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的伪膜性肠炎1例报告

/ 1

多重耐药的伪膜性肠炎1例报告

赵娟

赵娟(山东青岛胶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山东胶州266300)

【中图分类号】R5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181-02

【关键词】伪膜性肠炎抗生素

1病例介绍

患儿,男,11岁,因发热、皮疹11天入院,患儿生后16个月时因发育落后在北京市天坛医院诊断为“脑瘫”,具体治疗方案不详。2年前因恐惧、幻视、诊断为“癫痫”,口服鲁米那、拉莫三秦、托泰、丙戊酸钠,20天前因家长过快加用拉莫三秦后,周身长有皮疹并日趋加重伴发热,在青岛市儿童医院应用头孢呋辛、阿奇霉素7天无效。于2012年5月14日入我院。入院后查体:口腔内有大量的白色附着物、周身散在皮疹,经对症处理后皮疹消失。入院后第4日出现严重的腹泻日达40-50次,呈绿色水样便和洗肉水样便、持续的高热肉眼下见有伪膜样大便多次,大便培养及大便的菌群分析阴性菌和阳性菌少许,始未培养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血白细胞、CRP增高。鹅口疮反复发作。5月24日再次大便涂片示;可见G+杆菌,菌体粗大、似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给予静滴万古霉素(稳可信)250mg,每日2次、肠外支持营养、免疫抑制剂、口服甲硝唑、巴曲停、培菲康、大呋康、思密达对症治疗,先后停用头孢美唑、美洛培南等抗生素。鹅口疮好转。腹泻次数较前减轻但便血较前加重,考虑患儿是过敏体质可能对万古霉素、甲硝唑过敏,反复大便涂片示:可见G+杆菌,菌体粗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停用万古霉素、甲硝唑后血水样大便减轻,但腹泻加重,反复对万古霉素、甲硝唑调整剂量。复查颅脑MRI和3年前的比较呈进行性加重并脱髓鞘改变。由于经济原因家长放弃治疗。出院后5日患儿死亡。

2讨论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G+专性厌氧菌,多数菌株不产毒,它存在于肠道微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极度下降时,如肿瘤、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多种光谱抗生素用后产生菌群失调时,产毒的细菌株可引起伪膜性肠炎。多数细菌对万古霉素、甲硝唑、替硝唑等较敏感。本病例出现在癫痫药过敏并感染、免疫力低下、脑瘫患儿,血象和CRP较高。大量光谱应用抗生素后产生的菌群失调,使产毒性细菌株引起出血性溃疡性肠炎。此患儿情况特殊,万古霉素在肠道中不易吸收并加重肠道出血。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对万古霉素、甲硝唑敏感,口服活性菌、思密达等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