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确保监护仪临床使用安全,应定期校准其指标,包括能量释放准确性、充电时间、充放电频率、同步延迟时间等,分析仪用于完成这些项目的校准。

  • 标签: 除颤监护仪 校准 注意事项
  • 简介:目的分析单线圈和双线圈电极临床疗效的区别。方法从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VIP,CNKI数据库收集与所有与单线圈和双线圈电极临床效果比较有关的文献,由两位评价者按照相关限定条件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3项临床研究627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有6项是随机对照试验,其余为非随机对照试验。阈值测试结果提示单线圈组阈值高于双线圈组(95%CI0.2~1.29;P=0.007)且单线圈组高阈值发生率高于双线圈组(95%CI1.29~5.08;P=0.007),单、双线圈组室速/室颤时心律转复(ICD)一次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95%CI0.96~1.05;P=0.81),单线圈组总病死率略高于双线圈组,但是差异不显著(95%CI0.75~1.26;P=0.85),单、双线圈组电极故障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95%CI0.48~18.44;P=0.24)。结论单线圈电极在阈值测试中的阈值高于双线圈电极,同时单线圈电极高阈值的发生比率高于双线圈组,两者在室速/室颤时一次成功率、总病死率、电极故障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研究有6项为非随机对照试验,仍需一定量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除颤 单线圈除颤电极 双线圈除颤电极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对不同构型的螺旋电极旋入及拔出犬心肌的急性力学行为进行测试,为心肌/电极界面的数字建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用犬麻醉后,开胸直视下暴露心腔,将不同头端构型的螺旋电极垂直旋入心肌,通过特殊设计的力学传感记录电极头端的轴向及扭转受力情况,对比包括心房、心室共11个位点的差异情况;随即将旋入电极以外力强制拔除,记录受力-时间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排除间断施加力量的影响,电极旋入过程的扭矩曲线接近指数曲线,平均扭矩分布范围为0.0003至0.0015,不同构型的电极有明显不同;拔除位点受力以左心室外膜、右心室游离壁、HIS束区域最大,同时可见到明显的不均质性.结论螺旋电极旋入及拔出心肌的受力情况随植入位点、电极头端构型等而不同;心室的受力明显高于心房,其中最牢固位点分别为左心室外膜、右心室游离壁及希氏束.

  • 标签: 螺旋电极 力学研究 螺旋电极旋入 心肌 起搏 除颤
  • 简介:摘要有证据支持心室纤(VF)引起的心脏性猝死,它的生存率和时间的重要关系为,随着的延迟,其生存率以分钟为单位递减。已经量化了大量时间和生存率的关系。仪是技术实施的载体,它的功效和对人体的损害直接影响的效果,我中心采用的美国ZOLL仪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其先进性和更好的效果。

  • 标签: 院前急救 ZOLL除颤仪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作为医院中的一个必备设备,正确的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处于备用状态,是仪使用和维护中需要重点内容。因此,当前有必要在准确了解除仪规范化维护方法的同时,了解对应的保养工作流程。通过更加有效的做好仪日常管理工作,保证能够维持正常功能,为更好的辅助医疗 工作提供一定支持。

  • 标签: 除颤仪 规范化维护 保养流程
  • 简介:摘要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S-ICD)适用于无法通过传统静脉方式植入导线的患者。2020年美国心律学年会上公布的PRARTORIAN研究和UNTOUCHED试验进一步证实了S-I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尽管我国应用起步较晚,国内同仁一直积极开展S-ICD临床应用,以累积相关循证依据。我们应紧跟科学发展的步伐,继续推广S-ICD在国内的应用,希望更多有适应证的心脏性猝死高危风险患者因此获益。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临床应用 述评
  • 作者: 戴研 陈柯萍 于海波 李若谷 许静 赵玲 范洁 李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沈阳 110016,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200300,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30022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65003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昆明 650034,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外科,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二级预防适应证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发病急救情况、植入型心律转复(ICD)植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国内20家三甲医院选取满足ICD植入二级预防适应证的住院患者共389例进行了问卷调查,年龄(57.6±15.8)岁,男269例(69.2%,269/389),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发病急救情况及接受ICD治疗情况,并分析学历、医保状况以及心功能分级等因素对ICD植入情况的影响。结果389例患者中342例(87.9%,342/389)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发作。222例患者发病有目击者,其中112名(50.5%,112/222)目击者打电话给急救系统,急救中心达到现场的平均时间为(23.0±18.5)min。最终植入ICD患者305例(78.4%,305/389),未接受ICD治疗84例;其中30例(35.7%,30/84)患者为经济原因。与未植入ICD组相比,植入ICD患者年龄较大,心功能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两组间患者的医保情况也有显著差异,植入ICD组有医保比例高(96.2%比81.3%,P<0.05),且医保报销金额明显增多(5.41万比2.69万,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及当地医保的支付金额与患者接受ICD治疗显著相关。结论国内的急救反应体系中存在急救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对满足ICD植入二级预防适应证的患者,尽管植入ICD的比例有所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低仍然是制约ICD植入的重要原因。

  • 标签: 二级预防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肺复苏联合自动体外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样本为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70例心搏骤停患者,根据不同的急救方式分为两组,A组接受心肺复苏联合人工体外,B组接受心肺复苏联合自动体外,分析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B组的成功率以及心肺复苏成功率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中应用心肺复苏联合自动体外可以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除颤器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比较不同病因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CRT-P)长期生存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首次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收集患者术前临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基线资料,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为临床复合事件的发生。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CM)组及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组。比较ICM组及NICM组患者累积生存曲线(全因死亡率、无临床复合事件生存率),并用运用Cox回归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病类型、CRT类型、糖尿病及心房颤动合并症情况,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及主成分回归法探究CRT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214例患者,年龄(62.04±10.69)岁,其中女50例(23.4%,50/214),ICM组89例(41.6%,89/214),NICM组125例(58.4%,125/214)。中位随访32个月,共有57例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Log-rank检验显示,在ICM组中,植入CRT-D患者的生存率高于CRT-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然而在NICM组患者中,不同CRT类型患者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对所有患者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高龄(>70岁)及LVEF与全因死亡率相关。采用因子分析法及主成分回归法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CRT类型是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OR=1.486,95%CI 1.06~2.09,P=0.023)。结论ICM心衰患者,CRT-D与其长期生存改善相关,而在NICM心衰患者中不存在或减弱。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缺血性心肌病 非缺血性心肌病 全因死亡率 远期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植入型心律转复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为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42例植入型心律转复术后的患者,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其一般情况,对疾病和起搏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调查对象对合理膳食的知晓率最高,为80.95%;对发生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知晓率最低,为23.81%。结论心律转复植入术术后患者总体对疾病和起搏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够,自我管理能力较低。

  • 标签: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自我管理 调查分析
  • 简介:我们对两例纯静脉途径安置埋藏式自动复律(AICD)的病人作了长期追踪研究,发现AICD能准确地识别室速和室颤,并能成功地进行转律和。奎尼丁能有效控制室性心动过速,减少AICD的放电次数。故经非开胸途径植入AIC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方法,联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AICD的放电次数。

  • 标签: 埋藏式心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 经静脉 随访 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
  • 简介:自行设计仪日常功能检测核查单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由当班护士每日根据核查单项目检查仪功能及辅助物品完整情况,并填写核查单。使用仪日常功能检测核查单后,提高了仪及辅助物品的完善率及护士每日规范检查仪的执行率,缩短了准备时间。

  • 标签: 除颤仪 核查单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院前急救中采用迈瑞仪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2-2020.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总计92例。在患者的施救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急救方案,按照急救措施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措施,研究组在急救的过程中采用迈瑞仪,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采用迈瑞仪进行急救的研究组患者5分钟、10分钟、15分钟心肺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在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中出院存活率更高,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措施中加强使用仪可显著提高急救成功率,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除颤仪 院前急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仪作为手术室中必备的急救仪器,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给予患者心脏较强的脉冲电流,以便达到消除患者心律失常、恢复其窦性心律的目的。由于仪多用于临床急诊与抢救,其设备状态与稳定性具有较高的价值与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若仪在手术途中发生故障或失灵,将导致无法对心脏病患者进行及时抢救或抢救中止,从而对患者自身安全带来一定威胁。因此,医院日常应加强对仪的维护与保养,防止其在抢救过程中发生故障。

  • 标签: 除颤仪 规范化 维护 保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门市区120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掌握电术现状,为全市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自动体外仪(AED)配备现状、120急救车仪配备现状、人员培训现状、急救人员对电术掌握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江门市区公共场所均没有配备自动体外仪(AED);江门市区120急救车均没有配备自动体外仪(AED),仅配备手动监护仪;被调查医院有70%的医院有对本单位的急救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计划;基层医院的急救人员对电术技能掌握合格率(73.2%)显著低于二级以上医院的急救人员(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门市公共社区和120急救车均缺乏自动体外仪(AED);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电技能水平欠理想,尤其是基层单位急救医护人员,应加强规范培训。

  • 标签: 院前急救 自动体外除颤仪 电除颤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卓尔起搏监护仪质量控制与应用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对美国生产的卓尔(ZOLL)起搏仪器的使用方法与质量检测手段进行观察与研究,并探讨其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了解卓尔起搏仪器的主要工作原理、维护措施以及质量监测等过程,掌握卓尔起搏仪器的临床应用效果等。结论卓尔起搏仪器的应用效果显著,维护过程方便简单,质量相对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卓尔 除颤起搏仪 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仪技术的发展与心脏急救效果的改进研究。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仪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和创新,为心脏急救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首先,本文回顾了仪技术的历史发展,包括手动仪和自动体外仪的演进。其次,文中介绍了最新的自动体外仪技术,强调了其在心脏急救中的应用和优势。最后,本研究总结了仪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心脏急救效果的改进,包括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研究仪技术的最新进展,我们有望为心脏急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 标签: 除颤仪技术 心脏急救 自动体外除颤仪 生存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急诊中心出诊救治的52例心搏动骤停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抢救,分析抢救效果。结果:52例患者中,经过干预后,33例由室颤转为窦性心律或者室上心动过速,成功率为63.3%;33例患者中,成功复苏29例,复苏成功率为87.8%。结论:院前急救中,对心搏动骤停的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搏动骤停 除颤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反复心悸、晕厥"就诊,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导管消融后形成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再次出现心悸,拟植入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S-ICD),但体表心电图筛查不通过,改植入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因此,导管消融可能导致QRS-T波形态改变,从而影响S-ICD体表心电图筛查结果。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全皮下 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