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携带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基因突变的玻璃体淀粉变性患者基因突变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可疑玻璃体淀粉变性患者10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眼科和全身体检。抽取患者及家属外周静脉血各4 ml,提取全基因组DNA,用PCR扩增TTR基因的4个外显子,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Sanger测序。利用在线分析软件对可疑基因变异致病性进行预测,并在正常人数据库中查看可疑基因变异的等位基因频率。利用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共分离分析。将5例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采集的玻璃体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刚果红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8例患者中发现6种已知TTR基因杂合错义突变:p.V30A、p.K35N、p.L55R、p.Y69H、p.G83R和p.Y114C,分别位于蛋白β折叠股及β发卡区结构域。8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1.9±8.9)岁,所有患者玻璃体内可见致密灰白团块状或条索状混浊。5例患者玻璃体标本涂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絮状粉染无结构物质,1例患者刚果红染色阳性。8例患者中,6例合并外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或听力异常。结论β折叠股C是TTR基因常见突变所在蛋白区域,p.G83R突变是中国人群玻璃体淀粉变性的突变热点,TTR基因检测可用于玻璃体淀粉变性与其他原因导致玻璃体混浊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家族性淀粉样多发神经病变 甲状腺素转运蛋白基因 基因突变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最常见的RNA表观遗传修饰,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甲基转移酶蛋白14(METTL14)是催化m6A修饰的主要甲基化酶之一,参与调节RNA剪接、翻译及降解等生物学进程。最新研究表明METTL14不仅通过多种分子机制调控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而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及抗肿瘤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深入了解METTL14在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及泌尿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基于m6A修饰的肿瘤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标志物及药物治疗靶点。

  • 标签: 肿瘤 N6-甲基腺嘌呤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 信号通路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致心脏淀粉变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或心内科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致心脏淀粉变的患者1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17例患者发病年龄为(61.4±8.6)岁,胸闷、气短11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4例;心悸3例,晕厥3例,乏力6例,下肢水肿10例。肢体导联低电压8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7例,假性坏死性Q波6例,T波低平或倒置6例,QT间期延长2例。双心房增大12例,室间隔厚度(14.32 ±2.32)mm,左室后壁厚度(13.59 ±2.35)mm,左室内径(41.05 ±3.11)mm,左室射血分数(52.41 ±9.71)%。10例患者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钆剂延迟强化。13例住院期间进行化疗,随访死亡9例。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致心脏淀粉变患者发病年龄较晚,多伴有心血管系统症状及体征,心肌损伤标志物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影像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心脏淀粉样变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淀粉变性病是由蛋白异常折叠后形成不溶性β-片层构型的淀粉物发生异常沉积的一类代谢病,肾脏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诊断主要依赖肾穿刺病理活检。肾淀粉变性病的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病因学诊断及分型困难,无统一的病理学分级系统,临床缺乏有效的干预治疗。本文将对肾淀粉变性病的病理表现、诊断及分型分级予以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肾淀粉样变性病 病理诊断 分型 病理分级
  • 简介:摘要淀粉变性临床罕见,可累及心、肝、肾、周围神经、胃肠道及皮肤软组织等多种器官。其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现报道1例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的轻链-λ型原发性淀粉变性,以期加强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 标签: 肝淀粉样变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在鉴别两种常见类型心肌淀粉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并行CMR检查的CA 57例,并将其分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肌淀粉变性(cardiac light-chain amyloidosis,AL-CA)(37例)、转甲状腺素蛋白型心肌淀粉变性(cardiac transthyretin-related amyloidosis,ATTR-CA)(20例)两组,通过评估两组的延迟强化特点及范围(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细胞外容积(extracellular volume,EC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整体和各水平(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3D左心室径向应变率(radial strain rate,RS)、轴向应变率(circumferential strain rate,CS)、纵向应变率(longitudinal strain rate,LS)等功能参数,从而了解两组在形态、功能及组织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1) ATTR-CA组在右心室LGE (χ2=12.10,P<0.01)、心房LGE (χ2=16.34,P<0.01)、透壁性LGE (χ2=12.98,P<0.01)、QALE (query amyloid late enhancement)评分(χ2=128.50,P<0.01)均高于AL-C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心内膜下LG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9)。(2) ATTR-CA组在基底段ECV值(t=-2.51,P=0.02)、中间段ECV值(t=-2.13,P=0.04)、平均ECV值(t=-2.15,P=0.04)均高于A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心尖段ECV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15)。(3) ATTR-CA组的左室心肌整体(t=2.97,P<0.01)及基底段(t=3.43,P<0.01)、中间段(U=200.50,P<0.01)、心尖段(t=2.38,P=0.02) LS均高于A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L-CA和ATTR-CA的左室心肌整体(U=243.50,P=0.06)及基底段(U=315.00,P=0.53)、中间段(U=294.50,P=0.32)、心尖段(U=254.5,P=0.09) 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CA和ATTR-CA的左室心肌整体(t=1.45,P=0.15)及基底段(t=0.52,P=0.60)、中间段(t=1.02,P=0.31)、心尖段(t=1.70,P=0.09) C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相对心尖纵向应变(relative apical sparing of longitudinal strain,RAS-LS)之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54.5,P=0.09)。结论CMR在CA分型中存在一定价值,ATTR-CA在LGE范围、QALE评分以及ECV值均高于AL-CA,但左室心肌整体和各节段LS却高于AL-CA。

  • 标签: 心脏磁共振 心肌淀粉样变性 分型 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性 转甲状腺素蛋白型淀粉样变性 心肌应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FLC)检测在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肌淀粉变性(AL-CA)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确诊为AL-CA且有完整sFLC数据的30例患者,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Mayo2012分期确定受累轻链与非受累轻链差值(dFLC)的界点并分组评估患者预后。结果30例AL-CA患者中位年龄57岁,男女比例21∶9。λ型淀粉变22例(73.3%),累及肾脏者17例(56.7%)。30例AL-CA患者的中位dFLC为162.9(57.9~401.6)mg/L,高dFLC组的B型利钠肽(BNP)水平较低dFLC组高(3 966 ng/L对2 142 ng/L,P=0.005),中位生存时间缩短(15个月对47个月,P<0.001)。以Mayo2012分期所规定的dFLC=180 mg/L为界值将患者重新分组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高dFLC组较低dFL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仍缩短(22个月对40个月,P=0.001)。以κ型和λ型患者的κ/λ轻链比值中位数为界值,将κ型sFLC比值<3.79和λ型sFLC比值≥0.06归为低sFLC比值组,反之为高sFLC比值组,两组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高sFLC比值组较低sFLC比值组中位生存时间缩短(25个月对37个月,P=0.021)。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dFLC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其中高dFLC(dFLC>162.9 mg/L)组的死亡风险是低dFLC(dFLC≤162.9 mg/L)组的12.13(95% CI 2.98~49.30,P<0.001)倍。结论sFLC检测能够有效地提示AL-CA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血清游离轻链 淀粉样变性 心肌 预后
  • 简介:摘要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变性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疾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尤其当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时,给及时诊断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报道1例AL型淀粉变性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患者资料,给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系统性轻链
  • 简介:摘要淀粉变性是一类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不同来源的错误折叠蛋白片段在器官内沉积。淀粉变性可累及心脏,称为心肌淀粉变,且病变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心肌淀粉变类型主要为原发性免疫球蛋白轻链型(light-chain amyloidosis,AL)和遗传性甲状腺素转载蛋白淀粉变(transthyretin-related amyloidosis,ATTR),而不同类型的淀粉变的治疗手段及预后也不相同。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心肌淀粉变尤为重要。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具有多模态、多参数成像特点,不仅能早期发现心肌淀粉变的形态及功能异常,还能准确评判心肌组织学特征及微循环改变,为疾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笔者将对心肌淀粉变性的CMR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脏磁共振 心肌淀粉样变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抗Kelch蛋白11(KLHL11)抗体相关脑炎是一种与睾丸精原细胞瘤相关的副肿瘤性菱脑炎,少数可出现边缘脑炎症状。眩晕、听力损失、耳鸣是该病患者常见而独特的临床症状。其治疗方式包括免疫治疗、对症治疗以及针对合并肿瘤患者的抗肿瘤治疗。为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笔者现围绕抗KLHL11抗体相关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等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Kelch样蛋白11 脑炎 精原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洲爪蟾驱动蛋白蛋白2靶蛋白(TPX2)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分析TPX2表达与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5例乳腺癌组织及69例癌旁组织中TPX2的表达,比较两组TPX2表达率的差异,以及TPX2的表达同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PX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54.8%比11.6%,χ2=9.358,P<0.05)。TPX2的表达与肿瘤较低的分化程度(P<0.05)及ER表达(P<0.05)明显相关,与患者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无明显相关。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TPX2蛋白表达水平高的患者预后较低表达的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ER)与TPX2是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TP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TPX2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表现出较差预后,表明TPX2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并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 标签: 乳腺癌 非洲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2靶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国内报道首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泛发性苔藓状皮肤淀粉变。患者男,70岁,躯干、四肢广泛丘疹伴瘙痒23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右胫前、双上臂外侧见弥漫性粟粒至绿豆大小褐色半球形丘疹,质硬。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未见异常。下肢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乳头可见均一红染的团块状物质。免疫组化刚果红染色阳性。瘙痒数字量表评分10分。诊断:泛发性苔藓状皮肤淀粉变。治疗:皮下注射度普利尤单抗,首次600 mg,之后每2周注射300 mg。治疗第2周时,瘙痒即明显缓解,14周时皮损开始明显消退,18周时前胸、腹部皮疹基本消退,腰背部、四肢皮疹明显消退。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苔藓状淀粉样变 瘙痒症 度普利尤单抗 治疗
  • 简介:摘要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变是淀粉变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表现为多器官受累,进展快,预后差,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许多患者因不能及时诊断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期诊断及确定受累范围是临床关注重点。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核医学显像可对AL型淀粉变进行无创性诊断,并在患者的危险分层、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尤其是淀粉物质特异性显像剂,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该文总结了核医学显像方法在系统性AL型淀粉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免疫球蛋白轻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肝淀粉变性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病理发病部位同为肝窦周隙,影像学表现相似,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肝淀粉变性及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北京佑安医院2009-2019年经病理诊断的11例肝淀粉变性和20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其差异。结果(1)肝淀粉变性的典型临床特征是巨肝、肝功能损害轻微但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adase,GGT)显著升高,国内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多有服用土三七病史,临床多以黄疸伴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障碍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增高为主要表现。(2)影像学检查:①超声肝弹性成像检查中肝淀粉变性肝实质硬度极高(≥75 kPa),显著高于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硬度[(44.65±19.01) kPa];②MRI上肝淀粉变性T2WI像肝实质信号均匀、细腻,肝“纹理”减少;增强扫描肝实质强化程度减低且强化峰值延迟,静脉期肝实质呈“窗凌花”改变,可同时伴有脾脏或肾脏的低血流灌注征象。而肝窦阻塞综合征T2WI像肝实质信号不均匀增高,可见不规则片状或呈“云絮”状稍高信号影;增强扫描门脉期肝实质可呈现地图样强化及环绕三支肝静脉的“三叶草”强化,延迟期肝实质强化范围较门脉期进一步增大;③肝淀粉变性肝动脉及门脉主干管径大于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P<0.05);两者病例影像的共同点是静脉期三支肝静脉不显影或显影纤细。结论肝淀粉变性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可利用这些差别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肝淀粉样变性 肝窦阻塞综合征 影像特征 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芬兰型家族性淀粉变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对2020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1例芬兰型家族性淀粉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对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唇腺、直肠及皮肤活组织检查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患者为60岁女性,50岁出现左侧面瘫,55岁出现右侧面瘫及口唇增厚,56岁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体检可见相应脑神经受累体征及皮肤菲薄光滑等改变。裂隙灯显示角膜呈晶格改变。电生理结果显示双侧腕管综合征;双侧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形分化欠佳,潜伏期延长,双侧C7以上、T12以上至双顶皮质深感觉传导通路障碍。3个部位的活组织检查均提示腺体周围基底膜及血管壁存在淀粉物质沉积。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凝溶胶蛋白(GSN)基因的4号外显子存在c.654G>T杂合突变,相应蛋白187位点由天冬氨酸变为酪氨酸(p.D187Y)。结论芬兰型家族性淀粉变性患者以进行性多脑神经病变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晶格角膜病变和皮肤改变,可伴视神经及深感觉上行传导通路电生理异常,并存在GSN基因D187Y突变。

  • 标签: 淀粉样神经病,家族性 突变 角膜营养不良,遗传性 活组织检查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变性家系的3例患者的GPNMB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对先证者行高通量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致病基因变异,并通过Sanger测序对家系内成员是否携带变异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及其哥哥、妹妹GPNMB基因的第5外显子均存在c.565C>T(p.Arg189X)纯合无义变异,其变异后蛋白发生截短进而蛋白功能丧失。父亲携带c.565C>T(p.Arg189X)杂合变异,母亲因死亡无法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c.565C>T变异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3+PM2+PP1+PP3)。结论GPNMB基因第5外显子c.565C>T(p.Arg189X)纯合变异可能为该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变性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拓宽了GPNMB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性 GPNMB基因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二肽基肽酶蛋白-6(DPPX)抗体相关脑炎是一种由血清和(或)脑脊液中DPPX抗体介导的新型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体重下降和(或)胃肠功能障碍(主要为腹泻)、认知-精神异常和中枢神经过度兴奋三联征为本病的典型表现,脑磁共振成像多无特异性改变,免疫治疗可改善症状但容易复发。

  • 标签: 脑炎 腹泻 二肽基肽酶样蛋白-6抗体 过度惊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99Tcm-焦膦酸盐(PYP)显像在心肌转甲状腺素型淀粉变(ATTR)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因疑诊心肌淀粉变于北京协和医院行99Tcm-PYP显像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53.4±13.0)岁]患者,利用视觉评分及半定量方法[心脏/对侧比值(H/CL)],对照心肌或其他部位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结果及基因检测结果,判断该综合分析方法对心肌ATTR的诊断价值。结果17例患者中有5例视觉评分为2~3分,H/CL≥1.5,诊断为阳性,后续活检或基因检测为阳性,确诊为ATTR;4例患者基因检测为阳性但无心脏症状,视觉评分0~1分,H/CL<1.5,考虑患者年龄较轻,体内淀粉物质沉积尚未引起脏器病变;另有8例显像阴性患者视觉评分为0~1分,H/CL<1.5,其中2例后续穿刺活检证实为轻链型淀粉变(AL),3例临床诊断为AL,余3例基本除外ATTR。99Tcm-PYP显像诊断ATTR心脏受累的准确性为11/11。结论99Tcm-PYP显像有助于无创地诊断心肌ATTR。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心肌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焦磷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