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房颤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心理干预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54例患老年房颤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3%,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16%;通过对两组老年房颤患者进行心理评测,观察组患者的SAS(焦虑评测)、SDS(抑郁评测)分数均高于对照组老年房颤患者,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房颤患者在保持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护理推广意义。

  • 标签: 老年房颤 心理护理 护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患者中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7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房颤导管消融术治疗后复发患者中选取50例进行研究。行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比较。结果①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前后组内差异有意义(P<0.05)。②经比较,护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满,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和抑郁评分,促进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房颤复发 导管消融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和常规组(24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功能、运动功能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功能评分(73.23±22.30),运动功能评分(70.25±28.91)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生活功能评分(47.82±20.81),运动功能评分(50.37±24.4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1%高于常规组的79.1%,P

  • 标签: 房颤 脑栓塞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使得人 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导致近年来房 颤的发病率不断的呈现上升趋势发展,而一旦无法 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则会引起一系列的并 发症出现,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方面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故此寻求形成房颤的主要病因以 及较好的防治方式,帮助病患减轻痛苦改善病症,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病患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内科,房颤,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伴房颤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56例老年冠心病伴房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整体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老年冠心病伴房颤患者行整体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更易获得患者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冠心病 房颤 整体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因心房颤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衰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衰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房颤动住院的153例老年患者。使用Frail衰弱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衰弱情况,并分为衰弱组(38例)和非衰弱组(115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建立电子数据库。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入组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入院和跌倒。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探究患者衰弱与复合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153例老年心房颤患者中,衰弱发生率为24.8%(38例),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5.3%(54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变化,衰弱组和非衰弱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3.877,P<0.05)。调整年龄、跌倒史、合并症等协变量后,Cox风险比例回归结果显示衰弱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2.969,95%CI:1.238~7.120,P<0.05)。结论衰弱在老年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且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衰弱 老年人 心房颤动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小分子RNA(miRNA)全基因组表达差异及其可能的调控作用和早期预警价值.方法15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每组5例,对照组5例健康人.射频消融术前和术中分别取外周血和冠状窦血,提取血浆总RNA,使用microRNA芯片(microRNAv18.0)进行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微阵列分析,VolcanoPlot法获得差异表达niRNAs,并用tMEV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及通过mirbase、miranda、targetscan数据库进行靶基因分析,并进行RT-PCR的差异表达验证.结果房颤组冠状窦血与外周血比较有14个miRNAs表达差异显著,其中6个表达上调:即miR-1266、miR-4279、miR-4787-5p、miR-4666a-3p、kshv-miR-K12-6-3p和miR-3150a-5p,8个表达下调:即miR-892a、miR-3149、miR-3171、miR-3664-5p、miR-3591-3p、miR-4423-5p、miR-4473和miR-574-3p.其中,miR-1266在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均明显升高,而miR-3171则显著降低.房颤组与对照组外周血及冠状窦血比较miRNAs表达也有明显差异.结论房颤患者冠状窦血与外周血比较miRNAs表达均有显著差异,而冠状窦血miRNAs更能反映心脏的代谢与调控状况;血清miR-3171、miR-892a、miR-3149在房颤发生发展早期出现且持续表达差异,有可能成为早期预警诊断的标志物;miR-1266、miR-4279、miR-4666a-3p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房颤的干预靶点。

  • 标签: 心房颤动 基因调控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房颤病患开展抗凝治疗方面的治疗效果的评估。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名心房颤动病患为研究对象,入选病患均被按照相关标准检测并确诊。把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名,参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试验组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经过研究讨论两种内科治疗方法的施行情况,评定病患病情治疗效果。 结果 试验组50名发生医疗事故有脑卒中百分比是2.00%、脑血栓百分比是4.00%、死亡百分比是2.00%,参照组50名发生医疗事故脑卒中百分比是18.00%、脑血栓百分比是20.00%、死亡百分比是16.00%,试验组治疗情况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抗凝治疗 房颤 治疗效果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心房颤患者共30例,对其一般资料和临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而后观察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21例治疗显效,7例治疗有效,2例治疗无效,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33%。结论通过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转复为窦性心律,减轻患者的疾病与治疗痛苦。

  • 标签: 心房颤动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新发房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新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地兰治疗,观察组采取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用药量、房颤复发率等考察指标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内经等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新发房颤可以明显的缩短房颤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胺碘酮 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联抗栓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 2017年 5月 ~2018年 4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 130例进行观察,并将患者平分为两组,其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应用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有差异( 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三联抗栓治疗 冠心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体会。 方法: 择取本院 2018.04 到 2019.12 时段内收治的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共 50 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 25 例)和干预组( 25 例)。即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比较患者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6.00% ,干预组为 96.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8.00% ,对照组为 32.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不仅可提高总有效率,还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房颤射频消融术 围手术期护理 总有效率 并发症总发生率 体会
  • 简介:1、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类型(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期首次发生房颤:按ACS常规抗血小板、短期抗凝治疗,观察未来房颤发作情况决定是否抗凝;(2)稳定型冠心病首次发生房颤:根据卒中风险决定单独抗凝治疗或单独抗血小板治疗;(3)既往房颤患者合并确诊的稳定型冠心病:根据卒中风险决定单独抗凝或单独抗血小板治疗。2、华法林与冠心病二级预防以往数据显示,华法林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卒中风险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期 数据显示 血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多次住院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1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参加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纳入5 349例,收集一般信息、合并疾病、用药史及射频消融手术史,连续随访至少48个月,随访终点为患者的年最大全因住院次数(年最大住院次数)。将年最大住院次数≥2次的房颤患者定义为多次住院组,<2次的房颤患者定义为非多次住院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房颤患者发生多次住院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5 349例患者的年最大住院次数为0、1、2、3、4、≥5次者分别为2 703例(50.5%)、1 776例(33.2%)、642例(12.0%)、161例(3.0%)、52例(1.0%)和15例(0.3%)。870例(16.3%)纳入多次住院组,4 479例(83.7%)纳入非多次住院组。与非多次住院组比较,多次住院组中年龄≥50岁、女性、房颤病史>1年、合并症[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病史]、CHA2DS2-VASc评分≥2分、服用控制心室率药物、他汀类药物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药物的患者比例更高(P均<0.05)。非多次住院组中吸烟者、饮酒者、大学及以上学历、既往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比例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64岁(OR=1.47,95%CI 1.20~1.80)、≥65岁(OR=1.89,95%CI 1.50~2.38)、女性(OR=1.21,95%CI 1.01~1.46)、高血压(OR=1.42,95%CI 1.16~1.74)、心力衰竭(OR=1.73,95%CI 1.37~2.18)、冠心病(OR=1.63,95%CI 1.31~2.03)、消化性溃疡病史(OR=2.00,95%CI 1.18~3.39)是房颤患者发生多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教育程度(OR=0.82,95%CI 0.69~0.99)是发生多次住院的保护因素。结论近1/6的房颤患者年最大住院次数≥2次。年龄≥50岁、女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史与多次住院风险增加相关。

  • 标签: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住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年龄﹑房颤病史﹑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射学分数,探讨这些因素与左房血栓形成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血栓组与非血栓组的年龄﹑左房内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房内径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左房血栓形成独立相关,但房颤病史﹑左心室内径﹑射学分数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左房血栓形成无显著相关。年龄﹑左房内径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积极控制左房内径可降低左房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房血栓 左房内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循证护理干预用于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66例患者均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入院,进行单双号分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于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房颤 脑栓塞 循证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离休干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分析房颤疾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17例房颤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管理,建立健康管理档案、评估危险因素、实施药物控制心率和抗凝治疗、给予综合干预等措施并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观察。结果4年中,2例发生脑卒中,1例发生心肌梗死,5例频发房颤,9例心率控制达标,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医务人员要提高对抗凝治疗的认识,在房颤患者的服药跟踪及健康管理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 标签: 心房颤动 健康 管理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