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时期)收治以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为诊断的患者总计166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83例)与实验组(8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入路方法,实验组患者采取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治疗。对照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外观满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外观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1.2%)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外观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1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乳腺多发纤维腺瘤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手术外观的满意度,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理想。

  • 标签: 乳腺下缘切口 经乳腺后间隙入路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 治疗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进行治疗时使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5月 -2019年 5月内的 100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手术时长短、住院时间短、手术中出血的量少、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可以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钙化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钙化性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均采用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手术(PEID),按时随访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通过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36例患者术后3d、1个月ODI、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28例,良6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4%。结论PEID治疗钙化性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间隙 脊柱内镜 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一期根治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60例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抽签法分观察组(一期根治术)与对照组(切开引流术)各30例,比较肛肠动力学指标、肛门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RP指标高,RRP与AMCP指标低,肛门恢复有效率高,P<0.05。结论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能提高整体疗效且改善肛门功能。

  • 标签: 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 一期根治术 切开引流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以我院2015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54例糖尿病OMSI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60例非糖尿病OMS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引流数目为(1.93±0.42)个,住院时间为(21.42±3.09)天,对照组为(1.02±0.14)个、(12.73±1.63)天,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OMSI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效果同非糖尿病OMSI患者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因糖尿病患者年龄偏高并且感染间隙多,临床上应引起关注。

  • 标签: 糖尿病 非糖尿病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进行治疗时使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9年5月内的100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手术时长短、住院时间短、手术中出血的量少、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可以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改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40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行Quadrant通道下改良微创TLIF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护理、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加强病情观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并发症预防等。结果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Quadrant通道下改良微创TLIf发术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简单,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Quadrant通道 微创TLIF发术 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 Quadrant 通道下改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 通过对40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行 Quadrant 通道下改良微创 TLIF 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护理、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加强病情观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并发症预防等。 结果 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Quadrant通道下改良微创 TLIf发术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简单,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 Quadrant通道 微创 TLIF发术 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討并对比分析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0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照组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12h与术后24h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更为确切,且术后恢复快、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后入路TAPP术和Kugel术对成人腹股沟疝(AIH)治疗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接收193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其中156例行TAPP术治疗者设为甲组,将Kugel术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乙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P>0.05);甲组住院费用相比乙组较高(P<0.05),但甲组各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乙组(P<0.05)。结论TAPP术及Kugel术在治疗AIH均具有较高安全性,而TAPP术手术操作更加简便,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更快,但其手术费用相对更高。

  • 标签: 成人腹股沟疝 腹膜前间隙修补术 Kugel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疝气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本课题随机选择本院 2018 年 4 月 -2018 年 10 月诊疗的成人疝气患者,共 90 例,以 1:1 比例划分为参照组( 45 例)和观察组( 45 例)。前组患者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组患者使用 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评估各组患者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即 97.78% > 86.67%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 10.85±3.24 ) ml ,住院时间为( 5.03±1.66 ) d ,参照组为( 21.36±6.87 ) ml 、( 9.19±2.51 ) d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成人疝气患者,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具有疗效佳、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应引起重视。

  • 标签: 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成人疝气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