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256层螺旋CT成像诊断狭窄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选择性造影术(CAG)与256层螺旋CTA检查的疑似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经过分血管节段后,总共有1315段血管被评估。将CAG作为金标准,对CAT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准确程度,并对CAT诊断分级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采用256层螺旋CTA在进行冠心病后,灵敏度为93.51%,特异度为40.00%,阴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82.79%,符合率为85.29%,t值为0.514(P<0.05)。256层螺旋CTA对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的准确度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45.28%、40.85%、51.43%。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A诊断狭窄程度时的医疗能力尚有不足,其能够作为疑似冠心病筛查方式或对低危冠心病复查的一种手段。

  • 标签: 256层螺旋CT 冠脉成像 冠脉狭窄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综合征患者血清Sirtuin 1 (SIRT1)水平与病变的相关性和影响病变的因素。方法分析81例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急性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外周静脉血血清SIRT1水平,血运重建前进行SYNTAX评分评估病变程度。根据SYNTAX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SYNTAX评分(病变重度,n=38)和低SYNTAX评分(病变轻度,n=43)两组。建立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影响急性综合征患者SYNTAX评分的因素。结果高SYNTAX评分组患者血清SIRT1水平[379.38 (490.14) ng/L vs. 242.95 (173.85) ng/L, P<0.001]和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42.11% vs. 20.93%, P=0.039)显著高于低SYNTAX评分组患者,其余临床参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SIRT1水平与SYNTAX评分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452, P<0.010)。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SIRT1(ln处理后)、年龄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是急性综合征患者SYNTAX评分(ln处理后)的独立影响因素(Adjusted R2=0.330, P<0.001)。结论本研究首次探讨血清SIRT1和急性综合征患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临床医生应注意识别高危患者,制订合理的血运重建策略,努力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清SIRT1 冠脉病变程度 SYNTAX评分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造影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于南方医院住院的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的413例行造影患者,采集病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造影通过直径目测法判断是否患冠心病。以单因素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冠心病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年龄、体重指数、LDL-C、TG、UA、CRP、F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例显著多于非冠心病组(P〈0.05~〈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HDL-C、增龄、高尿酸入选回归方程(OR=3.559~1.003,P〈0.05~〈0.001),其中LDL-C为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出素(OR:3.559,95%可信区间2.143~5.911,P〈0.001)。结论:LDL-C水平升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上升、HDH—C水平降低、增龄、高尿酸水平为冠心病的显著,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病变应用CTA的价值。方法:研究就诊于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的50例冠心病患者,基于造影为金标准,探究医师诊断和数坤人工智能影像诊断冠心病患者病变情况。结果:CTA诊断冠心病患者病变情况和金标准符合,和医师诊断结果为统计学,为P<0.05。50例患者中,CTA检查结果定量分析斑块平均(2.34±0.23)个、钙化斑块体积平均(25.63±5.63)mm 、非钙化斑块体积平均(352.24±87.45)mm 、平均狭窄程度(58.33±10.34)%、平均斑块负荷(28.34±6.23)%。结论:CTA诊断冠心病患者病变情况价值高,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冠脉CTA 冠心病 冠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hBNP对急性征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征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心功能指标LVEF、LVESVI、LVEDVI、NT-proBNP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NT-proBNP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BNP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急性征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 rhBN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糖变异性与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200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ACS100例(A组)和无糖尿病ACS患者100(B组)。观察两组ACS血糖的变异系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狭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病程、HDL-C、平均血糖水平、血糖变异系数与死亡率呈显著相关。结论血糖变异性大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近期预后不良。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糖变异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心病患者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收集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收集时间2014年1月~2016年9月,所有患者均行CTA、血管内超声(IVIS)检查,以IVUS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CTA诊断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50例患者,565各冠状动脉节段进行检查,IVUS共计检出96个节段无狭窄、轻度狭窄177个节段、中度狭窄206个节段、重度狭窄86个节段;CTA检出118个节段无狭窄(误诊29个)、轻度狭窄166个节段(误诊39个)、中度狭窄187个节段(42个)、重度狭窄94个节段(误诊36个);CTA与IVUS诊断狭窄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44,P<0.05;CTA与IVUS诊断斑块面积、RI、斑块偏心指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疑似患者中,经IVUS确诊冠心病患者40例、非冠心病患者10例;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90.00%、漏诊率为5.00%、误诊率为10.00%。结论CTA诊断冠心病患者狭窄与IVUS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作为临床上早期筛查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CT血管造影 冠心病 冠脉狭窄 血管内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急性综合症患者病变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本次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于到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综合症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30例并作为研究组,之后选取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作为常规组,之后便对两组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及颈动脉彩超检查,待患者接受检查后,探讨病变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冠状造影检查结果分三支病变7例、双支病变14例及单支病变9例,和颈动脉彩超检查中膜厚度、软斑及硬斑指数有相关性,特别是软斑指数和急性综合症患者有一定的联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够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指标,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症 冠脉病变 颈动脉斑块 相关性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隆注射液治疗三支病变合并心衰(CH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造影三支病变合并心衰的住院64例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按照《慢性心功能衰竭诊断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酌情使用硝酸脂类、洋地黄类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隆注射液8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天,连用14天。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B型脑钠(BN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5例,两组治疗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隆注射液可降低三支病变患者心脏负荷,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心功能。

  • 标签: 冠心病 三支病变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脉隆注射液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BNP、cTNI、CRP浓度变化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为ACS的80例患者行造影术,按需行支架治疗的病变数分组,35例单支组、25例双支组和10例三支组、10例阴性组(不需行支架术)。同期症状不典型的造影阴性者30例为对照组,探讨BNP、cTNI、CRP水平高低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ACS组BNP、cTNI、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CS组内各分组的数据依病变组数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NP、cTNI、CRP水平的升高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用来初判ACS患者的病变严重程度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ACS BNP cTNI CRP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与急性综合征的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稳定心绞痛患者各60例,将其定义为A、B、C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A组研究对象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明显高于B、C三组,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B组研究对象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明显高于C两组,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患有急性综合征的患者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会明显升高,且上述指标会随着患者的病情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对患有急性综合征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判断。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病变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综合征(ACS)不同病变范围和程度,依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不同分组的血清脑钠肽(BNP)和心肌钙蛋白T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入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ACS患者200例,ACS患者按造影的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分为四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BNP及cTnT水平差异及二者关系。结果按病变的支数分为4组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变与BNcTnP有相关性(r=0.159,p=0.024);但与T水平无相关性(r=0.056,p=0.432)。结论病变的支数的增加并不能同步反应ACS患者心脏标志物的变化,推测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脑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T
  • 简介:目的:评价慢性闭塞病变再通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造影证实的≥1支慢性闭塞的35例患者,采用介入治疗(PCI:PTCA加支架植入术)或旁路移植术(CABG),使再血管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患者的临床心功能状态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结果:22例患者行PCI治疗,13例患者行CABG.平均随访4.2个月.治疗后临床心功能状态改善2级以上者27例(77.1%),改善1级者6例(17.1%),无改善者2例(5.8%),总有效率94.2%.LVEF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前51.6%±5.8%,术后62.2%±11.3%,P<0.01).结论:PCI和CABG开通慢性闭塞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LVEF.

  • 标签: 冠脉慢性闭塞病变 心脏功能 治疗 LVEF 手术
  • 简介:本文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发现单支病变组SDNN(P<0.05)、TP(P<0.05)和LF(P<0.01)低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组SDNNindex、TP和LF(均P<0.05)低于单支病变组.提示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波动幅度下降与病变程度有关,后者是猝死的原因。

  • 标签: 心率变异 冠状动脉疾病 植物神经系统 动脉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对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22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171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1.3±12.1)岁。外周肱动脉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记录患者病史及血脂水平。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用造影血管受累支数表示。结果:高血压组患者年龄较大(P<0.01)。高血压组患者双支病变患病率高(P<0.01)。血脂水平与糖尿病病史在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甘油三酯、高血压病是病变支数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合并高血压忠者脉压水平高,病变多较严重,提示对这部分患者降压治疗,适当控制脉压水平可能对改善冠心病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冠脉病变 严重程度 冠心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患者能否在病情发展基础上继发冠状动脉病变,目前相关报道甚少,为此,现报道1例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病变的患者,为既往造影阴性的扩心病患者是否需要再次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冠脉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脉压与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68例行造影(CAG)检查的老年患者,按其临床表现和CAG的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采用袖带加压法连续测量患者入院后三天的晨起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脉压。依据Gensini评分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对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探讨其与血压不同成分之间关系。结果CHD组收缩压和脉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脉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多,脉压水平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收缩压、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均<0.05)。脉压水平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r=0.199,P<0.01)。结论脉压较收缩压、舒张压更能反映大动脉弹性,不仅与CHD及冠病变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还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 标签: 脉压 老年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