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安全透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安全透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郭文虹卢丹

(新疆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新疆库尔勒8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安全透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100位病人,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方面、康复情况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249-02

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的物理特性使两种不同浓度及性质的溶液发生物质交换,用来取代肾脏清除毒素的功能[1]。是一种相对比较安全可靠的肾脏替代疗法,随着血液透析的应用和推广,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都依靠这种治疗延缓生命,但随着血液透析的逐渐推广随之而产生的副作用也不断显现出来,从而影响到治疗效果,特别是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做好心理方面的护理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100位病人,包括男56例,女44例,年龄在18~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12.8)岁,包括急性中毒导致肾衰竭的患者12例,无明确因素导致急肾衰的13例,其余均为慢肾衰竭病人。慢性肾炎导致的有23例,高血压肾病的有27例,梗阻性肾病的18例,糖尿病肾病的17例,多囊肾9例,狼疮性肾炎的6例。将病人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发展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方面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血透前心理舒适的护理:病人入院后,要热情接待患者,主动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带患者熟悉一下病房及周围的环境,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恐惧的心理。选择血液透析的患者往往住院时间比较长,而且后期的治疗也是长时间在医院里,这样会从精神和经济上给I患者带来双重压力,容易诱发患者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情绪。因此,血透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向患者讲解相关的血透知识,认真倾听患者的表达,及时安慰开导患者[2]。发动患者家属关心体贴患者,给予患者生理、心理上的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患者以愉悦的心情接受血液透析。

1.2.2动静脉穿刺的心理护理:合理选择动静脉穿刺点,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每次穿刺更换部位时,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在患者处于舒适体位的情况下妥善固定。提前指导患者怎样活动、活动量控制在多大,肢体可以避免血液外渗以及以后采取什么样的体位不会影响血液透析,除此之外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透析过程允许家属陪伴。指导病人在穿刺时进行深呼吸。透析中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鼓励病人多言谈。

1.2.3血透后心理护理: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血透结束后在家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了解并掌握透析后一般的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血透结束的当天要保持内瘘干燥,型血液透析的上肢避免搬提重物,患者每天要定期检查内瘘情况,自己学会用听诊器听血管杂音,触摸血管震颤等方法检查血管通畅情况。一旦察觉震颤减弱或消失或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及时进行处理修补。血液透析的患者平时尽量减少外出,尽量减少去公共场合,避免与感染者接触,饮食方面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控制进入体内的水分,采用低盐低磷优质蛋白质饮食,保持皮肤、口腔的清洁,大便通畅,情绪上不能有大起大落,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患者家属为患者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平时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不抛弃、生活的美好,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进行每一次的血液透析治疗。

1.2.4共同解决透析患者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很多血液透析患者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这就成了患者最大的一个心理问题,所以,要尽可能地争取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主动配合,我们国家的医保体系正在快速完善,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3]。使患者能够在心理上发生根本改变,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透析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包括心理状态方面、康复情况等。

1.4数据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方面、康复情况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两组患者治理护理效果比较(n)

3.讨论

患者在血液透析的治疗中,心理和身体都要忍受很大的痛苦,患者难免会产生恐惧、焦躁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反过来加重患者身体的不适,因此需要给予血液透析相应的心理方面的护理措施[4]。实验组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血透前的心理舒适护理、动静脉穿刺操作的护理以及血透后的护理,在治疗的各个过程中,都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和身体方面的护理,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和家庭的温暖,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接受治疗极其重要。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岑琼,王俊俏,王永芬.2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4,40(3):186-188.

[2]刘咏梅.霍美凤.孙丽茹.刘霞护士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中医药,2014,29(9).

[3]王焕娟.刘爱红.赵文娟长期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与预防[J].当代医学,2013,16(19).

[4]张金英,杨子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