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阳性结果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痰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阳性结果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徐利萍

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检验科610081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检出率,分析痰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160例在我院实施痰液真菌涂片和培养检查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真菌、菌丝等方面的差异将阳性结果标本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其差异。结果:共检出127份阳性标本,检出率为5.88%,其中白色念珠菌阳性率和其他真菌相比明显增高,且在疾病诊断、确诊、拟诊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诊断过程中实施痰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指明方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痰标本;真菌涂片;培养

ClinicaldiagnosticvalueoffungalsmearsandpositivecultureresultstosputumspecimensinpulmonaryfungalinfectionXuLiping(Theclinicallaboratoryofsichuanprovinceforestrycenterhospital,610081)Abstract:ObjectiveInordertoimprovethecasedetectionratetopulmonaryfungalinfection,andanalysis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fungalsmearsandsputumcultures.MethodsSelected2160casesofsputumspecimenswithfungalsmearsandsputumculturesinourhospital,randomly.pidedthesesputumculturesintodifferentgroupsbasedonpositivecultureresults.Comparedtheirdifferents.ResultsThepositivecaseswere127(5.88%),Thepositiveratetocandidaalbicanswashigherthanothers,andthereweredifferencebetweentheperformanceindiseasediagnosis,diagnosisandexamination(P<0.05).ConclusionFungalsmearsandpositivecultureresultstosputumspecimenscanmakegreatcontributiontothediagnosistopulmonaryfungalinfection,Itisworthfurtherresearchingandwidelyusingonclinic.Keywords:Pulmonaryfungalinfection,Sputumspecimen,Fungalsmear,Culture

【中图分类号】Q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0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种治疗手段的提高,以及受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在临床的使用、住院时间的延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死亡率也相应增加。侵袭性肺部感染并无特异性表现,在诊断过程中仅依靠临床症状确诊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显得极为重要[1]。痰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是目前在检验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常用方法,虽然整个检测过程遵循真菌感染的诊疗原则,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仍存在争议。为了寻求最佳的检测方案,我院对部分患者的送检痰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2160例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的痰液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检查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4-85)岁,平均(47.5±8.2)岁;患病时间(1-20)d,平均时间(6.5±1.2)d。入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提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将真菌涂片检测出的阳性标本根据下列原则分组,其中Ⅰ组是指患者经过两次或者多次检测在真菌涂片中可以发现菌丝且培养的真菌与菌丝结果相同;若患者经过两次或者多次检测在真菌涂片中可以发现菌丝,但涂片无菌丝存在则分为Ⅱ组;若患者单次涂片发现菌丝,且行真菌培养半定量结果超过+++则定为Ⅲ组;单次真菌培养半定量结果超过+++,但是真菌培养中无菌丝则定为Ⅳ组。对所有的痰液标本实施涂片处理,应用格兰染色方法进行镜检,整个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通过油镜在高倍镜下进行全面观察,详细记录菌丝、真菌孢子等情况,将合格的标本接种到琼脂上并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真菌涂片结果以及临床诊断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痰液标本真菌涂片结果对比入组的涂片中共有127分阳性检测标本,检出率为5.88%,其中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球菌、光滑念球菌、克柔念球菌、其他酵母样真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57.48%)、24(18.90)、10(7.87%)、7(5.51%)、13(10.24%),以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诊断情况对比经过研究发现,在入组的标本中,疾病确诊、临床诊断、拟诊等方面相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痰标本临床诊断情况对比[n(%)]

3讨论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通常是由于支气管肺部感染真菌导致气管黏膜出现炎症或者肺部炎症肉芽肿,病情严重时会诱发坏死性肺炎且蔓延至其他部位。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以原发病继发多见,症状不典型,因此很容易漏诊,早期治疗效果显著,如果治疗不当或者延误治疗则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2]。目前在我国实验室检查中痰标本检测占据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呼吸道正常菌群就包括真菌,因此临床意义存在一定的争议。“草案”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做了明确的定义,而将微生物学证据列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确诊的调条件之一,意义重大,但是对于痰标本酵母菌样真菌阳性的临床意义未做明确界定。痰标本分离得到的真菌中以酵母菌为主,这是因为人口腔中具有酵母菌[3]。此次研究显示入组的标本中共发现127分阳性检测标本,检出率为5.88%,其中白色念珠菌阳性率和其他真菌相比明显增高,且在疾病诊断、确诊、拟诊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临床诊断中,念珠菌肺炎诊断必须依靠组织病理学依据,多次痰标本真菌检验阳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因此主张反复多次检测,而单次检测的阳性意义不大。

参考文献:

[1]PappasPG,KauffmanCA,AndesD,et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candidiasis:2009updatebythe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J].ClinInfectDis,2009,48:503-535.

[2]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697-700.

[3]王凤玲,李洪志,陈洋,等.超高倍显微仪痰涂片检查在早期诊断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5(3):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