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径路与股动脉径路行脑动脉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脑动脉造影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血管不同分为桡动脉组(n=48)及股动脉组(n=34),比较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制动时间相比于股动脉组更短,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与股动脉径路行脑动脉造影相比,经桡动脉径路行脑动脉造影安全性更高,且患者术后制动时间更短,患者更易于接受。

  • 标签:
  • 简介:一、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患者1男,18岁。刀刺伤左侧颈部,在外院伤口缝合后,于2004年2月2日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右侧肢体偏瘫,失语,数小时后意识淡漠。头部CT检查提示,左侧大脑顶枕部脑梗死,大脑中线向对侧移位。急诊行左侧顶枕部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意识恢复。术后CT血管造影(CTA)提示,左侧颈总动脉处有2个假性动脉瘤,大小分别为2.6cm×1.5cm和1.8cm×1cm。动脉瘤颈宽且载瘤动脉受颈部血块压迫而明显狭窄(图1a、1b)。

  • 标签: 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 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技术 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 头部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超声检测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成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10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入组进行研究,分别对不同动脉的IMT值、Vdias及斑块评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体检组的IMT值、Vdias及斑块评分都显著优于冠状动脉组,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超声 股动脉 腹主动脉 颈动脉粥样硬化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载瘤动脉栓塞术治疗腹腔非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采用超选择栓塞治疗的腹腔内非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21例患者均使用微导管超选择至假性动脉瘤的载瘤动脉以微弹簧圈行栓塞治疗,其中10例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巩固栓塞。21例患者中18例患者栓塞假性动脉瘤的载瘤动脉近端血管,3例患者于假性动脉瘤载瘤动脉的远端和近端行"三明治"栓塞,技术成功率100%(21/21),初次栓塞的临床成功率81.0%(17/21),二次栓塞后总体临床成功率为85.7%(18/21)。4例患者术后有一过性轻度腹痛,1例患者发生脾脏部分梗死,予对症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超选择载瘤动脉栓塞术治疗腹腔非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合理选择栓塞材料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超选择栓塞 出血
  • 简介:摘要总结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应用专用止血的护理。做好压迫止血前的准备及压迫止血时的护理,停用止血带后加强观察与护理,可减少股动脉穿刺局部出血,提高止血效果。

  • 标签: 冠脉综合症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股动脉 止血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检测联合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对于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体检者中选取80例可疑动脉硬化者,对其分别进行动脉硬化检测与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单用组与联合组对于动脉硬化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联合检测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90.91%、89.19%、93.02%,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组(P<0.01)。结论动脉硬化检测联合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动脉硬化相对于单用动脉硬化检测或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硬化检测 超声多普勒 诊断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因“发作性头晕、双下肢乏力伴跌倒1d”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上午11:00左右外出时突发头晕,伴双下肢乏力,未跌倒,自行回家休息后缓解。于当日19:00左右活动上肢时再次突发头晕,伴双下肢乏力,坐起不能,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耳鸣,无视物旋转及大小便失禁,持续约30min后自行缓解,后再次发作头晕、双下肢乏力伴跌倒2次,持续约10min自行缓解。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椎动脉 枕动脉 发作性头晕 双下肢乏力 代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94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观察组给予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创伤小,疗效好,症状改善显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下肢动脉闭塞症 动脉置管溶栓 动脉支架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术后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本院于2015年12月~~2019年12月纳入75例胎盘植入产后出血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借助超声分别于术后4周及术后12周对患者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SV))以及舒张末期流速((ED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4周的子宫动脉PI、RI、PSV、EDV等指标与术后12周相比差异显著,且术后2h及24h阴道出血量均少于术前((P<0.05)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手术夹闭的121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20例,Ⅱ级57例,Ⅲ级29例,Ⅳ级12例。按动脉瘤瘤顶指向分类,前交通动脉瘤主要分为5型,向前12例,向下13例,向上49例,向后23例,多方向24例。结果121例138个前交通动脉瘤中,手术成功夹闭135个;2例(3个动脉瘤)手术夹闭困难,行动脉瘤包裹。有12例患者手术夹闭后由于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根据GOS评分判断预后:恢复良好101例,中残11例,重残5例,死亡4例(因手术后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顽固性颅内压增高而死亡)。结论夹闭手术对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入路主要以翼点入路为主,但手术夹闭要结合多种因素个体化对待。

  • 标签: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AAOCA)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确诊的17例AAOC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7例患儿中男14例、女3例,就诊年龄(8.7±3.5)岁,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LCA)4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RCA)13例。7例患儿表现为胸痛或运动后胸痛,3例为心源性晕厥,1例表现为胸闷乏力,6例患儿无特异性症状,其中3例心源性晕厥及1例胸闷乏力患儿为ALCA。14例患儿影像学表现存在冠状动脉压迫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的危险解剖基础。7例患儿行冠状动脉修补术,其中ALCA 2例、ARCA 5例,另有1例ALCA患儿因心力衰竭行心脏移植。ALCA组在心血管不良事件或预后的发生比例高于ARCA组(4/4比0/13,P<0.05)。门诊规律随访6 (6,12)个月,失访1例,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心源性晕厥或心功能不全多发生在ALCA组,ALCA预后较差。ALCA及ARCA伴有心肌缺血的患儿建议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55例(共64个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大小、指向以及瘤颈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翼点入路(25例)、经眶颧入路(5例)、经颞下入路(19例)及颞前-经颧-经海绵窦入路(6例)夹闭动脉瘤。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采用CT血管成像(CTA)评估手术夹闭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46例(83.6%),部分夹闭9例;手术时长为(4.4±1.1)h(2.8~7.1 h)。1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缺血症状,其中1例死亡;21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共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8~9.7年(中位时间为4.7年)。42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mRS 0分32例,1分4例,2分2例,3分2例,4分1例,6分1例(随访期间因肺栓塞死亡)。CTA随访结果显示,完全夹闭的动脉瘤未见复发,载瘤动脉血流通畅;部分夹闭的动脉瘤均未见瘤体明显增大。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仍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处理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且预后极差的疾病。目前具有适应证的药物可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但无法治愈,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当前PAH研究热点。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体内活性形式为1,25-二羟维生素D3。近年来维生素D缺乏已被证明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PAH的发生,本综述探讨维生素D缺乏在PA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讨论维生素D补充对PAH的治疗意义,旨在为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维生素D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确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和同期参加体检87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ACI组和健康组,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血管内径、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velocity,Vd)。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CI组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压力指数较高,血流速度较慢(p<0.05);与非进展性ACI相比进展性ACI患者颈内动脉IMT、左颈总动脉Vs、左颈总动脉RI较高,右椎动脉Vs较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超声检查常表现为血管内径增厚、血流速度减慢、IMT厚度增加,IMT增厚可能提示疾病危险程度增加。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 椎动脉 超声
  • 简介:1病例资料男性,74岁。因反复头昏、头沉感20余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0年,平时口服尼莫地平、卡托普利片。入院头颅MRI: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头颈CTA:颅脑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管腔狭窄;右椎动脉闭塞可能;右大脑中动脉M1远端局部管腔膨隆(动脉瘤?)。

  • 标签: 颈内动脉狭窄 颈外动脉缺如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