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玉液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TNF-α及Leptin的影响(略),观察了玉液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瘦素(Leptin)表达的影响,对Leptin的影响模型组Lept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大鼠脂肪 抵抗大鼠 汤对胰岛素
  • 简介:目的讨论并分析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本院6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都进行胰岛素注射,然后一组进行常规护理,一组进行对症护理干预,一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技术的掌握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进行胰岛素注射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注射掌握情况相对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来说较好,该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注射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十分有益,其不仅可促进该类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正确方法,还有效控制了血糖情况,有利于延缓和控制其病情的发展。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护理干预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0例,应用门冬胰岛素治疗方法)和对照组(60例,应用生物合成胰岛素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空腹血糖水平、餐前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睡前血糖水平、随机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结果实验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前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睡前血糖水平、随机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显著。

  • 标签: 门冬胰岛素 妊娠期糖尿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运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性分析本院自本院自2016年月至2017年7月收取的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的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前者采取常规胰岛素治疗,后者应用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对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其效果良好,并且患者的血糖情况也得到了良好提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早期胰岛素 强化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丙肝功能异常患者的检验价值。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甲状腺功能和生化检查的16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回归性分析方式总结,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检测ATL、AST、ALP,并应用y放射免疫方式测定FT3、FT4。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常规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数据差异比较大,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均有意义(P<0.05);治疗2周时采用护肝治疗的患者与未采用护肝治疗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不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护理干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优势突出,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均有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检验价值显著,借助肝功能指标异常情况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症状,更好的做到早期诊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功能异常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 201 6 年 2月至 201 8 年 1月就诊脑卒中存在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 83例,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40例指导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 实验组 43例给予 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营养指标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 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结论 给予脑卒中患者 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安全可靠,并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关键词】吞咽功能;脑卒中; 肌肉刺激 “脑卒中”( 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 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 CVA)。是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引起的疾病 [1] 。而吞咽障碍 (dysphagia after stroke, DAS)是导致营养不良、误吸及肺炎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无根治药物,以往,简单的常规康复训练效果不佳 [2] 。近年来,神经肌肉电刺激 (LAMES)治疗吞咽障碍受到国内外关注。 对我 科 83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预 后效果较好,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从我院 2016 年 2月至 2018 年 1月就诊于神经内科患者中选取 83例脑卒中存在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患者 40例,其中 24例为男性, 16例为女性,年龄在 42-87岁,平均年龄( 53.8±4.5)岁,吞咽障碍病程 10~34天,平均( 14.6±3.9)天, 25例脑卒中首次发病, 10例脑卒中 2次发病, 5例脑卒中发病 3次以上;实验组患者 43例,其中 26例为男性, 17例为女性,年龄在 43~85岁,平均年龄( 54.1±4.4)岁,吞咽障碍病程 11~35天,平均( 15.2±4.1)天, 26例脑卒中首次发病, 11例脑卒中 2次发病, 6例脑 卒中发病 3 次以上。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颅脑 CT、核磁共振及临床症状确诊为脑卒中,并符合 2010 年脑卒中指南 诊断存在吞咽障碍; ② 年龄均在 40岁以上,不超过 88岁; ③患者均无精神或意识障碍,可与人进行正常 沟通; ④ 患者均清楚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与并积极配合 。排除标准: ① 存在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等疾病; ②近一个月内进行过咽喉部手术,影响本次研究结果。两组患者 病历资料无显著差异(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 组 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将电极贴于咽缩肌、环咽肌及舌肌,波宽 700 ms,电刺激强度 6~21 mV,边刺激边做空吞咽,根据患者表现逐步改进食物的质地和增加数量。每次治疗 30 min,每天 2次,连续治疗 10天。 吞咽功能训练 根据吞咽功能评价结果,选择直接或间接吞咽功能训练方法。直接训练: ① 食物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选择易于咀嚼,不易在粘膜上滞留,柔软、密度和性状均一,且不易松散的营养食物。 ② 体位,开始可尝试 30° 仰卧、颈部前倾的体位,随着吞咽功能的改善,逐渐抬高角度。偏瘫患者应将患侧的肩部垫高,从健侧喂食。 ③ 一口量,一般从 1-4ml 开始,逐步加量。一口量过少,难于促发吞咽反射;一口量过多,容易从口中漏食或咽部滞留,增加误吸的风险。 ④咽部滞留食物去除法:指导患者固体食物或流质食物交替食用,或每次吞咽后饮少量的水,每次吞咽食物后再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并在吞咽时头转向功能较差的一侧以利关闭患侧梨状隐窝,避免呛咳。间接训练: ① 改善面部肌群的功能, 每日指导患者 进行空咀嚼、鼓腮、吹气、张颌、闭颌等动作10次以上,每天反复训练 1~3次。② 锻炼舌的功能,指导患者向前或两侧尽力伸舌,伸舌不充分者可轻轻被动牵拉,并嘱患者用力回缩,以促进舌的前后运动能力;以舌尖添口唇周围,练习舌的灵活性;用压舌板压舌根,练习舌根抬高。 ③ 用冰冻棉棒对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进行刺激,同时指导患者空吞咽,反复刺激训练可提高患者吞咽速度及敏感度。 1.2.2 对照 组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具体操作同观察组吞咽功能训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所产生的护理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1 月诊治的脑卒中患者 76 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8 例,研究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功功能评分和认知评分相比 P>0.05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功功能评分和认知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 。 结论: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运功功能和认知功能,取得了积极的护理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对护理工作评价好,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运功功能 认知功能 影响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统计学分析 吞咽功能训练在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根据整体抽样方法,于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期间选择 70 例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35 例,观察组 3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 + 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后吞咽功能等级情况。 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为 22.86% ,观察组为 2.86% ,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给予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训练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吞咽功能训练 老年吞咽功能障碍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主要是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的因素,并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提高注射依从性的措施,为进一步开展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 依从性
  • 简介:目的观察竹叶对哺乳期小鼠血清性激素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昆明小鼠和20只同品系雄性小鼠按雌雄2:1比例合笼,雌性小鼠受孕产后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竹叶组(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组),所有小鼠在产后连续灌胃7d后通过摘除眼球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催乳素(PRL)、雌二醇(E2)、空腹胰岛素(FINS)、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对比,竹叶中高剂量组E2、FINS值均明显升高,PRL、GnRH、FSH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戊酸雌二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叶能够抑制哺乳期小鼠的泌乳状态,降低血清泌乳素、促卵泡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升高血清雌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水平最终达到回乳的效果。

  • 标签: 竹叶 戊酸雌二醇 性激素 回乳
  • 简介:目的分析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对血糖及神经缺损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5月-2018年10月纳入该院100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泵注胰岛素治疗,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分值。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分值较对照组低(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较对照组(42.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效果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缓解神经损伤,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 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 血糖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组织病理显示胰岛数目和胰岛内细胞数均较糖尿病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PoPs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胰岛β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保护作用 嘧啶糖尿病 多糖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采用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根据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就诊时间,将1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n=5)、对照组(n=5)。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的胰岛素治疗,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血糖、血钠、血钾、酮症纠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糖不足250mg/dL时胰岛素使用量、血糖为250mg/dL时胰岛素使用量比较,前者均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能够提高患儿血糖、血钠、血钾情况,尿酮症纠正时间较长,但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控制血糖≤25mg/dL的胰岛素使用时间,值得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小儿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不同剂量胰岛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生物合成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改善,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0.00%与对照组11.11%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可进一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稳定病情发展,且可避免发生低血糖,治疗价值较高。

  • 标签: 门冬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 血糖水平
  • 简介:目的为终末糖尿斌肾病术后行胰岛移植的个体化护理进行探究,为相关疾病的护理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对我科一例相关病例的护理进行深入探析,并据此总结此种病例的护理重点及难点。结果患者术后21d后出院,生命体征平稳,血糖控制平稳,无肺部感染。结论对于终末糖尿病肾病肾移植术后行胰岛移植的重点在于控制血糖、预防感染。

  • 标签: 终末糖尿斌肾病 肾移植 胰岛移植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控制血糖,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1.43±3.16)h相对较短,住ICU时间为(4.7±3.6)d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8.00%、10.00%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进行胰岛素剂量与血糖控制水平等方面的比较,观察组有着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当进行实时监测。

  • 标签: 胰岛素强化治疗 危重创伤 应激性高血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内科综合性ICU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本院中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内科综合性ICU患者,总共76例,在患者和医院均不知情的状态下,将所有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并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分38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也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内科综合性ICU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 标签: 胰岛素强化治疗 内科 综合性 ICU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风险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选取 6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参与实验,就诊于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7月,抽签法分组,每组各 31例患者,纳入实验组的患者行常规治疗 +胰岛素治疗,纳入对照组的患者行常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母婴并发症均明显改善( P< 0.05)。结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可有效降低母婴风险。

  • 标签: 胰岛素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 母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