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龙迁艳伍汉钦李嘉慧刘香唐友志曾令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2期
  • 机构:长沙医学院龙迁艳伍汉钦李嘉慧刘香唐友志曾令红脐带是由羊膜包裹的体蒂和卵黄囊逐渐形成,正常脐带包含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1]。它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脐动脉由胚胎期尿囊动脉演变而成[2]目前对于SUA的发生机制尚未达到统一的标准,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一条尿囊动脉闭锁或发育不良所致。单脐动脉在单胎活产婴儿发生率为0.46%,多胎妊娠中为0.8%,SUA合并畸形系与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有关,染色体畸形的新生儿中为6.1-11.3%。据文献报告13-三体和18-三体较易受累,最常见为18-三体综合征[3],而21-三体和性染色体异常很少出现单脐动脉。在伴有单脐动脉的多数非整倍体胎儿,超声可发现其他结构异常,此时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最佳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股动脉和桡动脉采血组,通过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皮肤瘀青发生率等指标对比观测。结果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采血法,且不易出现皮肤瘀青及血肿发生。结论桡动脉采血操作方便,病员易接受,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效果优于股动脉采血法。

  • 标签: 动脉采血 股动脉 桡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78例左主干开口病变、分又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长度≥30mm的长病变、纡曲成角病变及严重钙化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结果经桡动脉PCI完成率97.2%。因导引导管支撑力不够,采用双导丝技术18例,采用子母导管技术5例,微导管技术6例,锚技术3例。左主干开口病变8处即刻全部成功。左主干分又病变双支架置入17例,单支架置入9例。其他分又病变67处,单支架置入47处,双支架置入20处。双支架置入后对吻球囊扩张成功率100%。34处慢性闭塞病变PCI成功27处。长度≥30mm的长病变91处、纡曲成角病变23处、严重钙化病变27处全部PCI成功。术中支架内血栓2例,住院期间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死亡1例。穿刺处并发症:桡动脉闭塞8例,前臂肿胀4例,无血肿及神经损伤。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PCI有较高的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97例患者中女性63例,男性34例.年龄34~79岁,平均50.78岁.分别进行椎动脉MRA及TCD检查.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结果97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61例(占62.88%),TCD异常83例(占85.56%).结论椎动脉本身退变因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个主要因素.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MRA表现 诊断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眩晕
  • 简介:摘要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恢复快、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1。

  • 标签: 经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夹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例,余15例均为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及其与后床突的关系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10例采用经额眶颧入路,5例采用经翼点入路,4例采用经颞下入路。术中采用吲哚箐绿荧光造影观察手术夹闭的效果,术后次日行CT血管成像复查;术后6个月开始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9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17例,动脉瘤包裹加固2例。术后6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因小脑梗死导致眩晕和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偏瘫,1例昏迷。其中3例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2个月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0.0±8.1)个月(6~50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7 d因肺部感染死亡。18例患者6个月随访时的mRS 0~1分10例,2分3例,3分3例,4分2例。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临床根据动脉瘤的具体形态学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发生于左侧大脑中动脉环形动脉瘤1例。患者女,39岁,头颅CT平扫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走行区见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左外侧裂池及邻近脑沟内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见一巨大环形动脉瘤。术中证实为巨大囊状动脉瘤伴中心血栓形成。

  • 标签: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总动脉瘤腔内治疗过程中利用髂动脉分支支架(IBD)保留髂内动脉的临床结果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使用IBD技术重建髂内动脉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14例患者中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4例,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和髂内动脉瘤2例,孤立性髂动脉瘤7例,腹主动脉夹层合并髂动脉瘤1例。髂总动脉瘤直径为(32.10±9.05)mm。结果植入自制 IBD 和临床试验支架各 7 例。技术成功率为92.9%(13/14)。术后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范围1~42个月)。随访期内1例因髂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其余病例植入的IBD支架均通畅,瘤体无扩张。结论IBD是髂动脉瘤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髂动脉瘤 髂动脉分支支架 腔内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夹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例,余15例均为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及其与后床突的关系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10例采用经额眶颧入路,5例采用经翼点入路,4例采用经颞下入路。术中采用吲哚箐绿荧光造影观察手术夹闭的效果,术后次日行CT血管成像复查;术后6个月开始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9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17例,动脉瘤包裹加固2例。术后6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因小脑梗死导致眩晕和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偏瘫,1例昏迷。其中3例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2个月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0.0±8.1)个月(6~50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7 d因肺部感染死亡。18例患者6个月随访时的mRS 0~1分10例,2分3例,3分3例,4分2例。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临床根据动脉瘤的具体形态学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疾病。本文报道1例3岁4个月成功接受手术矫治的病例。患儿左、右冠状动脉共同起自肺动脉右窦的一条主干,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儿随访半年结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1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成功142例,成功率94.7%,失败8例,其中7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患者血压低1例),1例因造影管打折不能松解经动脉切开术取管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48例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6例发生手臂肿胀,12例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12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120例患者均经右侧桡动脉径路穿刺,成功率98.3%,2例穿刺失败均因桡动脉痉挛造成。术后3例发生局部手臂肿胀,伤口渗血2例,均无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主要意义。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护理
  • 简介: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危重急症,但由于临床医师对此病缺乏认识,相当一部分病例因漏诊、误诊而死亡。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现将我们在1802例尸检中发现的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尸检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例尸检 动脉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