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真菌眼内炎的29例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真菌眼内炎患者29例(29眼)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真菌内源眼内炎23眼。外源性6例(6眼),全部为眼球穿通伤所致;内源23例(23眼)中,其中12例原因不明,5例继发上呼吸道感染,6例继发泌尿系统感染。共培养出4个真菌属念珠菌属15例,曲霉菌属5例,枝顶孢属2例,粘束孢属1例;内源眼内炎的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75%),外源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原体为曲霉菌(33.3%)。在可测视力的29例患者(29眼)中,内源眼内炎通过治疗有16眼(55.17%)视力提高,而外源性眼内炎只有1眼(3.4%)视力改善。24例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眼,70.8%有视力提高。5-氟胞嘧啶和两霉素B的念珠菌敏感率为100%。结论外源性真菌眼内炎较内源预后差。两霉素B敏感率高。

  • 标签: 真菌性眼内炎 临床治疗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真菌角膜炎药物诊疗经验。方法对36例真菌角膜炎进行溃疡灶刮除,碘酊烧灼,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结果36眼中重型者10眼,9眼治愈或炎症明显改善,1眼溃疡面大,溃疡穿孔行眼球摘除;轻型14眼全部治愈。结论真菌角膜炎进行溃疡灶刮除,碘酊烧灼,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费用低,疗效好,适合在我国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真菌性 角膜炎 碘酊 烧灼
  • 简介:目前,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的发病率上升,加之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病毒性疾病及大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器官移植、中性粒细胞减少、肺部侵袭性感染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上常出现漏诊、误诊,回顾我院12例侵袭真菌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肺部 中性粒细胞减少 呼吸系统疾病 免疫功能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角膜炎(FK)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28只眼)角膜炎患者结合病史,首诊采用经济快捷、可反复操作的氢氧化钾湿片法检查,并同时做真菌培养及药敏。将临床确诊为FK的28例轻症患者进行局部清创、碘酊烧灼、病变区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0.5%氟康唑点眼15min1次,口服伊曲康唑0.2/日。根据病情可隔日注射和调整用药种类、数量和给药方法。结果28只眼中,26只眼痊愈;2只眼3次注射后无效而联合手术治疗痊愈。结论FK的首诊湿片法检查是FK明确诊断的捷径,尽可能地提高初次诊断的正确率至关重要。清创、碘酊烧灼、病变区角膜基质内注射等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绝大多数早期轻症FK患者达到临床治愈。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真菌感染皮肤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咪唑类及广谱三唑类是治疗念珠菌感染的最常用药物。

  • 标签: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真菌角膜炎是我国角膜盲的重要原因,该病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预后较差。近年来,新的微生物实验室诊断技术和眼前节影像学分析方法不断出现并应用于临床,同时治疗方法也得到进一步改进,使得真菌角膜炎的诊治水平明显提高。本文针对近年来真菌角膜炎在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及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上出现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这些新技术在我国真菌角膜炎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31-636)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诊断 治疗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羊膜移植治疗真菌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本眼科自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用该方法治疗18例18眼真菌角膜溃疡的病例资料。结果17例17眼患者经该手术治疗后角膜溃疡愈合,1例1眼因术后7天羊膜溶解脱落,二次羊膜移植后溃疡愈合。未出现角膜穿孔病例。结论羊膜移植术是治疗真菌角膜溃疡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 标签: 羊膜移植 真菌性角膜溃疡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罹患真菌鼻窦炎的病患逐年增加,而本病的发生除了会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创伤之外,还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临床医师应为真菌鼻窦炎患者寻找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笔者着重分析真菌鼻窦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 标签: 治疗进展 真菌性鼻窦炎 诊断方法 危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变应真菌鼻窦炎(AFS)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耳鼻喉科收治的31例AFS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作分析,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病例特征情况,术后治疗效果。结果AFS以烟色曲霉素感染与黄曲霉素感染为主要致病菌。通过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以好转或者痊愈,占100%的总有效率。结论变应真菌鼻窦炎的致病菌主要以烟色曲霉类为主,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最为满意,并且对患者预后康复有积极促进作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变应性 鼻窦炎 真菌
  • 简介:近年来,机会真菌感染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机体的免疫系统在防御和清除入侵的病原真菌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获得免疫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真菌感染与获得免疫的相关。本文从获得免疫在机体抵御真菌感染中的作用、遗传免疫缺陷与真菌感染的易感性以及真菌感染的免疫治疗等方面对获得免疫与真菌感染的相关进行评述,以期从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防御方面找到突破口,为真菌感染的诊治找到新靶点。

  • 标签: 获得性免疫 真菌感染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部侵袭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93例拟诊及确诊为肺部侵袭真菌感染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93例真菌患者中男64例,女29例;年龄(55.18±5.38)个月,年龄范围为1个月至15岁,中位年龄32个月。所有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25.4 d,住院天数中位数为23 d。所有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影像学表现形态多样,主要为肺纹理稍增粗/增多,纹理间可见斑点或斑片状模糊影,并伴有肺实变、弥漫结节样变等,支气管扩张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见。93例患者中血/深部痰真菌培养阳性者41例(44.1%),其中念珠菌属阳性者22例(53.6%)部分患者同时培养出2种不同真菌。93例患儿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2例(77.4%),因基础疾病严重放弃治疗8例(8.6%),转院治疗6例(6.5%),死亡7例(7.5%)。其中,单用或联合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感染41例(44.1%),有效38例(92.7%),死亡3例(7.3%)。结论儿童肺部侵袭真菌感染好发于伴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儿,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病死率和预后与宿主因素、环境因素及抗真菌治疗密切相关,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能有效降低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 标签: 肺疾病,真菌性 肺炎 儿童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真菌腹膜炎(PDFP)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诊治和预后,以提高真菌腹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泉州市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21例PDFP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体、治疗、预后。结果PDFP占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比例是7.58%;其中糖尿病患者10例,PDFP发生前4周使用过抗生素8例,19例拔管后改为长期血液透析,3例拔管后死亡;2例拒绝拔管,1例予以氟康唑注射液10mg/L加入腹透液中2L/次CAPD治疗,同时氟康唑注射液200mg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2周后治愈,1例上述方法治疗8天后无效死亡。真菌培养光滑念珠菌1例、白色念珠菌6例、热带念珠菌1例、近平滑念珠菌3例、酵母样真菌5例、毛孢子菌4例、1例未培养出。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患细菌腹膜炎时糖尿病和使用广谱抗生素是继发真菌腹膜炎的易感因素;大部分真菌腹膜炎患者致病菌为念珠菌属,一旦确诊为真菌腹膜炎,应尽早拔除导管及予抗真菌药治疗。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真菌
  • 简介:目的探讨变应真菌鼻窦炎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皮肤激发试验、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鼻腔真菌涂片、鼻窦CT、鼻内窥镜等专科检查,明确21例变应真菌鼻窦炎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151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生理海水鼻腔冲洗1~2次/d,治疗1周后,入院行鼻内窥镜鼻息肉切除鼻窦Fess手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鼻窦内真菌团块或褐色泥砂样真菌泥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窦腔,术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清洁术腔,每周1~2次,连续1个月,鼻腔局部继用糖皮质激素3—6个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21例变应真菌鼻窦炎患者中,单侧鼻窦发病16例,占76.2%,双侧鼻窦发病5例,占23.8%,上颌窦发病16例,占76.2%,上颌窦合并筛窦发病4例,占19.0%,蝶窦发病1例,占4.8%,伴鼻息肉15例,占71.4%,伴有哮喘史8例,占38.1%,术后2例复发,占9.5%。结论变应真菌鼻窦炎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手术时机选择,术后对鼻腔与鼻窦变应反应的处理,将直接影响预后。

  • 标签: 变应性 真菌 鼻窦炎
  • 简介:真菌感染的临床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随着国内外对真菌感染和致病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挑战也应运而生。近年来,真菌感染的致病菌谱与以往相比不尽相同,许多新的致病菌种被逐一报道,而原有的真菌引起的疾病也出现了新的临床表现。抗真菌药物研发加速和广泛应用的同时,各种简捷灵敏的药敏试验方法被建立起来并加以标准化,但致病真菌的耐药现象则成为困扰临床的难题。从分子耐药机制入手寻找打破真菌耐药壁垒的突破口,是真菌学研究和新药研制的目标;注重早期诊断,完善治疗方案,是治疗真菌感染的关键。

  • 标签: 真菌病 医院感染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