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各57例。对照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两血糖水平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后观察血糖水平较对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运动、饮食、足部护理、用药、血糖监测评分较对照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利于血糖控制。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综合护理干预 血糖控制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将81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两,A39例溃疡面采用封闭式负压持续吸引与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外敷交替治疗;B42例溃疡面采用常规换药,每2—3日换药一次,创面使用山莨菪碱、胰岛素及敏感抗生素清洗后用速愈乐外敷。结果:VSD与APG交替治疗2周愈合率为48.71%,明显高于常规换药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SD与APG交替治疗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换药,(P〈0.01);VSD与APG交替治疗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常规换药,(P〈0.01)。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与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交替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足效果优。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吸引 富血小板凝胶 糖尿病足 疗效观察
  • 简介:筛选32例符合人选标准肥胖2型糖尿患者,在原有使用口服降糖药物阿卡波糖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0.6—1.8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随访观察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皿压、血脂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患者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相互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到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能耐受治疗。结论:在原有VI服阿卡波糖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能有效降低血糖,且有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BMI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利拉鲁肽 肥胖 阿卡波糖
  • 简介:目的观察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及满意度效果。方法将该院住院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各56例,对照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健康教育,实验除常规治疗及护理外,给予有针对性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治疗及护理2个月后痰菌阴转情况,6个月后病灶吸收、血糖控制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比较,实验总依从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月后,实验痰菌阴转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实验病灶吸收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78.6%,实验血糖控制达标率为76.8%,明显高于对照57.1%,实验患者对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满意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75.0%,该研究结果各组数据均显示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疗效、提高患者血糖水平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化健康教育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患者 疗效 满意度
  • 简介:DN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38例和对照30例,又根据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两病例分为IDN和CDN,对照给予贝那普利(洛丁新)10毫克,一天一次治疗,治疗再加予口服贝前列腺素钠(德纳)40微克,一天三次,治疗,共四周。结果治疗IDN患者24h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CDN患者24h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与对照治疗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DN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贝前列腺素钠 贝那普利 老年 糖尿病肾病(DN)
  • 简介:将26例DF溃疡随机分为两观察13例、对照13例。观察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换药。对照创面外科清创后,用1%碘伏湿敷。结果:有效率,观察92.3%,对照53.8%。观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DF溃疡效果良好。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足溃疡 治疗
  • 简介:糖尿病(DM)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出现死亡主要原因之一[1]。利拉鲁肽是一种新的人工合成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人GLP-1类似物,与天然GLP-1有97%同源性。临床试验证实其可持续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减轻体重,降低收缩压,并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2],且发生低血糖风险低,针对糖尿病根本进行治疗,

  • 标签: 利拉鲁肽 肥胖 2型糖尿病 疗效观察
  • 简介:30例门诊初诊T2DM患者分别单独应用胰岛素(16例)和联合应用格列美脲(14例)进行血糖控制。结果:治疗3月后,两种治疗方法在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独应用胰岛素血糖达标时间比联合应用胰岛素和格列美脲短(P〈0.05),而联合治疗每日胰岛素剂量和体重增加以及HOMA-IR指数均低于胰岛素(P〈0.01或P〈0.05)。结论:对于门诊初诊T2DM患者,联合应用胰岛素和格列美脲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治疗策略。

  • 标签: 初诊2型糖尿病(T2DM) 胰岛素 格列美脲
  • 简介: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86例糖尿病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集束化技术护理。结果胸腰椎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排便状况比较,2差异(P<0.01或P<0.05)。结论对糖尿病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实施中集束化护理腹胀便秘可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提前,术后腹胀和便秘发生率明显下降。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集束化护理 腹胀便秘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8例,随机分为2,各14例,观察采用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照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效果。结果观察优良率为85.7%,明显优于对照71.4%(P<0.05);两FPG、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加快骨折愈合。

  • 标签: 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 糖尿病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每组30例。A给予赖脯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B通过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治疗14d。结果经治疗后,2个时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治疗后各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较B治疗费用低,易于灵活操作。结论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比较,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是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理想﹑经济方案。

  • 标签: 重组甘精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 2型糖尿病
  • 简介: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16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和对照,各83例,对照采用常规二甲双胍治疗方案,观察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12周后。结果:观察患者HbA1c(6.4±0.5)%、FPG(7.0±0.6)mmol/L、2hPG(12.4±1.1)mmol/L,优于对照(P〈0.05);共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二者接近(P〉0.05)。结论: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联合方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作用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值得肯定。

  • 标签: 沙格列汀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 简介:目的分析胰岛素不同时间给药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妊娠结局影响。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选定该院收治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94例,根据胰岛素给药时间不同分组,分对照(47例,孕周≥32周)、研究(47例,孕周在32周以内),比较血糖变化情况、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结果研究治疗后2hPBG、FPG水平显著较对照低,研究产妇并发症(4.26%)、新生儿并发症(4.26%)显著较对照(21.28%、23.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周在32周以内予以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借鉴。

  • 标签: 胰岛素 不同时间给药 妊娠糖尿病 孕产妇 妊娠结局
  • 简介:对HbA1c〉9%新诊断T2DM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BMI、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P〈0.01);HOMA-IR下降、HOMA-β升高(P均〈0.01);TG、TC、LDL均显著下降(P〈0.01)。低血糖发生少。结论:HbA1C〉9%新诊断T2DM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可提供良好血糖控制,患者依从性好,是安全有效而简便治疗方案。

  • 标签: 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对30例应用罗格列酮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长程临床观察,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情况。结果FPG、PG2h、HbA1C、GOT治疗后有显著行下降(P〈0.05,P〈0.01),GPT、γ-GT、BUN、Cr、心电图等无明显改变,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水肿,未见心血管异常改变。结论罗格列酮钠长程治疗未发现心血管事件。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罗格列酮钠 安全性观察 治疗后 疗效 长程治疗
  • 简介:近来我科在临床患者中联合前列地尔、硫辛酸、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现汇总如下:1对象与方法所选病历均来自我科住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58例,糖尿病诊断按WHO1999年有关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45~89岁。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住院治疗 前列地尔 疗效观察 硫辛酸 甲钴胺
  • 简介:将5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对照:应用贝那普利。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患者治疗后UAER、UACR、β2-MG均显著下降,且观察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在治疗早期DN临床疗效优于贝那普利。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贝那普利 早期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蛋白排泄率
  • 简介: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观察30例采用前列地尔10μg静滴、硫辛酸600mg静脉滴注,对照30例采用硫辛酸600mg静脉滴注,两均为每日1次,连续2周。观察和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6.7%,观察明显优于对照(P﹤0.05)。前列地尔、硫辛酸联合应用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前列地尔 硫辛酸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各51例,观察采用PCI治疗,对照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观察FPG、2hPG显著低于对照,LVEF显著高于对照(P<0.05);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显著低于对照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5.5%(P<0.05)。结论AMI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PCI,能有效恢复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经皮冠脉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