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非手术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8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非手术治疗及护理方法,提出护理及预防对策。结果38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动力恢复时间为10-45d(18±3d)。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由综合因素所致,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本病,营养支持是治疗的关键,其中对患者精心护理,特别是加强心理护理是促使患者尽快恢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食管癌贲门癌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非手术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固体排空功能与其临床症状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体排空功能分为正常组(24例)和异常组(56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同时观察服用西沙必利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进一步研究固体排空功能与其临床症状关系。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70%的患者排空异常,男性与女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且正常组症状评分低于异常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与排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显著的排空延迟,且排空延迟与运动障碍症状相关,但与症状的严重性无关。临床采用西沙必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部分患者排空症状。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固体排空功能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胃肠重建方式的优化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消化道重建采用传统BillrothⅡ式空肠吻合,68例采取优化的胃肠吻合方式。观察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51.4±71.6)min,少于改良组的(368.8±97.6)min,但进普食时间[(9.9±6.5)d比(7.6±6.0)d]、术后住院时间[(20.7±8.6)d比(17.9±7.0)d]显著长于改良组,术后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组(19.2%比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消化道出血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优化胃肠重建的措施可以减少排空障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胃排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排空障碍(DGE)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大学附属南阳南石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DGE早期食管癌患者45例为发生组,并抽取同期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未发生DGE的45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未发生组。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完整,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DGE的高危因素。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焦虑程度、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幽门梗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重度焦虑、术前白蛋白低表达、术前幽门梗阻均是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DGE的高危因素(OR>1,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重度焦虑、术前白蛋白低表达、术前幽门梗阻可能是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DGE的高危因素。

  • 标签: 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排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麦门冬汤加减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排空的影响。方法:将 25例于我院接受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食管癌患者 13例设为 A组,贲门癌患者 12例设为 B组, 均予以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并将期间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员30例设为对照组,总结三组全排空时间差异。结果:三组间治疗前, A、 B组全排空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经治疗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依据中药症状积分可见, A、 B组治疗后平均积分改善幅度均较大,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p> 0.05)。结论:麦门冬汤加减用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中,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排空,改善其胃肠功能,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麦门冬汤加减 食管癌 贲门癌 术后胃排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食管癌术后胸腔排空障碍患者施予莫沙必利以及针刺方案展开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1998年10月~2015年12月因患上食管癌进入本院实施食管癌手术,且术后出现胸腔排空障碍现象的66例患者,将其分成西药治疗组(n=31例)及联合治疗组(n=35),其中西药治疗组以莫沙必利展开治疗,联合治疗组的西药用法同于西药治疗组,并增加针刺方案展开增效治疗。经探究疗效情况,同时评估莫沙必利+针刺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价值。结果推行联合方案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100.00%,西药治疗组77.42%,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相比西药治疗法的效果情况而言,莫沙必利以及针刺联合方案使用在食管癌术后胸腔排空障碍患者中,可取得较好疗效,所以值得推荐。

  • 标签: 莫沙必利 胸腔胃排空障碍 食管癌术 有效率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控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各部位的通过时间及影响因素,探索磁控胶囊内镜排空延迟的最佳干预时间。方法采集接受食管、和小肠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诊断结论、总检查时间、食管通过时间、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检查结束时是否排出体外。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磁控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各段通过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干预时间。结果2015年11月—2018年9月共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非梗阻性小肠滞留发生率为7.69%(6/78)。磁控胶囊在女性较男性患者食管中位通过时间(1.867 min比0.350 min,P=0.012)、中位通过时间(1.584 h比1.045 h,P=0.049),均显著延长;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食管通过时间和小肠通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其他年龄组相比,≥60岁患者的小肠通过时间显著延长。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通过时间>3 h的患者发生磁控胶囊内镜在小肠非梗阻性滞留的危险性是通过时间<1.5 h患者的8.70倍,其他时间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老年患者的磁控胶囊内镜消化道通过时间延长;对磁控胶囊内镜通过时间>3 h的患者,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小肠非梗阻性滞留的风险。

  • 标签: 胶囊内窥镜 胃排空延迟 干预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嗪米特在质子泵抑制剂相关低胃酸环境中对排空能力和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选取6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低胃酸对照组、低胃酸模型组、阿嗪米特+低胃酸模型组、高胃酸对照组、高胃酸模型组和阿嗪米特+高胃酸模型组,每组10只。其中低胃酸和高胃酸对照组大鼠均以0.9%氯化钠溶液进行处理,低胃酸模型组和高胃酸模型组大鼠分别采用奥美拉唑(20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7 d)和五肽泌素(2 mg/kg,皮下注射,1次/d,连续3 d)构建模型,阿嗪米特+低胃酸模型组和阿嗪米特+高胃酸模型组大鼠分别在低胃酸和高胃酸模型基础上给予阿嗪米特(50 mg/kg,灌胃,连续3 d)进行干预。以下仅分析构建低胃酸模型的3组大鼠的情况:建模第0、2、4、6、8天,测量并比较大鼠体重;建模结束后,测定并比较大鼠内容物质量、胃液pH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并比较大鼠外周血胃蛋白酶原A、泌素和胆囊收缩素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忠实显著性差异法。结果低胃酸模型组和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胃液的pH值均高于低胃酸对照组(2.17±0.53、2.03±0.69比1.32±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41);低胃酸模型组与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胃液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胃酸对照组、低胃酸模型组、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在建模第0、2、4、6、8天的体重分别为(285.40±10.86)、(283.40±6.38)、(282.00±5.04) g,(287.10±10.73)、(283.20±5.83)、(284.00±5.72) g,(292.20±11.18)、(281.90±6.23)、(289.00±5.82) g,(296.40±11.12)、(277.70±6.96)、(292.00±6.82) g,(300.80±11.29)、(274.30±8.84)、(297.00±4.17) g。低胃酸模型组大鼠在建模第6、8天的体重均低于低胃酸对照组,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在建模第6、8天的体重均高于低胃酸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1);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在建模第0、2、4、6、8天的体重与低胃酸对照组比较,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在第0、2、4天的体重与低胃酸模型组比较,低胃酸模型组在第0、2、4天的体重与低胃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胃酸模型组大鼠的内容物质量高于低胃酸对照组[(2.36±0.11) g比(1.85±0.20) g],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内容物质量低于低胃酸模型组[(1.87±0.42) g比(2.36±0.11)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16);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内容物质量与低胃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胃酸模型组大鼠外周血胃蛋白酶原A水平低于低胃酸对照组[(551.80±190.00) ng/L比(857.00±164.80) ng/L],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外周血胃蛋白酶原A水平高于低胃酸模型组[(799.90±97.80) ng/L比(551.80±190.00)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37);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外周血胃蛋白酶原A水平与低胃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胃酸模型组大鼠外周血泌素水平高于低胃酸对照组[(49.31±11.93) ng/L比(35.59±5.29) ng/L],胆囊收缩素水平低于低胃酸对照组[(10.26±5.32) ng/L比(25.55±11.62)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35);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外周血中泌素水平低于低胃酸模型组[(35.65±6.49) ng/L比(49.31±11.93) ng/L],胆囊收缩素水平高于低胃酸模型组[(27.59±11.22) ng/L比(10.26±5.32)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21);低胃酸+阿嗪米特干预组大鼠外周血泌素和胆囊收缩素水平与低胃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嗪米特通过调节低胃酸条件下胃肠激素胆囊收缩素和泌素水平,影响胃蛋白酶原A表达,进而促进低胃酸环境下的排空

  • 标签: 阿嗪米特 质子泵抑制剂 胆囊收缩素 胃泌素类 胃蛋白酶原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结合红霉素对胰头癌术后恢复情况及排空障碍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在本院治疗的胰头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红霉素治疗21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受益、预后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受益率(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增加(31.67%,P<0.05),淋巴转移情况显著减少(6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胆瘘、排空障碍以及腹泻等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D术结合红霉素治疗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受益显著改善,排空障碍发生率显著降低,预后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红霉素 胰头癌 胃排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排空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石症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传统禁食禁饮组(C组)和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组(P组)。2组术前晚20:00后均禁固体食物,C组术前晚21:30后禁饮,P组术前晚21:30服用12.5%碳水化合物800 ml,并于术晨05:00至05:30服用同类碳水化合物400 ml。于术日07:30(口服碳水化合物后2 h,T1)行胃窦部超声检查,确定内容物性质,并进行Perlas分级,计算半坐位和右侧卧位下胃窦横截面积(CSA),计算容积(GV)和容积体重比值(GV/W比值)。内含有固体或内容物为液体且GV>1.5 ml/kg定义为饱状态。T1时评估为饱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后3 h,T2)再次行胃窦超声检查。记录T1、T2时饱发生情况,T2时记录患者饥饿感、口渴感以及禁食期间满意度评分,记录返流误吸、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T1时P组半坐位CSA、右侧卧位CSA、GV、GV/W比值、饱发生率和Perlas分级增加(P<0.05),T2时饱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饥饿感、口渴感评分下降,满意度评分升高,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缩短(P<0.05),术后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石症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可能存在排空延迟,可适当前移口服碳水化合物的时间窗(术前3 h)。

  • 标签: 碳水化合物 手术前护理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胃排空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营养护理及心理护理在胰腺癌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院2019.6~2020.7期间收入的100例胰腺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基础组(n=50,基础护理)与联合组(n=50,营养护理及心理护理),比较2组护理价值。结果 联合组管拔除、胃液引流量<1000ml及功能性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均短于基础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HAMA)、抑郁(HAMD)状态无变化,护理后联合组均优于基础组,P<0.05。结论 营养护理及心理护理能缩短胰腺癌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恢复时间,且降低不良情绪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胰腺癌 功能性 胃排空障碍 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Ⅲ度烫伤大鼠口服补液时排空率和胃黏膜血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PF级成年大鼠分为5组:假伤后内补液组(GR组)、烫伤后内补液组(SGR组)、烫伤后电针+内补液组(SGR+EA组)、双侧迷走神经切断+烫伤后内补液(VGX+SGR组)、双侧迷走神经切断+烫伤后电针+内补液组(VGX+SGR+EA组),每组24只。在1 000 mL无菌蒸馏水中,加入3.5 g丙酮酸钠、3.5 g氯化钠,1.5 g氯化钾和20.0 g葡萄糖,配置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Pyr-ORS),调节pH值至7.35。将大鼠麻醉后分别行颈动脉、股静脉和股动脉分离术并置管。烫伤大鼠采用沸水(100 ℃,15 s)造成背部约35%总体表面积(TBSA)的Ⅲ度烫伤,假烫伤大鼠采用温水浸泡(37 ℃,15 s)。烫伤后即刻,每只大鼠给予皮下注射0.5 mL 0.9%氯化钠溶液和500 mL丁丙诺啡用于止痛。采用输液泵立即经管输注Pyr-ORS,持续1 h。VGX+SGR组和VGX+SGR+EA组大鼠烫伤前进行双侧迷走神经切断术。SGR+EA组和VGX+SGR+EA组,选择足三里穴进行针刺,连接电针仪,强度为2 mA,2~100 Hz,针刺深度7 mm,在给予烫伤大鼠Pyr-ORS的内补液后,持续电针刺激0.5 h。分别于烫伤后2、4 h检测各组大鼠排空率、胃黏膜血流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烫伤后2、4 h,SGR组、SGR+EA组、VGX+EA组和VGX+SGR+EA组大鼠的排空率[2 h:(16.5±3.2)%、(22.6 ± 3.7)%、(13.6±3.0)%、(14.2±3.2)%;4 h:(12.9± 2.4 )%、(17.1±2.3)%、(10.8±2.7)%、(12.7±2.5)%]均分别低于GR组[2 h:(45.9±4.6)%;4 h:(42.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18.18、13.67、20.37、19.60,P值均小于0.05);4 h:(t=28.29、24.71、28.67、27.96,P值均小于0.05)。SGR+EA组的排空率高于SGR组、VGX+SGR组和VGX+SGR+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4.32、6.54、5.94,P值均小于0.05);4 h:(t=4.38、6.15、4.49,P值均小于0.05)]。烫伤后2、4 h,SGR组、SGR+EA组、VGX+EA组和VGX+SGR+EA组大鼠胃黏膜血流量[2 h:(54.0±7.3)、(74.6±8.7)、(42.0±5.5)、(45.2±6.2) BPU;4 h:(46.0±6.8)、(65.6±10.1)、(37.8±5.6)、(42.7±6.4) BPU]均分别明显低于GR组[2 h:(142.0±18.1) BPU;4 h:(127.4±16.5) BP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15.67、11.67、18.35、17.56,P值均小于0.05);4 h:(t=15.80、11.07、17.81、16.58,P值均小于0.05)];SGR+EA组与SGR组、VGX+SGR组和VGX+SGR+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6.28、10.97、9.53,P值均小于0.05);4 h:(t=5.58、8.33、6.63,P值均小于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促进Ⅲ度烫伤大鼠口服补液后的排空率,增加胃黏膜血流,提高口服补液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

  • 标签: 电针 大鼠 补液疗法 迷走神经 烫伤 足三里穴 胃排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入选我院收治于2021年1月10日/2021年12月30日(开始/结束)9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营养支持+术后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不良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予以营养支持、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可推广。

  • 标签: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营养支持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对木香茎叶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检识,研究其对小鼠肠推进和排空的影响。方法制备木香茎叶水、乙醇、乙醚提取物,化学反应检识木香茎叶化学成分;以小鼠为研究对象,新斯的明和阿托品诱导小鼠胃肠亢进和抑制状态,ig给予0.5g/kg木香茎叶水提物、醇提物,用改良的酚红法测定其对胃肠正常、亢进、抑制状态小鼠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的影响。结果木香茎叶醇提物、水提物均能够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小肠酚红推进率(P〈0.05、0.01),显著降低新斯的明所致胃肠亢进状态下的小鼠小肠酚红推进率(P〈0.05),且醇提物的作用较强;两提取物使阿托品所致抑制状态下小鼠小肠推进率进一步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两提取物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种提取物对三种状态下的排空都发挥显著抑制作用(P〈0.05、0.01)。化学成分检识表明,木香茎叶中含蛋白、糖、挥发油、黄酮、内酯、皂苷、生物碱和鞣质等多种成分,但何种成分与小肠推进和排空有关尚不确定。结论木香茎叶提取物对正常小鼠的小肠推进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新斯的明所致小肠推进亢进有抑制作用,对阿托品所致小肠推进抑制有加剧作用,其对肠道的促进作用可能与M胆碱受体有关;对正常和亢进小鼠的排空有抑制作用,对阿托品所致排空抑制有加剧作用。

  • 标签: 木香 茎叶 醇提物 水提物 胃排空 肠推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餐后排空率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起始-截止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月,从医院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筛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入研究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从患者中筛取30例作为观察组,增加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剩余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餐后排空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复合凝乳酶胶囊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餐后排空率,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复合凝乳酶胶囊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疗效 餐后胃排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含乳棒棒糖对禁饮食的健康志愿者排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交叉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0例健康志愿者,接受两阶段观察,同一受试者在两阶段分别食用或不食用含乳棒棒糖。测定口服200 ml清水后,食用或不食用含乳棒棒糖者容积的变化。通过超声测定胃窦面积来计算容积。主要研究指标为排空半衰期,次要研究指标为排空时间、干预后2 h残余容积。结果两阶段受试者排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食用棒棒糖阶段排空半衰期为(20±6)min,不食用棒棒糖阶段为(23±9)min(P=0.33)。两阶段受试者干预后2 h残余容积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含乳棒棒糖不影响健康受试者对清水的排空速度和饮水后2 h的容积。

  • 标签: 含乳糖果 胃容积 胃排空 超声 健康志愿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胆囊排空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超声测定116例肝硬化患者空腹和脂肪餐后胆囊的容积,计算其排空率,并检测空腹和餐后血浆胆囊收缩素(CCK)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并采用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和ChildA、ChildB、ChildC级肝硬化患者脂餐后1h胆囊排空率依次为(72.12±12.89)%、(67.05±10.65)%、(60.96±22.63)%和(51.38±16.78)%。结论肝硬化患者空腹胆囊容积明显增大,肝功能损害越严重,空腹胆囊容积也越大。肝硬化患者胆囊排空率低于对照组,肝功损害越严重,胆囊排空率越低。

  • 标签: 肝硬化 胆囊排空 神经激素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