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 60 例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治疗 的 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 分成 对照和观察两组各 30 例,在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强化护理干预, 将最终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 结果:护理后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 及 相关卫生指标合格 率均 得到显著提高 , 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中采用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几率,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在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应用细节护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临床 纳入我院 2016年 3 月至 2017 年 3 月需要血液透析 患者 76 例,依据 随机排列方 法, 分为对照组( n=38 )和观察组( n=38 ),对照组采取 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 细节 护理,并比较 两组患者 护理满意度和置管感染发生 情况。结果 观察组 患者 经相关护理后置管感染发生情况明显少于 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 P< 0.05)。结论 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的 临床影响较好,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临床疗效 置管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术后感染风险的方法。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1月入院进行手术的患者 11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的伤口感染低于对照组,且对比之后发现 P值 <0.05,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后的患者采取手术是护理干预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感染情况,还能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方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上半年我院因消毒灭菌不合格所导致的院内感染病历资料, 2018年下半年于消毒供应室进行细节管理,统计分析干预前后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各个科室的满意度,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室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显著上升,患者院内感染率显著下降,各个科室满意度显著上升,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科室的满意度,并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细节管理 院内感染 科室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对 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积极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某中医院 ICU病房 2017 年 5月— 2018 年 11月 71例肺部感染患者,根据其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比较 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时间为( 5.23±2.14) d,对照组患者 ICU住院时间为( 8.66±3.62) d,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71%,明显低于对照组( 25.0%),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 ICU病房肺部感染患者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 ICU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148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 者 ,按照数字随机表法 分为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方法),每组均为 74 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总满意率。 结果:实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05),实验组对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医院感染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下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对术后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手术室内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通过加强手术物品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理念,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的监管措施,减少感染途径。结果:我院自加强手术室内控制管理后,行手术治理的患者手术感染率明显降低,手术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强手术室的科学管理及严格、有效控制,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进行指导干预,加强心理辅导,多方面了解患者心理、生理需求,对降低术后感染的至关重要。

  • 标签: 护理干预 术后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 6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可能引起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作统计分析比较,同时为避免问题的严重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感染问题的预防工作。结果:年龄因素、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是导致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在生活质量方面,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89.87±3.34)分显著高于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 80.42±2.96)分,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并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年龄因素、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是导致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只有对患者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才能有效做好患者颅内感染问题的预防工作,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开颅手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针对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手外伤伤口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本院收治 137例手外伤患者,采集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 137例标本中分离革兰阴性菌 73株,革兰阳性菌 64株。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革兰阳性菌中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 P<0.05)。 革兰阴性菌中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唑林的耐药性最高(P<0.05)。 结论:手外伤伤口感染细菌多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的耐药性比较严重,临床应加强手外伤伤口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

  • 标签: 手外伤 伤口感染 病原菌检测 耐药性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本文主要对两种护理模式于脑卒 中 的效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循证护理的价值展开研讨。 方法: 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 50 例本院在过去一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我科对这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病人实施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这例病人进行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的管理,重视营养支持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 经过医务人员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严密控制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感染的传播。结论 对这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感染的病人实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在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通过临床检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 2018年 7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 743例患者,通过胶体金法对感染情况进行检查,计算检查阳性率,评价诊断价值。结果: 743例患者检查阳性率为 16.69%; 0~ 1岁阳性率为 7.69%; 1~ 4岁阳性率为 17.22%; 4~ 8岁阳性率为 20.98%; 9~ 12岁阳性率为 22.86%。说明随着年龄的升高,检查阳性率越高。结论:临床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通过胶体金法进行检验,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布,选择相对应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具有显著的检查阳性率,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检验 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实施预警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警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支原体感染肺炎 预警护理 干预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实施病原性细菌检验的结果,探讨病原菌的分布以及其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2020年下半年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且年龄>60岁患者102例纳入本研究,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后分离并培养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药敏测验,总结病原菌分布比例及其耐药性。结果:采集的102株细菌中,共检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屎肠球菌10株、肺炎链球菌5株)、革兰氏阴性菌54株(铜绿假单胞菌19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10株、大肠埃希杆菌7株)、真菌15株(白色假丝酵母菌8株、毛霉菌7株)。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三种阳性菌均对青霉素耐药性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耐药性72.22%、屎肠球菌株耐药性60.00%、肺炎链球菌株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氨曲南、氨苄西林等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性在16.67%至100%间,尤以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铜绿假单胞菌株耐药性100.00%、肺炎克雷伯菌株耐药性91.67%、鲍曼不动杆菌株耐药性94.00%)。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导致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罪魁祸首,为最主要的致病菌,临床治疗应结合患者病原细菌检验结果合理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以降低耐药性,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 标签: 老年呼吸道感染 病原细菌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风险管理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感染科在2021年1月至2021年收治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分组法分为管理组(n=49)和常规组(n=49),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管理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分析对比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管理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护理满意率为95.92%,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77.55%,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在感染科实践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感染科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探讨老年呼吸内科ICU病区感染管理小组,通过ICD和ICLN对医疗护理数据填写、感染预防、应对措施、效果评价的执行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建立感染管理台账清单并逐日进行更新,重点利用临床科室感染监控记录手册、“三大管”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记录手册的规范填写,医务人员及辅助人员提升感染控制经验,不断完善个体化护理措施,有效降低ICU感染风险。

  • 标签: 老年患者 感染管理 台账清单 ICD ICLN 辅助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