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了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包括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院环境管理,重视呼吸道管理,加强营养支持,专科护理等。认为对ICU多重耐药病人进行严格的接触隔离和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ICU 多重耐药 感染
  • 简介:许多因素可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抗生素应用不当最终结果是选择性保留耐药能力强的致病菌即产生所谓选择压力(selectivepressure)。使用经验性策略性替换用药或周期性循环用药能减少和延缓新的耐药机制的产生,并使多重耐药菌株得到控制。

  • 标签: 下呼吸道 耐药 革兰氏阴性杆菌 抗生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全球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如何防范多重耐菌的产生,减少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是近年来卫健委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我院结合实际情况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防控,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主要阐述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心得体会。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预防与控制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防控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MDRO)的对策。方法:建立监测系统,监测MDRO感染,及时发现感染病例而制定管理措施,实施干预。结果:临床科室送检标本5068例,共检测出细菌1576株,多重耐药菌标本来自12个科室629例患者。结论:对MDRO医院感染管理持续加强,同时重视监测工作,制定防控措施是对MDRO传播有效控制且避免MDRO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对策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病人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护理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多重耐药菌病人20例,对这20例患者严格的按照护理管理制度实施隔离,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和从多个环节中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结果:研究中的20例患者并没有出现院内交叉感染情况的出现。结论:在老年病人出现多重耐药菌时,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隔离、消毒、并在无菌环境下通过应用抗生素以及多种措施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小病人之间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问题的出现。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老年病人 护理工作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分布及感染菌,探讨最佳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死率。方法 选择42例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MDR的分布及构成进行研究。结果 42 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29例好转或痊愈(69%)。11例死亡(26%),2例放弃治疗(4.7%)。住院过程中1例因医生换药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引起交叉感染,通过以上消毒隔离措施,有效控制感染传播,未再引起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加强对感染高危患者监测,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并进行隔离治疗,积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情况发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收集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128株,分析其菌株来源以及耐药性特征。结果本组12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81株(63.3%)源于呼吸道痰标本,多集中于神经外科、呼吸科、ICU等;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率;对于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多重耐药率为76.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存在多重感染,密切监测耐药性趋势,强化感染控制,以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扩散。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临床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类型、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情况,并分析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择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330例,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类型、发生率行以研究,并采用单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所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共造成180例次感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共21株、铜绿假单胞菌共31株、ESBLS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共34株、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共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为耐甲氧西林菌株共45株,其他耐药菌株11株。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患者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行以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方法、消毒隔离措施特别是执行手卫生欠到位等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形式严峻,因此在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规范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手卫生管理,以及护理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监测和控制,来降低多重耐药菌导致的高感染率。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我科室多重耐药患者的感染情况,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护理对策,以减少患者临床感染的机会,保证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方法对我科室感染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分析结果。结果5名患者平均住院36天,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时间是21天,护理人员掌握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情况良好。结论加强感染者的检测,以及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可以不断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的临床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 多重耐药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及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消化中西医科住院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12例,对其采取相应的隔离及防护,并进行健康指导。结果12例患者痊愈出院未发生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护理的首位工作是防范控制暴发流行。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 预防及控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原因,执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流程,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结果62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对于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有效控制了由多重耐药菌患者导致的院内感染的发生,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杜绝暴发流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多重耐药菌(MDRO)的出现和迅速传播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MDRO感染是医院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本文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武汉市某医院某院区入住ICU(住院时间≥48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础信息、基础疾病、各项检查结果、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等,初步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筛选出MDRO感染最终的危险因素。结果提示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MDRO感染,医务人员应合理用药,对于高危人群主动筛查,并加强对ICU患者多重耐药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及感染预防策略。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78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6种常见的耐药菌进行监测,随机分为对照组387例,观察组39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措施,观察组实施集束化预防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感染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比较两组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情况,对照组的总检出率为85.27%,观察组的总检出率为49.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情况,观察组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ICU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管理措施,主要包含键盘清洁与消毒、隔帘的清洁与消毒、床垫的清洁与消毒及枕头的清洁消毒等,能够降低ICU患者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情况与发生次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ICU;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ICU2014.1-12月送检的146份细菌培养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多重耐药菌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结果共培养出46株致病菌,其中耐药菌比例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我科2015.1-12月送检的140份细菌培养标本中共培养出26株致病菌,明显低于2014年。结论进行有效消毒隔离,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视频监控等干预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

  • 标签: ICU 多重耐药菌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我院 2019 年前三季度临床科室 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 ,探讨我院 多重耐药菌 主要 分布 及抗生素 耐药 原因,预防和控制 多重耐药菌 发生。 方法 统计 2019 年前三各季度临床科室送检标本, 分析科室前三季度检出菌数和排名前五位检出菌,统计 2019 年 1-11 月份我院多重耐药监测结果, 比较每季度检出的耐药菌株及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占比( % ),公布全院前五位耐药菌抗菌药物敏感率,提高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从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 2019 年前三季度 手卫生依从性执行率进行分析;完善我院多重耐药监测、报告、处置流程和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 结果 临床科室送检标本阳性检出率呈递增趋势,其中 ICU 在前三季度中检出菌数量最多,也是多重耐药主要分布科室。送检主要标本类型为痰、尿、血,监测得出前五位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其中耐药菌株随阳性检出率递增而递增,耐碳青霉烯类菌占比( % )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结论 临床应提高送检标本率,明确病原性诊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MDRB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心内科病房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46例经病原学及药敏试验证实MDRB临床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内科MDRB中前3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Logistics分析提示使用第三代头孢、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与MDRB感染密切相关。结论使用第三代头孢、合并CHF、合并AMI、合并糖尿病与MDRB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