关注,特别是关于长期效果的保持。本文综合骨性Ⅱ类畸形的各种矫形矫治器最新研究进展,阐述其疗效的长期稳定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骨性Ⅱ类错畸形 牙弓扩展 咬合前导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昆明市市区乳牙列患龋率情况,及其与乳牙列畸形的相关联系。及时做好龋病和畸形的早期预防及治疗工作。方法对昆明市市区三所幼儿园的乳牙全萌出且达到颌接触的2116名乳牙列儿童进行调查,统计其患龋情况。结果患龋人数为1343人,患龋率为63.5%。结论昆明市乳牙患龋率与其他省市相比,发病率较高。乳牙龋坏对正常的乳牙列及将来的恒牙列均有影响。故需加强乳牙列龋齿的治疗。

  • 标签: 乳牙列 错颌畸形 龋齿
  • 简介: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骨性Ⅲ类(牙合)畸形的特点.方法20例经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性Ⅲ类(牙合)畸形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价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总结传动矫正技术的特点.结果与矫治前对比,矫治患者侧貌和咬合关系有明显改观.矫治后的Wits值由(-2.45±1.78)mm改善为(-1.13±0.92)mm,ANB角由(-1.25±1.63)°增大为(0.78±2.79)°,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之差由(-3.38±1.48)mm变为(2.09±1.55)mm,面型角由(2.75±1.47)°变为(7.51±1.87)°,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是治疗骨性Ⅲ类(牙合)畸形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性三类畸形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与分析,进而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患者在术前的心理状态调节。方法选取了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骨性三类畸形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采取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的测试,而且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的性别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等分值中,男性患者要比女性患者的得分要高一些,所以男性患者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更加的敏感一些,而未婚的患者在躯体化和偏执中的得分要比已婚的患者要高有些。结论经过此次调查中显示,总体说患者的心理状况较良好,对于不同的患者医务人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干预,使患者在术前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龈上喷砂应用于牙周病伴畸形固定矫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05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58例牙周病伴畸形固定矫治患者为例,计算机分组分为研究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全口龈上洁治清除菌斑,完成后开始正畸;研究组实施龈上喷砂:即在完成正畸佩戴矫正器后使用Perio-Flow甘氨酸喷砂粉(25μm)进行喷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I、PD、PLI、GI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ISBI、PD、PLI、GI等指标均是研究组好(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牙合)畸形儿童中鼾症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样本和方法样本来自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8岁以下的正畸初诊患者,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呼吸和一般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14.0进行数据分析,对身高、体重、BMI(BodyMassIndex体块指数)、打鼾情况和口呼吸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对频繁打鼾与身高、体重、BMI指数、口呼吸情况、夜间睡眠情况、睡眠时间、睡眠姿势、扁桃体状况、腺样体病史以及父母亲是否打鼾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频繁打鼾为因变量,以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58份,问卷回收率为88.6%.问卷青少年儿童平均年龄为12.39岁±2.70岁;男性1604例,女性1421例.平均身高为155.81cm±14.51cm,平均体重45.66kg±13.52kg,平均BMI指数为18.49kg/m2±3.91kg/m2.样本筛出青少年儿童夜间频繁打鼾者48例,占样本总人数的1.8%.Logistics回归的结果认为青少年儿童是否频繁睡眠打鼾与性别、睡眠状况、其他睡眠异常、腺样体、口呼吸和BMI指数相关.结论鼾症在(牙合)青少年儿童中的患病率大约为1.8%.在各相关因素中,男性性别、口呼吸、夜间经常醒、其他睡眠异常、腺样体增生、肥胖与青少年儿童发生鼾症显著相关.

  • 标签: 儿童鼾症 患病率 相关因素
  • 作者: 贺剑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医师在线》2019年23期
  • 机构:单位:昌吉市煊齿口腔诊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引发错颌畸形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共选取于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医院中接受错颌畸形治疗的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固定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法,观察口腔不良习惯导致畸形产生的原因,并观察疾病治疗效果。结果:咬物、吮吸、单侧咀嚼及舌习惯是导致儿童畸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显效51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例数为78例,治疗有效率为97.5%。结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畸形产生的最为主要原因为咬物、吮吸、单侧咀嚼及舌习惯,通过对患者实施固定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方法,对畸形患牙具有修复及矫正作用,患者的龈沟炎症及出血症状明显缓解,对牙周组织再生具有促进作用,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错颌畸形 口腔不良习惯 原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牙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接受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70例前牙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均在2019年8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来院接受医治。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纳入对照组、试验组中,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种植修复治疗;试验组接受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针对两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咬合功能、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口语表达评分结果相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软垢指数、菌斑附着指数评定结果相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通过采取正畸与种植修复联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前牙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临床疗效,各项指标改善较优,适合普及。

  • 标签: 前牙错畸形 牙列缺损 种植修复 正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畸形儿童治疗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接收的畸形儿童100例作为评估对象,并以组间均衡匹配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诊疗配合情况和家长满意度。结果:经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干预组的家长满意度及诊疗配合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运用于畸形儿童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切实提高患儿的诊疗配合度及家长满意程度,有利于确保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于临床中。

  • 标签: 错颌畸形儿童 心理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的修复联合正畸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在200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60例前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行单纯修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运用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25%,研究组为96.25%。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前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牙错牙合畸形 牙列缺损 联合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鄂西北地区7~18岁青少年因生活习惯而引发错颌畸形的情况并针对错颌畸形发生情况普及预防措施。方法在鄂西北十堰各区县进行走访调查,发放宣传单及调查问卷,由专业人员进行口腔检查。结果生活条件不同导致对口腔健康情况认知不同是造成畸形的一大原因。结论青少年因口腔健康知识匮乏造成畸形的情况严重,应加大口腔健康知识普及力度,提高青少年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

  • 标签: 鄂西北地区 青少年 生活习惯 错颌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丝弓矫治器排齐阶段2种远移尖牙的方法即尖牙向后结扎法和弹性链状圈牵引法的优缺点。方法将50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正畸病例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同种国产直丝弓矫治器,排齐阶段分别采用上述2种方法进行矫治,排齐前后利用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前磨牙颊尖之间、下颌磨牙的4个牙尖之间的宽度变小、尖牙牙冠远中倾斜角度、尖牙远中移动距离和速度、下颌磨牙牙冠近中倾斜角度以及上、下切牙的舌向倾斜内收的变化,牵引法均大于结扎法;上、下颌磨牙近中移动距离的变化,牵引法小于结扎法;以上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变化2种方法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2种方法应用于直丝弓矫治器排齐阶段均取得了远移尖牙的效果,然而,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支抗的措施以避免各自的不利影响。

  • 标签: 弹性牵引 尖牙向后结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抽样调查研究,了解凉山州宁南县汉族彝族小学生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和分布规律。方法随机抽取凉山州宁南县1030名10-12岁汉族彝族小学生,其中汉族802人,彝族228人,以安氏分类和个别正常牙合为诊断标准进行牙合畸形口腔检查,填写调查表,整理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牙合畸形患病率为67.6%。以安氏分类法为诊断标准,安氏I类302例,占43.4%,安氏II类224例,占32.2%,安氏III类170人,占24.4%。汉族患者为553人,患病率为69.0%,彝族患者为143人,患病率为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牙合畸形患病率较高,汉族彝族患病率存在差异性,需进一步调查发病原因和机制,加强口腔正畸知识宣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矫治。

  • 标签: 错牙合 畸形 患病率 安氏分类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J钩治疗用于安氏Ⅱ1牙合畸形拔牙矫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2010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Ⅱ1牙合患者20例,对患者采取矫正治疗,在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J钩帽口向外牵引,同时关闭拔牙间隙,并且拉尖牙到远中的适当位置。结果所有20例患者通过治疗后面型均取得显著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且后牙建立了良好的磨合关系。结论将J钩治疗用于安氏Ⅱ1畸形拔牙矫治中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面型,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J钩 安氏Ⅱ1 拔牙矫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凉山州宁南县汉族彝族小学生牙合畸形的患病情况和正畸治疗意识。方法随机抽取1030名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进行调查,采用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整理相关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牙合畸形患病率为67.6%,其中安氏I类43.4%,安氏Ⅱ类32.2%,安氏Ⅲ类24.4%。牙合畸形常见的表现有牙列拥挤,深覆牙合,深覆盖,发病率较高,分别为51.6%,32.3%,14.1%。有正畸意愿的患者仅71名,占牙合人数的10.2%。结论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牙合畸形患病率较高,正畸意识不强,需进一步加强口腔正畸知识宣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矫治。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患病率 正畸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