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41月1日,为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百诞辰。程先生所创造的程派艺术,独树一帜,风靡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仍传唱不衰,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探讨程先生的艺术思想和成功经验,对于21京剧之发展,大有启迪。本文从京剧艺术之功能、传统的继承与革新、京剧与地方戏、京剧与西方戏剧、京剧与观众、京剧与人才等方面,阐述了程先生的美学见解和创作实践,联系和对照当前京剧现状,提出发展21京剧的一些建议和设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程砚秋 21世纪 京剧 程派艺术 美学观念 功能
  • 简介:20末,在二胡音乐教学领域中,新的教材和理论书籍的大量出现以及教学手段的突飞猛进,使二胡教学呈现出系统化、完善化、理论化、科技化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特别是普及化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二胡教学在内容和辅助手段方面也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促使二胡教学更得以多元化的发展,也对未来二胡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 标签: 二胡音乐 二胡教材建设 二胡教学理论 二胡比赛
  • 简介:20末、21初,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同时新中国又刚刚度过五十大庆,所以关于总结、回顾一百、五十的文章特别多,而且各有不同的观点。在戏剧方面也是如此。笔者曾在《戏曲理论在近现代的曲折进程》、《五十来戏曲理论与实践》和关于戏曲与话剧的比较等文章中,谈过自己的看

  • 标签: 中国戏剧 傅谨先生 先生商榷
  • 简介:本文基于心理、理论、实践三者不同音高概念,从心理、理论、实践三种律制1理念出发,利用GMAS2音乐分析系统软件,对苏北唢呐班的主奏乐器“唢呐”进行测音分析。研究表明,20苏北民间唢呐的“实践律制”经历了“模糊律制”到“近十二平均律”的变迁。变迁主要原因:1.“近均孔”唢呐的淡出与“非均孔”唢呐的淡入;2.传统曲牌的渐失与流行歌曲的涌现;3.西洋乐器、电声设备的冲击与艺人专业学习的推动。

  • 标签: 苏北民间唢呐 实践律制 变迁 模糊律制 近十二平均律
  • 简介:17是西方歌剧发展史上重要的一,而威尼斯歌剧乐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以威尼斯歌剧乐派与蒙特威尔第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视角,不仅探讨了17威尼斯歌剧院的建成带来的歌剧环境的历史变化,同时对威尼斯乐派与蒙特威尔第之间的创作关系进行有益的深入探讨。

  • 标签: 威尼斯歌剧乐派 17世纪威尼斯歌剧院 蒙特威尔第
  • 简介:本文从20前辈音乐家萧友梅、王光祈、黄自、陈仲子、吕骥、李绿永等提出的"国民乐派"音乐观,及其在探索和学习西方"国民乐派"过程中,使新中国音乐创作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在西方音乐肌体基因排列中植入中国音调的基因;另一种是中国音乐肌体与西方音乐骨架相结合.经百实践,虽然第二类作品更具有生命力,但却没有实现中国音乐立于世界之林的理想,因此,笔者提出三点思考以使中国音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 标签: 西方音乐 中国音乐创作 20世纪 音乐融合 创作模式 音乐观
  • 简介:荷兰的人类学家伊拉兹马斯(Erasmus,1466—1536)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国家中的年轻人所接受的教育上”。今天,世界经济的发展开始以知识为基础、以思想理念为中心,这要求年轻人不仅要拥有一定的学识,还要具备创新思考的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事灵活的能力以及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经济与社会的未来发展关键在于教育,教育能够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 标签: 艺术教师 人际交流能力 素质 小学 人的全面发展 世界经济
  • 简介:对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研究始于2080,改革开放以后。大致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与深化阶段。其研究范畴主要包括调查与对策研究、传统音乐与西方教学法实践研究、特定教师与学生群体研究等方面。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发生机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逻辑起点、研究成果转换等的分析,对21我国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研究现状进行评价。

  • 标签: 农村 音乐教育 研究述评
  • 简介:本文通过对16意大利早期牧歌大师阿卡尔特之代表作《洁白温柔的天鹅》的音乐分析,阐释了这首牧歌为了贴切、细腻地表达诗歌内涵,在绘词法、织体、和声、终止式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音乐特征,体现了该作品在16意大利牧歌早期创作中所具有的典范意义。

  • 标签: 阿卡代尔特 意大利牧歌 《洁白温柔的天鹅》 绘词法 织体
  • 简介:本文论述了二十世纪九十戏曲创作名著改编剧目的成果与缺失,通过对、、、以及南戏改编工程等名著改编剧目的具体分析,探讨了当代戏曲名著改编作品在创作上的两大主要要点:还原与重塑.无论是还原抑或重塑,需要尽量展示出戏曲艺术本体的魅力,同时,在原著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与需要的作品.

  • 标签: 戏曲创作 名著改编 还原 重塑
  • 简介:在花雅之争中脱颖而出的京剧,至民国年间发展到高度繁荣的时期。与京剧表演红遍南北的情形不同的是,由于承袭了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对京剧音乐的记录鲜有为之。通观20流传至今的京剧曲谱,其记写方式主要有工尺谱、简谱和五线谱三种谱式。

  • 标签: 京剧表演 20世纪 曲谱 天水 谱曲 中国传统音乐
  • 简介:<正>20是一个新与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交织和冲突的时代。传统戏曲的遭际也是起落跌宕,充满了时代和政治色彩。这一特征贯穿了整个世纪,使它成为时代和政治社会的晴雨表。戏曲的学术研究也经历了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和关注区域。20之前的戏曲研究属于古典研究范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古典研究 林传甲 政治色彩 中国戏曲史 戏剧学
  • 简介:20075月24日至26日,川昆抢救继承展演暨中国地方戏与昆曲论坛在成都举行。这次展演和研讨活动标志着川昆以自己的抢救继承和深厚积淀赢得人们的重新审视,开辟了昆曲与地方戏研究的新领域。本刊从会议收到的二十余篇论文中选取与川昆有关的若干篇,辟为专栏,以飨读者。

  • 标签: 世纪初 昆曲 川剧艺术 四川省 川剧高腔 抢救
  • 简介:16俄罗斯多声部仪式(合唱)音乐中反映出的有关起源、背景等情况,以及作品在声部组合形态上的三种表现(可概括为支声式、依附式和对比式三类),是为世界范围内早期多声音乐中保存较为完整,发展线索较为清晰并具有特色的资料。三类形态在体现各自不同特征的同时,又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此外,作品的和声方式,包括了调式背景、不协和音状态、声部进行与低音形态、终止式等几方面,亦形成独具一格、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尤其是不协和音的手法与作用,有着令人深思的特色。俄罗斯在这时期的仪式音乐,不仅反映了俄罗斯早期多声音乐的成果,亦在一定程度上披露、显示了早期单声部音乐往多声部音乐迁移、变化过程中声部形态与和声方式的演变规律。作为早期多声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单声音乐向多声音乐演化过程中保留较为完整、最初线索比较清晰的历史数据,虽然这些作品在产生时期上要大大晚于西欧同类作品,却由于其作品的实证价值(西欧最初的多声乐谱,实质为理论范例,很可能存在了更早的实例却未能得知)而引人注目,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 标签: 俄罗斯 多声部仪式音乐 16世纪 早期合唱曲 声部形态 和声方式
  • 简介:19274月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红色政权。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简称苏区,从1927至1937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革命”,实行红色割据,在农村先后建立了十几个苏维埃革命根据地。苏区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是: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动民众,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统一战线的抗战教育方针。其总的精神是文化教育为全面、持久的抗日战争服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提高人民的文化与民族觉悟,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一、土地革命时期鉴于苏区当时的实际情况,苏区政府将发展小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任务。这一时期,为了规范根据地学校教育,苏区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学校教育纲领、教育方针、课程设置的法规文件,其中某些文件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有关事项作了具体的规定。在19319月23日通过的《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文化问题议案》中,规定了“唱歌”课是初小十门课程之一,每次授课时间为50分钟;此时期的音乐课被称为唱歌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唱歌。193...

  • 标签: 中国学校 发展概况 学校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