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路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12月于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住院伴有血压升高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52例,按不同的动脉路径分为两组:经桡动脉造影组28例,经动脉造影组24例,均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即刻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比较两组肾动脉造影期间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共检出肾动脉狭窄8例,肾动脉狭窄总发生率为15.4%。两组的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经动脉造影组(85.71%vs.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动脉造影组(3.57%vs.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目前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大量开展的情况下,经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以明确肾动脉狭窄程度,具有安全、可行、并发症少的优点,并可通过改进导管长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应用前外侧皮瓣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五官科收治及病理确诊需接受口腔颌面治疗的患者44例,44例患者采用移植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的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情况。结果治疗后,治愈35例,有效7例,无效2例,其中1例皮瓣组织坏死,进行2次摘除手术,恢复中,1例移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后,无好转,伤口不愈合。结论经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口腔颌面疗效好,治愈率高,应广泛临床应用。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麻醉在髌骨骨折手术应用的效果及在基层医院应用的意义。方法31例行髌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神经阻滞麻醉,正确定位导出易感后注入0.5%罗哌卡因注射液10~15ml;Ⅱ组选择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组织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Ⅱ组麻醉5min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Ⅰ组(P<0.05或P<0.01);Ⅰ组镇痛时间长于Ⅱ组(P<0.05),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Ⅱ组(P<0.05),Ⅱ组中使用麻黄碱例数高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结论神经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适用于髌骨骨折手术的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费用低,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股神经阻滞麻醉 髌骨骨折手术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为新生儿提供外周静脉与静脉采血穿刺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于2016.2月-2016.11月间接收94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划分为常规组47例与研究组47例,护士为常规组患儿提供静脉穿刺采血,为研究组患儿提供外周静脉穿刺采血,评价两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情况、评估患者采血后标本溶栓率及皮肤紫绀发生率。结果常规组47例新生儿中,穿刺一次成功率为40例(85.11%),研究组47例新生儿中,穿刺一次成功率为45例(95.74%),研究组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常规组,(χ2=6.525,P=0.011)。常规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发生率为12.77%,皮肤紫绀发生率为17.02%,研究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发生率为4.26%,研究组患儿皮肤紫绀发生率为6.38%,研究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皮肤紫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外周穿刺采血法操作简单、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且采血后新生儿出现皮肤紫绀、标本溶血率较低。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静脉 股静脉 采血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制定对应的护理优化措施,提高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气管插管行院内转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护理方案。结果气道阻塞、人工气道移位、转运人员经验不足是影响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危险因素。本组85例急诊气管插管患者均全部成功完成院内转运,未发生其他并发症,转运效果较为理想。结论做好院内转运准备工作,提升转运中护理质量,完善转运交接工作,是从根本上降低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性,提高院内转运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急诊气管插管 院内转运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可尼可视喉镜作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普通喉镜气管插管,观察组行SOS(视可尼可视喉镜)气管插管。结果两组患者在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喉镜,视可尼可视喉镜的整体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视可尼可视喉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诱导方法在抢救性气管插管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观察入选两组患者插管前、中、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 SpO变化及插管成功率、插管所用时间。结果 两组间比较,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SBP、 DBP、 HR)、 SpO2均无统计学差异。插管时及插管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均显著低于插管前,插管后两组患者的 SpO2均显著高于插管前和插管时。 B组的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 A组, B组插管所用时间显著短于 A组。结论 镇静镇痛联合肌松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丙泊酚 肌松 气管插管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不孕不育患者60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每组患者比例各为30例。予以常规输卵管通液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予以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最后对两组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受孕率同参照组比对也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呈现。结论不孕不育患者予以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效果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 不孕不育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OB)通过鼻咽通气道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临床效果。方法拟行气管插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鼻咽通气道作为引导器的FOB(A组)或传统FOB(B组)行气管插管。记录入室后(T0)、气管插管即刻(T1)及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各时间点SBP、DBP、心率(HR)及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总成功率、插管时间以及插管后并发症等。结果与T0相比,两组T1、T2的SBP、DBP、HR均升高(P<0.05)。两组T1、T2的SBP、D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3%和46%,插管总成功率分别为98%和94%,插管时间插管时间A组(47.7±8.8)s,明显短于B组的(69.7±14.9)s(P<0.05)。结论借助鼻咽通气道引导FOB经鼻行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鼻咽通气道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急诊部H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的循环管理设定“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为目标,进行现状把握,原因分析,制定措施,效果评价。结果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中,2016年2-5月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下降至0.5%,比2015年10月-2016年1月下降了3%。结论PDCA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PDCA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在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包括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检查各项仪器是否正常运作、及时为患者换药或协助患者翻身等内容在内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增加诸如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强化护理人员相关技术培训、强化管理细节等内容的强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发展,并统计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UEX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强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病人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几率的降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强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96例患者134条颈动脉行B超和颈动脉造影检查。为了测定B超和彩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在纵向图像上捕捉颈内动脉最狭窄段。捕捉B超或彩超颈内动脉最狭窄段的横断位扫描后,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定始部直径(OD)和残腔直径(RD)。采用ASCET和ECST分析颈动脉造影结果。皮尔森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B超和颈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结果无论是ECST法(R=0.853,P<0.001),还是NASCET法(R=0.828,P<0.001),B超检测结果与经动脉血管造影测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ECST法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层分析时,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50%组的精度为93.2%,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0%组的精度为88.0%,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5%组的精度为81.2%。根据NASCET法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层分析时,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0%组的精度为86.5%,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70%组的精度为82.7%,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75%组的精度为82。0%。结论无论是通过ECST法计算,还是通过NASCET法计算,B超测定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动脉血管造影测定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具有较强的阳性相关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超声 准确性 动脉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体会。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我院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58.6±16.3岁、男性43例,女性53例。分析(1)患者基本资料、DSA诊断结果。(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3)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结果(1)患者治疗时间窗为2~5小时,平均2.9±1.5小时,术前NIHSS评分12~14分,平均13.4±1.9分。临床表现为56例肢体乏力、42例感觉障碍、37例失语、39例口角歪斜、13例偏盲、11例复视等。(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3)96例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患者90例,血管再通失败6例,血管再通率93.75%。结论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支架取栓 动脉内溶栓 急性脑动脉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