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患有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与肝损伤的小儿患儿临床诊断当中,生化检验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内收治的38例患有支原体肺炎并发肝脏损伤心肌损伤的患儿为分析组,再选择同时间段内相同例数的接受健康体检儿童为参照组,两组对象均需要接受生化检验,对比两组对象具体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分析组患儿的生化检验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对象,两组对象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中患有支原体肺炎且合并有肝脏与心肌损伤的患儿诊断来讲,让其接受生化检验的诊断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生化检验 支原体肺炎 心肌损伤 小儿 肝损伤 合并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缺血性心脏病、心脏手术中常见的病理过程,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损伤和功能障碍是MI/RI的重要原因。目前发现将功能完整的线粒体移植到病变组织后,通过其内化、与内源性线粒体融合等途径来替代或修复受损的线粒体,从而增强组织能量代谢,挽救心肌细胞,恢复组织功能。文章介绍了外源性线粒体的分离技术、输注方法、线粒体内化和融合的相关机制,就线粒体移植对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脏移植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线粒体移植为保护MI/RI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 标签: 线粒体移植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心肌损伤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00例住院患者相关数据分为两组:设上消化出血未合并心肌损伤患者为A组,上消化出血合并心肌损伤组为B组。收集所有患者个人资料、症状、个人史、既往病史、服药史、辅助检查、输血量及院内死亡等资料。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心肌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贫血、女性、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和纤维蛋白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现合并上述危险因素时,需早期行心肌酶学检查,对其是否合并心肌损伤进行早期诊断,积极对症治疗以改善预后。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UGIB) 心肌损伤 肌钙蛋白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高位脊髓损伤(SCI)急性期大鼠心肌组织的动态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高位脊髓损伤后6小时(A组)、12小时(B组)、24小时(C组)、48小时(D组)五组(n=6)。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高位SCI大鼠模型。分别于6、12、24和48小时时点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CaSR蛋白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结果与S组比较,高位SCI后各组大鼠血清cTnI、CK和CK-MB,心肌组织钙敏感受体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cTnI在6小时、CK-MB于12小时达峰值,CK及钙敏感受体蛋白质表达于24小时达高峰;C与D组相比上述各指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S组(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SCI后各组大鼠心肌损伤表象,其中以12小时出现肌丝灶样溶解、肌节大量崩溃、细胞膜破裂、线粒体大量移位和空泡变性,最具代表性,而24小时后趋向损伤减轻。结论SCI大鼠血清cTnI、CK和CK-MB,心肌组织钙敏感受体蛋白质表达均呈动态变化,SCI后48h仍未回复正常,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证实高位SCI急性期发生大鼠心肌损伤,且24小时后趋向减轻。

  • 标签: 高位脊髓损伤 心肌损伤 肌酸激酶 肌钙蛋白I 钙敏感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方法使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大数据平台,筛选出1 363例患AMI的病例,确定30个变量后,统计分析样本临床特点,将样本划分为75%的训练集建立随机森林模型,以及25%的测试集进行验证,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的筛选及模型的建立。最后根据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受试者特征工作特征曲线(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等来评估模型性能,同时与其他三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的模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AKI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与未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存在差异性。模型评估后得出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特异度为0.791,灵敏度为0.866,其中入院首次肌酐、首次尿素、D-二聚体、年龄、机械通气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比较后,随机森林模型较有优势。结论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帮助预测AMI并发AKI的潜力。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肾损伤 随机森林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除了典型的呼吸系统表现,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现心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常起病隐匿且恶化迅速,短期内可进展为急性左心衰竭、顽固性休克或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早期识别,并根据患者所处疾病的不同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降低COVID-19患者死亡率,改善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最新文献报道和作者团队的诊治经验对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评估和治疗方案做一综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肌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脓毒症伴心肌损伤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对照组予以多巴酚丁胺治疗,治疗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变化及ICU住院时间、28 d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FABP、cTnI、NT-proBNP各指标及LVEF、APACHEⅡ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 h,两组患者H-FABP、cTnI、NT-proBNP水平[(26.22±7.22)µg/L比(39.93±9.85)µg/L,(25.97±6.93)µg/L比(34.86±8.55)µg/L,(0.004±0.002)µg/L比(1.580±0.360)µg/L,(0.003±0.003)µg/L比(0.760±0.210)µg/L,(1 561.73±633.70)ng/L比(2 570.06±747.95)ng/L,(1 602.28±681.45)ng/L比(2 225.53±585.14)ng/L]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88、5.172、28.031、23.079、6.586、4.443,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FABP、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489、12.598、2.323,均P<0.05);治疗后72 h,两组H-FABP水平均较治疗后6 h降低[(39.93±9.85)µg/L比(6.28±1.07)µg/L,(34.86±8.55)µg/L比(5.82±1.88)µg/L],cTnI、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后6 h升高[(1.58±0.36)µg/L比(2.72±0.55)µg/L,(0.76±0.21)µg/L比(1.78±0.49)µg/L,(2 570.06±747.95)ng/L比(3 623.27±1 105.28)ng/L,(2 225.53±585.14)ng/L比(3 128.08±1 098.0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05、12.251、5.053、4.645,均P<0.05)。治疗后72 h,对照组cTnI、NT-proBNP水平均高于治疗组(t=8.171、2.035,均P<0.05),两组患者H-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2 h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18、11.380,9.049、9.501,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PACHEⅡ评分改善程度均更为显著(t=2.583,P<0.05),而治疗后两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降低脓毒症患者H-FABP、cTnI、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提高LVEF水平,减轻患者心肌损伤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挫伤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I N-末端脑钠钛前体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左西孟旦 多巴酚丁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安体舒通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治提供新措施。方法12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 CLP)组、安体舒通组。假手术组大鼠仅施行开腹暴露盲肠并还纳,CLP组和安体舒通组行脓毒症造模,结扎盲肠穿孔并挤出肠内容物后还纳腹腔缝合。安体舒通组以灌胃形式给予安体舒通[20 mg/(kg·d)],假手术组和CLP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7 d,处死大鼠后采血并取出心肌组织。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 CK-MB)含量变化;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TUNEL染色检测大鼠左心室肌细胞相对凋亡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左心室TNF-α、IL-6、Ba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cl2 (B cell lymphoma 2)和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CLP组大鼠相比,安体舒通组大鼠血清及心室肌组织中TNF-α和IL-6含量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cTnI及CK-MB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率(heart rate, HR)、左心室舒张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mension, LVDd)显著降低(P<0.05),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 FS)明显增加(P<0.05);心室肌凋亡改善(P<0.05),凋亡相关蛋白Bcl2明显增加(P<0.05),Bax和Caspase3表达明显下调(P<0.05)。CLP组大鼠Bcl2蛋白表达、EF及FS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余指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安体舒通能够通过减轻脓毒症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心肌受损,缓解心室肌凋亡,改善心室结构及功能,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症心肌损伤 安体舒通 炎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心肌凋亡 心脏结构 心功能
  • 简介:【摘要】心肌细胞凋亡、钙超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粒细胞浸润、能量代谢障碍以及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均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机制,本笔者针对以上内容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MIR 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心肌损伤是肿瘤化疗常见的并发症,是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早期识别并干预化疗相关心肌损伤十分重要。目前常用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而PET/CT显像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化疗相关心肌损伤。该文就目前PET/CT显像在化疗相关心肌损伤动物实验及人体试验中的应用及不足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脏毒性 药物疗法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足月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窒息组和对照组。窒息组分为A(重度窒息)组20例、B(轻度窒息)组45例,对照组为C组40例。所有观察对象在日龄24小时内、3天、7天采取外周静脉2ml,检测心肌标志物(CK-MB、CTn-I、pro-BNP)及48小时内检测TORCH及床旁心电图;对心肌损伤患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7天。结果1.窒息新生儿心肌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第1天心肌标志物水平,重度窒息组与对照组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观察窒息新生儿心肌标志物水平变化显示窒息组患儿随日龄增加,心肌标志物水平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且三个时间点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重度窒息组尤为明显。同种窒息程度,重度窒息组第3天心肌标志物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窒息组第3天心肌标志物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重度窒息组心肌标志物水平、轻度窒息组心肌标志物水平、对照组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轻、重度窒息组治疗前后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轻度窒息组治疗、未治疗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程度随日龄增加逐渐下降,窒息程度越重,心肌损伤越严重;2.轻度窒息后心肌损伤可完全代偿;3.重视重度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治疗,疗程要足;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窒息 脑利钠肽前体 心肌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常见病、多发病.现已明确它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DM人群中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ctulmyocardialinarction,AMI)、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发病率远高于非DM患者,而且当DM患者并发心肌梗死后行药物或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搭桥和导管介入)治疗。效果均不及非DM患者。本次研究就如何防治DM心肌病变及其缺血再灌注(isocheima/reperfusion,I/R)损伤作一综述。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心肌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应用左西孟旦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都给予了常规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的是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的是左西孟旦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LVESI、LVEDI、LVEF)、心肌损伤各项指标(cTnI、BNP)、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治疗以后两组患者LVESI、LVEDI均有所下降,LVEF有所上升,同时观察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以后两组患者cTnI、BNP均有下降,而且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更低一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以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一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应用左西孟旦效果会更加显著,不仅使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大幅度增强,而且心肌损伤降低,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脓毒症患者 心肌损伤 左西孟旦
  • 简介:     摘要:以三项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单一心肌损伤标志物及三者联合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影响。采集患者血清,应用干式的免疫荧光法检查血清中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析两组结果各指标的表达差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三项指标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发现的特异性标志物,三者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心肌损伤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  肌红蛋白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延长与心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经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QRS波长是否延长分为延长组(n=52)和非延长组(n=38),分析QRS延长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延长组和非延长组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CTnI、CK-MB、Myo及两组患者心脏功能LVEF、LVFS、LVEDd水平,分析延长时间与心肌损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QRS延长组血清CTnI、CK-MB和Myo指标均高于非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延长组LVEF和LVFS的水平低于非延长组,LVEDd高于非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延长水平与血清CTnI、CK-MB和Myo指标呈正相关(P<0.05),与LVEF和LVFS的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LVEDd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STEMI患者心电图QRS延长与心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监测ECG的QRS波群有助于评估STEMI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QRS 延长 心肌损伤
  • 作者: 肖雯 蒋宇 邹联洪 陈芳 顾潇宵 刘协红 祝益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07期
  • 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急危重症代谢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5;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长沙 410005,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急危重症代谢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5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MI-CS)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心排血量急剧降低,从而导致各器官严重灌注不足而引起的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目前临床治疗AMI-CS的主要策略为血运重建,从而降低AMI-CS的病死率。但心肌组织缺血后复灌可导致缺血/再灌注(I/R)损伤,引起心肌线粒体功能障碍,大量活性氧(ROS)堆积。因此,心肌细胞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是心肌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融合与分裂3个方面对线粒体在AMI-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AMI-CS的防治提供新思路,识别潜在的防治靶点。

  • 标签: 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