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血液透析中的患者进行系统的病理病因研究,提高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79位血液透析患者行规范的血液透析,就病因病理展开分析研究,同时对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测定某些血生化指标。结果79位血液透析患者均有程度不等、变化不一的组织学病理变化。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透析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病理探讨
  • 简介: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应用过程中,常出现血栓形成、导管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导管使用寿命。正确的护理操作是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关键,早期防治并发症对于维持并延长长期导管功能、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 标签: 血液透析 长期透析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透析中超滤量对于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4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超滤率(UFR)分为两组,UFR≤15mL/(h?kg)的24例患者作为A组,18例UFR>15mL/(h?kg)作为B组,比较两组的透析后/透析前血浆尿素比(R)和在线尿素清除率(Kt/V)。结果A组的UF、UFR、R值均显著低于B组,Kt/V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的透析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在一定超滤速度范围内,Kv/V值随超滤的增加而增加,而当超过一定超滤速度后,Kt/V值将随超滤的增加而降低,过快超滤速度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性。

  • 标签: 超滤量 血液透析 透析充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给予高通量透析治疗后对患者血脂代谢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3月-2016年03月尿毒症患者11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对尿毒症患者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展开随机分组。临床采用常规血液透析的方法对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方法对5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等实施对比。结果完成1年的治疗后,对于观察组尿毒症患者,其HDL水平体现为一定程度的升高,患者的CHOL水平、LDL水平以及TG水平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降低,同对照组患者比较,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BUN、UA以及Scr下降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尿毒症患者(P<0.05)。在透析率方面,两组尿毒症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临床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血尿毒素有效清除,将患者血脂代谢紊乱进行有效改善,最终显著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通量透析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血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法将5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是常规量血液透析。比例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血液透析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之间差异明显,研究组的TG、CRP、Hb、HDL等生理指标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不同通量的血液透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3次/周;观察组患者每周实施一次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同时进行两次常规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静脉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PTH)、尿素氮(BUN)与肌酐(Cr)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各项检验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两种方法具有互补效果,进而更加全面的清除体内毒素。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皮肤瘙痒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线血液透析滤过(onlinehemodiafiltration,online-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online-HDF组、HFHD组、LFHD组,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血检测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血CRP、IL-6、Al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FHD组患者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online-HDF组治疗后血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三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lb均升高(P<0.05)。online-HDF组治疗后Alb升高幅度较其他2组更明显(P<0.05),CRP和IL-6水平下降幅度较其他2组大(P<0.05)。结论online-HDF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炎症因子,减轻微炎症状态,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况。

  • 标签: 在线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透析 微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分析其在维持血液透析磷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53例需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之前血磷含量均≧2.0mmol/L,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选择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20例患者,选择普通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后血磷的变化,比较两种透析方案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磷下降明显,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的含量,疗效优于普通血液透析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普通血液透析 血磷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透析方式的透析效果及对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寻找更适合、更有效的透析方式。方法将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12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60人,HD组应用普通碳酸盐血液透析治疗;HD/HDF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半年后,比较两组每次透析前后K+、Na+、Ca2+、C1-、Bun、Cr水平、MIS患者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液中各种蛋白的含量,以及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计算KT/V值。结果经过高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的患者精神状态有所改善、食欲增加、体重上升、自主生活能力增强。HD/HDF组与HD组比较,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KT/V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明显升高。MIS评分中HD组评分最高,且HD/HDF组评分结果明显低于HD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F联合HD的治疗效果及其营养改善状况优于单纯应用HD组。HD/HDF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是维一种持性血透患者有效的透析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碳酸盐血液透析 高通量透析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透析期间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尿素下降率和尿素消除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透析后观察组患者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期间,实施运动疗法可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运动疗法 尿毒症 血液透析 透析充分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频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中医证候变化特征。方法将82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以固有透析频率维持血液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患者根据其透析频率分为3组。A组(2周4次透析)12例、B组(2周5次)27例和C组(2周6次透析)43例。分别于透析前和透析3个月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诊断其中医证候,并检测比较透析3个月时3组残余尿量、溶质清除指数(Kt/V)、血肌酐、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血压等相关指标、年龄、透析龄、单次透析时间、单次透析超滤量等临床资料及2年生存率。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组透析3个月时的残余尿量更多,年龄更大,透析龄更短,单次透析时间更长;与C组比较,B组透析3个月时的残余尿量更多,年龄更大,透析龄更短,单次透析时间更长(P〈0.05)。3组2年生存率和透析前后中医证候频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透析3个月中医证候频数从高到低均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透析3个月,3组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候频数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而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证候频数则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较低频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在取得较好预后情况的基础上有助于维持患者肾功能,不同透析频率对其中医证候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以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等中医证候为主,且治疗可进一步加重其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

  • 标签: 透析频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医证候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安全透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100位病人,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方面、康复情况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肝素高通量透析在血液透析伴高危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与护理探讨。方法将801例次需要进行无肝素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0例次,观察组401例次。观察组采用贝朗中空纤维透析器,密闭式预充透析器及透析管路,无肝素透析治疗3h,中途不冲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威高空心纤维透析器进行无肝素透析,中途间隔15~30分钟冲生理盐水100ml。比较两种无肝素透析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透析过程中凝血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肝素高通量透析治疗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既能减少凝血,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又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值得在血液净化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通量 无肝素 血液透析 高危出血
  • 简介: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liposarcoma,RPLS)是罕见的间叶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以下,但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中则是最常见的类型。因其症状隐匿,发现时多数肿瘤体积巨大且与邻近脏器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彻底切除较困难,往往需要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复发率高,化疗效果不佳,因此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点。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黏液样脂肪肉瘤 手术 放疗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76例结核性腹膜炎临床特点、诊治进行分析,以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4月的76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腹胀、腹水、盆腔包块是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76例中28例(36.8%)术前误诊为卵巢癌,73例血清CA125值升高,平均值为385.2U/ml。3例术前明确诊断经抗结核治疗治愈。73例经手术明确诊断,18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15例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12例行脓肿引流术,15例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其余13例行病变活检术。患者术后均接受了抗结核治疗。结论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与体征和卵巢癌极为相似,临床很容易误诊为卵巢癌,需综合分析病史、症状、辅助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病理学检查是唯一确诊的方法,对可疑病例腹腔镜检查是简便可靠的方法。手术可以明确诊断与清除结核病灶,缩短药物治疗时期,有利于结核病的痊愈。

  • 标签: 结核 腹膜炎 临床诊治
  • 简介:胃癌属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新增病例近100万;在我国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前列,分别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与第二位[1-2];严重影响国人的健康。我国胃癌病例众多,但早期胃癌仅占10%左右,少数胃癌临床中心达到20%~25%,仍远低于日本、韩国50%~70%的水平。

  • 标签: 胃癌 转化治疗 腹膜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持镜手的体会和技巧。方法总结沈阳军区总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190例患者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持镜技巧。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手术疗效满意。结论一名合格的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持镜手需要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中共有的持镜技巧及特殊技巧,熟悉术者的手术步骤,不断总结经验,这样能充分发挥TEP的优势,帮助术者安全流畅的完成每一例手术。

  • 标签: 疝修补术 腹腔镜 持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