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分子间有间隙”实验,有的采用一只大试管倒人等量的酒精和水,然后观察其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这样做的效果很差。有人曾用容量瓶代替大试管做此实验,实验效果虽有改善,但现象还是不明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对此实验进行过较大改进,实验效果非常明显,且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实验效果 间隙 分子 验证 教学实践 试管
  • 简介:目的:探讨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检查显示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患者30例;所有病例均常规行T2WI、T1WI、FLAIR及DWI扫描,其中17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30例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均发生在大脑半球,单侧9例,双侧21例;单发7例,多发24例,呈圆形、椭圆形及蜘蛛网状:直径2~2.5mm;MRI不同序列显示扩大间隙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增强扫描无强化。30例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见于任何年龄组,其中年龄〈20岁6例,20~60岁13例,〉60岁11例。结论:MRI在显示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位置形态、信号特征及强化特点均有典型表现,可以进行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脑血管周围间隙 MRI 诊断
  • 简介:1临床资料男,65岁,因“持续咽部异物感2周,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周”于2011年11月28日入武汉中心医院。既往无手术史。

  • 标签: 神经鞘瘤 咽旁间隙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9-2012年所遇到的6例间隙感染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及时合理大量应用抗生素。结果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引起败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的发现、及时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充分的引流对感染的控制及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间隙感染 切开引流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牙列间隙患者修复前正畸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利用2011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接诊的83例成人牙列间隙患者就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83例患者,均治疗有效,37例明显有效,占44.58%;不良反应1例,剩余82例恢复时间为7至13天,平均9.71.8天;治疗结束40名患者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39例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95.18%。结论成人牙列间隙修复前正畸治疗对患者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牙列间隙 正畸治疗 修复 治疗效果
  • 简介:发动机一般采用四缸或六缸机,在修理和维护中需要检查并调整气门间隙,在冷态时间隙不合适,在发动机工作时,必然引起气门关闭不严,造成发动机在压缩和做功冲程中漏气,从而使功率下降,甚至发动机不易起动。本文以四缸柴油发动机为例说明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方法。

  • 标签: 柴油发动机 气门间隙 调整 可调气门 进气门 排气门
  • 简介:介绍了一种用于直线脉冲变压器的轨道式多间隙气体开关的设计方法.利用Meek击穿判据计算了单间隙自击穿电压,根据单间隙自击穿电压,利用概率分析方法预测了多间隙开关的自击穿电压.实验结果表明,自击穿电压值与计算值一致;开关自击穿电压的相对标准偏差约1.5%,在60kV触发电压和48%~74%欠压比下,开关抖动为0.9~2.6nS;由该开关组成的FLTD回路电感约290nH.

  • 标签: 直线脉冲变压器 气体开关 自击穿 闭合抖动 电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在正确运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切开引流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有24例患者症状改善,达到了96%的总有效率;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症状改善,达到了80%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所收治的70例2~3个间隙典型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采用保守治疗,8例采用手术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根据病情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重度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出血汹猛,病情危重,应迅速手术治疗出血,挽救生命。方法1临床资料5例年龄20~65岁,平均405岁。受伤原因均为外伤所致,伤后至入院1~7小时。入院时均有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腹腔积血量不等,积血量12~2L。均为肝右叶膈顶部损伤,多发性裂伤及粉碎性损伤各2例,2例伴肝右静脉损伤。2例有合并伤,分别为肋骨骨折、气胸及膈肌破裂。5例均行肝右膈肌包埋法。结果笔者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用膈肌缝合覆盖闭合肝右上间隙压迫法治疗重度(本组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肝脏损伤分级标准(AAST)分类Ⅲ~Ⅳ级肝破裂患者5例,并进行了近远期观察,临床效果满意。结论用膈肌缝合覆盖闭合肝右上间隙压迫法救治重度肝破裂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简单有效的处理出血方法,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切口感染和再出血的发生。

  • 标签: 肝破裂 手术 膈肌包埋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35位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病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抗菌药物医治,实验组在服药基础上实施切开引流术。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19/19),远高于另一组的56.2%(9/16),P<0.05。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间歇感染,药物治疗结合切开引流术具有良好的医治效果。

  • 标签: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药物治疗 切开引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螺旋CT表现肾周间隙扩散分析。方法回顾分析87例AP病例的螺旋CT扫描表现,观察胰腺炎腹膜后扩散侧重肾周间隙受累特征、分析肾筋膜毗邻关系。结果肾周间隙受累率为68%,表现肾周间隙内水肿或积液通过桥隔与同侧增厚的肾筋膜相连。结论AP累及肾周间隙时,轻者CT表现为肾周间隙内侨隔或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AP所致的炎性水肿或积液主要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扩散或者破坏肾筋膜后进入肾周间隙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腹膜后间隙 扩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房后间隙麻醉在乳腺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乳房后间隙麻醉与传统的肿块周围浸润麻醉比较,了解其麻醉效果及患者耐受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肿块大小、肿块个数及平均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术中加药次明显少于B组(P<0.05)。2组术中麻醉药使用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块切除术中,乳房后间隙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肿块周围浸润麻醉。

  • 标签: 乳腺肿块切除术 乳房后间隙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缘切口入乳房后间隙行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的优势,为临床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采用腋缘切口入乳房后间隙手术,对其手术步骤、手术效果等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一次性切除全部肿块,16例患者放置引,术后引流量小于10ml后48~72h拔除,所有病例切口甲级愈合,仅1例出现切口周围皮下瘀斑,未经处理,一周后自行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切口呈线状且隐蔽,乳房外观形态良好,乳房未扪及硬块和结节。结论腋缘切口入乳房后间隙切除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切口小,腺体破坏少,瘢痕隐蔽,手术效果满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腋缘切口 乳腺后间隙 乳腺纤维腺瘤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是临床重症之一,临床上常需要用鼻饲行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防治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留置胃管护理不当,也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而使疾病进一步加重或恶化。本文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留置胃管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留置胃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影像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本组13例多形性腺瘤病灶最大径面均不位于腮腺内,但与同侧腮腺深叶分界不清,病灶向茎突前间隙内生长,同侧咽旁间隙受压变窄,向内移位,呈裂隙状位于肿块的内前方或消失;同侧翼外板及翼内外肌受压向前外移位;咽腔变窄;同侧茎突受压向内后方移位;内侧颈动脉鞘区血管受压向后移位。8例神经鞘瘤的最大径均位于茎突后间隙内。肿瘤与腮腺深叶间可见清晰的脂肪间隙。5例肿瘤最大径面位于茎突水平的茎突后间隙,咽腔明显受压变窄,茎突受压向后移位,同侧颈内动静脉受压向外移位至腮腺与肿块之间形成明显分界。3例肿瘤最大径面位于茎突下颈动脉鞘区,茎突受压向前移位,同侧颈内动静脉受压向前内移位,而对咽腔影响不大。结论虽然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相似,不易鉴别,但从两者的发生部位及占位效应与腮腺的关系进行系统而综合的分析,可以做出较准确地鉴别诊断。

  • 标签: 咽旁间隙 多形性腺瘤 神经鞘瘤 CT MRI
  • 简介:目的探讨局麻下应用国产善愈D10+加强平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宜丰县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382例,应用国产善愈D10+加强平片于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15)min,术中出血量(25±5)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4/382),其中术后血清肿4例,阴囊血肿4例,修补区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2例,异物感4例,术后未出现尿潴留、慢性及持续性神经性疼痛、补片感染和切口感染。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0.9)d。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8.2±3.4)个月,无其他不适及复发患者。结论应用善愈D10+加强平片局麻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腹股沟 麻醉 局部 腹膜前间隙 疝修补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