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要攻克胰腺癌治療的難題决不能單依赖于外科的治療,但手術切除,特别是手術的質量仍是取得良好療效的關鍵,十二指腸切除(whipplc)術一直是治療頭導管腺癌的一個主要方法。但由於手術切除率低,并發症多,死亡率高,而遠期療效又甚差,因此,多年來世界各國胰腺外科的同道們都在不斷的探索和改進手術方法,確實在近期的療效上已取得了可喜的結果,

  • 标签: 胰頭癌 根治術 治療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炎性肿块的诊断,分析磁共振胆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7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20年10月,其中35例为患者,另外35例为炎性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胆管成像检查,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患者有高胆总管扩张、高肝内胆管扩张、高管扩张情况,在胆管扩张中,患者主要有软藤征、四管征、双管征、不相交征表现,炎性肿块患者有枯树征、管穿透征的表现(P

  • 标签: 胰头癌 胰头炎性肿块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侵犯后血管手术时,采用带血管合理根治性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合理性及其安全度,方法术前彩超(CDI)检查发现肿瘤接触血管及局部门静脉壁高回声层连续性消失或中断的改变,可作为侵犯血管的诊断标准,术中正确探查,判断血管被侵犯的事实十分必要,重视按规范重建受累血管。本组1970-1998年94例手术中,对侵犯后血管共26例施行合理根治规范切除包括周,区域淋巴结及后腹膜间隙组织廓清和门静脉切除重建,其中包括全切除13例,大部切除12例及十二指肠乳头复发1例。结果术后30d内无死亡病例。除瘘4例,胆瘘2例均治愈的主要并发症外,无血管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26例,平均生存期为56个月,结论(1)彩超检查门静脉血管壁高回声连续性中断,可作为侵犯血管的术前诊断标准,本组阳性符合率达95%,CDI是诊断血管被侵犯实用,可靠方法,(2)侵犯血管时,采用带血管性十二指肠切除术,该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可行,从而可获得“A”级标准根治度,进一步提高5年生存率,但必须重视病例选择,专业技术水平及改进辅助治疗。

  • 标签: 胰头癌 侵犯胰后血管 带血管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诊断 彩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管双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治疗采用放置胆管内支架方式,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胆管双支架方式。对不同方式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胆管内支架及胆管双支架方式均有理想治疗效果,可使患者生化及肝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治疗中,使用胆管双支架方式 ,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化及肝功能指标,且术后疼痛缓解效果、生活质量情况更加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胆胰管双支架 胰头癌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管双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治疗采用放置胆管内支架方式,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胆管双支架方式。对不同方式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胆管内支架及胆管双支架方式均有理想治疗效果,可使患者生化及肝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治疗中,使用胆管双支架方式 ,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化及肝功能指标,且术后疼痛缓解效果、生活质量情况更加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胆胰管双支架 胰头癌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在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这一年时间内来我院进行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样本资料,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的例数相同,参照组患者进行标准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实验组患者进行扩大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改了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扩大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远远小于采取标准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参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阳性淋巴结清除个数等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P<0.05,数据可以作为研究结果依据。结论通过对临床手术结果的分析,在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时,采取扩大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方法较标准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因此值得将扩大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胰头癌 临床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壶腹部患者及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行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壶腹部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少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的临床疗效均较好,尤其是对壶腹部的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壶腹部癌 胰头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次螺旋CT在以及壶腹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主要是对39例患者手术病例诊断以及壶腹癌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其中患者为为29例,壶腹患者为10例。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15例,患者的年龄是在39到81岁之间。主要是采用SiemensSensation16层CT,进行增强前后多期的扫描。在原始横断面图像基础上结合多层面重建以及其它的处理,对两组基本的多层螺旋CT表进行了总结、比较以及统计CT手术之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本组病例的CT主要是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壶腹瘤体比较小,容易向十二指肠腔突出,中心位于十二指肠腔内。的中心则通常是在胰腺内。第二是肿瘤和胆管以及周血管的关系可以清晰的看出。第三是两管靠近多见于壶腹,然而两管分离多见于以及壶腹的多层螺旋CT肿块显示率分别为百分之九十六点六以及百分之九十。手术之前诊断确诊率分别是在百分之九十三点一以及百分之九十。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展现以及壶腹的影响特征,对手术之前诊断以及分期有着比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胰头癌 壶腹癌 多层螺旋CT
  • 简介:多数和慢性胰腺炎根据病史和体检容易鉴别,但部分病人仅根据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资料无法确诊。由此可能施行不必要的胰腺广泛切除,相反也可以放弃原本可以治愈的手术切除。近年来,临床上对这些诊断困难的胰腺疾病已摸索出一些鉴别诊断方法。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胰头癌 鉴别诊断 影像学资料 临床特征 广泛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以评估其手术可切除性。方法选择20例诊断为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人的临床资料、检查结果、手术方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可切除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和周围血管的关系判断,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与术中判断结果基本接近。结论病人术前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可用于判断肿瘤是否发生血管侵润和转移及可切除性的评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两种胰腺癌(壶腹部、)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2年3月间我院进行85例十二指肠切除术,壶腹部40例,编为1组;45例,编为2组。同一医生正常操作比较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注意并发症的发生,随访,统计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与2组对比,1组患者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五年存活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无差别(p>0.05)。结论壶腹部均可经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但壶腹部者疗效更优。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癌类型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远端胆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行十二指肠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远端胆管的1 005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其中远端胆管组112例,男性71例,女性 41例,年龄为[M(IQR)]65(15)岁(范围:40~87岁);组893例,男性534例,女性359例,年龄为64(13)岁(范围:16~91岁)。通过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或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差异。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按1∶1匹配后,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与组相比,远端胆管组手术时间短[240.0(134.0)min比261.0(97.0)min;Z=2.712,P=0.007],联合静脉切除比例低[4.5%(5/112)比19.4%(173/893);χ²=15.177,P<0.01],肿瘤最大径小[2.0(1.0)cm比3.0(1.5)cm;Z=10.567,P<0.01],肿瘤高中分化比例高[51.4%(56/112)比38.0%(337/893);χ²=7.328,P=0.007],阳性淋巴结数目少[0(1)枚比1(3)枚;Z=5.824,P<0.01],R0切除率高[77.7%(87/112)比38.3%(342/893);χ²=64.399,P<0.01],但术后总体并发症[50.0%(56/112)比36.3%(324/892);χ²=7.913,P=0.005]、术后瘘[28.6%(32/112)比13.9%(124/893);χ²=16.318,P<0.01]、术后腹腔感染[21.4%(24/112)比8.6%(77/892);χ²=18.001,P<0.01]的发生率更高。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远端胆管组与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6个月比35.1个月;Z=1.640,P=0.2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并不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0.73,95%CI:0.43~1.23,P=0.238)。结论与患者相比,远端胆管患者更能从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中获得生存获益,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患者。肿瘤的发生部位不是影响远端胆管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胰腺肿瘤 胆管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生存时间
  • 简介:目的通过对切除标本中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分析淋巴结微转移对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以手术显微镜法完整取出20例因行区域性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的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20例标本中共找到677枚淋巴结,常规病理显示13例共87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在病理检测阴性的590枚淋巴结中,免疫组化检测又发现3例57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从65%(13/20)增加到80%(16/20);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从12.9%(87/677)上升到21.3%(144/677),相差显著(P〈0.05)。微转移检测使3例ⅡA期患者转为ⅡB期,有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1年内肿瘤转移、复发率为75%,而无微转移者的转移、复发率为25%。结论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有助于肿瘤分期的确定和预后的判断。

  • 标签: 胰腺肿瘤 淋巴转移 细胞角化蛋白 微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