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真菌感染 (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90例侵袭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者的患者血清分别检测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对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真菌感染中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探讨。结果 90例患者中 G试验阳性 43例,阴性 47例,阳性率为 47.8%; G试验与 GM试验并联检测的敏感度为 92.5%,高于 G试验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串联检测特异度为 95.5%,高于 GM试验 (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真菌抗原检测诊断侵袭真菌感染,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

  • 标签: 真菌抗原检测 侵袭性真菌感染 (1-3)-β-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 简介:摘要真菌鼻-鼻窦炎是常见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虽然较少孤立发生于蝶窦,但由于其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加之蝶窦解剖位置隐蔽,缺乏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临床上经常漏诊和误诊,易侵犯眶尖和颅内,危害较大。真菌性疾病在临床上逐年增多,且根据患者主诉往往就诊于神经内科、眼科等,首诊通常不在耳鼻咽喉科,因而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随着细菌学、血清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影像学的发展,真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本文就近年来该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鼻窦炎 真菌 蝶窦
  • 简介:摘要真菌角膜炎是我国角膜盲的重要原因,该病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预后较差。近年来,新的微生物实验室诊断技术和眼前节影像学分析方法不断出现并应用于临床,同时治疗方法也得到进一步改进,使得真菌角膜炎的诊治水平明显提高。本文针对近年来真菌角膜炎在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及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上出现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这些新技术在我国真菌角膜炎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31-636)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诊断 治疗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部侵袭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93例拟诊及确诊为肺部侵袭真菌感染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93例真菌患者中男64例,女29例;年龄(55.18±5.38)个月,年龄范围为1个月至15岁,中位年龄32个月。所有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25.4 d,住院天数中位数为23 d。所有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影像学表现形态多样,主要为肺纹理稍增粗/增多,纹理间可见斑点或斑片状模糊影,并伴有肺实变、弥漫结节样变等,支气管扩张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见。93例患者中血/深部痰真菌培养阳性者41例(44.1%),其中念珠菌属阳性者22例(53.6%)部分患者同时培养出2种不同真菌。93例患儿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2例(77.4%),因基础疾病严重放弃治疗8例(8.6%),转院治疗6例(6.5%),死亡7例(7.5%)。其中,单用或联合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感染41例(44.1%),有效38例(92.7%),死亡3例(7.3%)。结论儿童肺部侵袭真菌感染好发于伴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儿,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病死率和预后与宿主因素、环境因素及抗真菌治疗密切相关,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能有效降低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 标签: 肺疾病,真菌性 肺炎 儿童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何键 程钧 董燕玲 谢立信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岛 266071(现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650000),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岛 26607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角膜炎(FK)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1 414例(1 414只眼)真菌角膜炎患者的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致病诱因、发病时间、实验室检查方法和结果、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1 414例FK患者中,男性877例(62.0%),女性537例(38.0%);年龄(53.71±11.72)岁,40~60者874例(61.8%)。1 174例(83.0%)患者来自山东省,其余主要来自长江以北各省。患者职业以农民(1 211例,占85.6%)为主,发病时间以秋冬季为主。从发病到于我院就诊的时间为1~74 d,942例(67.1%)患者在症状出现后8~30 d于我院就诊。角膜损伤为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以植物外伤最为多见(367例,26.4%)。1 365只患眼通过氢氧化钾湿片直接镜检法查出菌丝,诊断阳性率为96.5%,1 270只患眼通过共焦显微镜查出菌丝,诊断阳性率为89.8%。973只患眼(68.8%)的角膜溃疡灶刮取物和(或)术后的病变角膜组织培养出真菌,其中以镰刀菌属最多见595例(61.1%),其次为链格孢霉菌属184例(18.9%)、曲霉菌属119例(12.2%)。603例(42.7%)为浅中基质浸润者,614例(43.4%)为深基质浸润者,197例(13.9%)为全层浸润。角膜溃疡灶直径以4~6 mm最为多见725例(51.6%),其次为<4 mm 372例(26.4%)、>6 mm 302例(22.0%)。498例(35.2%)合并前房积脓,34例(2.4%)合并角膜穿孔,58例(4.1%)合并眼内炎。1 198例(84.8%)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包括416例(29.4%)行穿透角膜移植术,408例(98.1%)治愈;199例(14.1%)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93例(97.0%)治愈;532例(37.6%)角膜溃疡清创术,494例(92.8%)治愈。215例(15.2%)患者接受了单纯药物治疗,147例(68.4%)治愈。56例(3.9%)最终失去眼球,包括54例眼内容物摘除术和2例眼球摘除术。结论FK的发病人群多为在农村居住的中老年群体。镰刀菌仍是山东地区最主要的FK病原体。角膜刮片氢氧化钾涂片直接镜检法可早期、快速诊断FK。对浅中基质浸润的患者,角膜溃疡清创术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深基质浸润的患者,角膜移植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86-293)

  • 标签: 角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流行病学 临床方案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是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其中真菌腹膜炎(fungal peritonitis, FP)虽然在PDAP中占比少,但其治愈率低,由其导致的技术失败率及PDAP相关死亡率高。然而,至今尚缺乏统一的FP预防及治疗方案。预防FP的药物主要包括制霉菌素与氟康唑,但其用药时机尚未确定。治疗FP主要包括拔除导管和抗真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然而,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拔除导管,但拔除导管的最佳时间仍然未知。本文结合近年来的重要临床研究,对腹膜透析相关FP的预防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真菌性腹膜炎 腹膜透析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变态反应皮肤病与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探讨,分析真菌与变态反应皮肤病的关系,评估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皮肤病的病因学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门诊部就诊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共3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n=151例),对照组为无真菌感染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n=159例);对每位患者进行真菌变应原和非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使用Student-T检验进行两组间显著差异分析。结果 须发癣菌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中须发癣菌的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变态反应皮肤病与真菌感染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在就诊时需要注意是否由真菌感染引起。本文针对变态反应皮肤病与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探讨,分析了真菌与变态反应皮肤病的关系,有助于寻找诱发变态反应皮肤病的真正病原体,为临床门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真菌 变态反应 皮肤病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侵袭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表现和病原体情况,为防治新生儿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收治的90例新生儿IFI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等。研究期间总住院病例数为23 179例,以院内开始对高危新生儿实施真菌感染预防措施的时间为界限,将2009年7月1月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的患儿设为A组,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患儿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IFI发病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0例IFI患儿发病主要集中于6月至8月,共55例(61.1%)。早产儿(胎龄<37周)75例(83.3%),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患儿有23例(25.6%),1 000~<1 500 g的患儿有36例(40.0%)。23 179例患儿中,A组8 239例,B组14 940例。IFI总发病率为0.39%(90/23 179),超低出生体质量儿(<1 000 g)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 000~<1 500 g)IFI发病率分别为5.64%(23/408)、1.99%(36/1 805)。A组患儿IFI总发病率为0.72%(59/8 239),高于B组的0.21%(32/14 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17,P<0.01)。A组中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患儿IFI发病率为9.66%(17/176),高于B组的2.59%(6/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2,P=0.020)。发生IFI前的危险因素暴露包括使用广谱抗菌药物89例(98.9%)、肠外静脉营养89例(98.9%)、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74例(82.2%)、有创机械通气59例(65.6%)、有外科手术史26例(28.9%)等。IFI的临床表现不典型,74例(82.2%)表现为精神反应差,65例(72.2%)氧饱和度频繁波动,37例(41.1%)频发呼吸暂停,36例(40.0%)发热。69例(76.7%)C反应蛋白升高,32例(35.6%)发生血小板计数下降。90例IFI患儿标本共培养出92株真菌菌株,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87.0%,80/92),其中34株(37.0%)为希木龙假丝酵母菌,18株(19.6%)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0株(10.9%)为白念珠菌。经抗真菌感染治疗后,治愈或好转72例(80.0%),死亡4例(4.4%),放弃治疗或自动出院14例(15.6%)。结论IFI好发于早产儿,尤以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发病主要集中在炎热的夏季。非白念珠菌感染逐年增多,成为主要致病菌。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早期识别、预防和治疗IFI。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婴儿,早产 念珠菌 流行病学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硝酸银涂布治疗真菌角膜炎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真菌角膜炎30例(30眼),溃疡深度为角膜浅中基质层,溃疡范围为直径≤6mm。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给予2%硝酸银涂布于角膜溃疡表面并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角膜溃疡愈合情况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观察组15例角膜溃疡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1.26±5.37)天。对照组10例角膜溃疡愈合,平均时间为(45.10±6.50)天。观察组角膜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t=-5.57,P=0.000)。两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治疗前(t=5.07,3.19;P=0.000,0.011)。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t=-2.22,P=0.039)。结论硝酸银涂布对于病变位于浅中基质层的真菌角膜炎具有良好疗效,可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减少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 标签: 硝酸银 角膜炎,真菌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血液病患儿60例,其中真菌感染患儿28例(观察组),无真菌感染患儿32例(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获取两组患儿相关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侵袭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原发疾病未缓解、使用广谱抗生素≥7 d、粒细胞缺乏时间≥7 d、低蛋白血症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疾病未缓解、使用广谱抗生素≥7 d、使用糖皮质激素≥5 d、粒细胞缺乏时间≥7 d是血液病合并侵袭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OR=2.265、2.363、3.384、5.003,P=0.021、0.024、0.001、0.001)。结论原发疾病未缓解、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时间过长、粒细胞缺乏时间过长是血液病合并侵袭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粒细胞缺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胶原交联术在治疗真菌角膜溃疡的可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真菌角膜溃疡患者82例(82眼),在联合用药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行角膜胶原交联术。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主观症状、角膜溃疡愈合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角膜溃疡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观察时间为6个月至3年,角膜溃疡逐渐愈合形成不同程度瘢痕71例(愈合率87%),其中视力提高且不需要再次手术患者52例;病情仍然进一步加重,急性期行角膜移植手术患者8例,急性期行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患者1例;溃疡稳定但再次复发加重并行角膜移植术患者2例。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术是真菌角膜溃疡新的治疗方法,且其联合药物治疗真菌角膜溃疡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角膜胶原交联术 核黄素 真菌性角膜溃疡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温州地区真菌角膜炎患者的病原学、药敏、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式等,进一步为真菌角膜炎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拟诊为真菌角膜炎患者共258例(258眼),将患者分别按性别、年龄、职业、致病因素、致病菌属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农民组和非农民组,植物伤组和非植物伤组,镰刀菌属组和非镰刀菌属组,分别统计各组的手术率。采用χ2检验对各因素与手术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病原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做比较,并统计主要致病菌的药敏情况。结果:9─11月份是真菌角膜炎的高发期,占全年的48.1%,其中农民(60.5%)为主要的患病人群。植物伤(34.5%)为首要致病因素。镰刀菌属(45.3%)是主要的致病菌。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为68.6%,高于涂片检查的43.0%(χ2=4.522,P=0.033)。镰刀菌属对两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值的几何均数分别为4.283、17.290、1.105 μg/ml;曲霉菌属分别为3.389、2.661、0.125 μg/ml;链格孢属分别为0.604、0.531、0.258 μg/ml;假丝酵母菌属分别为0.317、0.552、0.047 μg/ml。258例真菌角膜炎患者中,44例(17.0%)接受了手术治疗,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患者(χ2=5.293,P=0.036),植物伤患者(χ2=11.386,P=0.001),镰刀菌属感染患者(χ2=3.939,P=0.044)的手术概率较高。结论:镰刀菌属是温州地区真菌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而植物伤为首要致病因素。老年患者、植物伤以及镰刀菌属感染导致的真菌角膜炎较严重,需要手术治疗的概率更高。

  • 标签: 温州地区 真菌性角膜炎 病原学 药敏试验 诊疗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左眼麦粒壳划伤后眼红伴视物不清,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左眼角膜中央色素性隆起病灶,颞上方及颞下方浸润灶处上皮缺损,下方角膜表面散在多处卫星灶,见羽毛状边界。真菌培养及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均提示刺盘孢属真菌,经测序确诊为刺盘孢属真菌角膜炎。药敏实验后给予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行左眼眼内容物摘除术。(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38-14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治疗中使用功能壁咚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开始于2019年9月,结束于2020年9月,为了分析功能鼻窦你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功能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使用不同方法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VAS评分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相对于对照组(8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VAS评分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治疗中使用功能壁咚内窥镜手术治疗,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真菌皮肤病患者应用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安全的影响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某医院皮肤科收治的60例真菌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采用盐酸特比萘芬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参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盐酸特比萘芬片 真菌性 皮肤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侵袭真菌病(IF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以侵袭肺曲霉菌病(IPA)对患者的危害最大。早期确诊病原菌并开始治疗对于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目前的诊断技术手段存在不足。本次修订版参照国际相关的诊断和管理指南,对我国原有的IFD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

  • 标签: 血液病 恶性肿瘤 侵袭性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真菌鼻窦炎患者共 4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 24人,一组使用药物治疗,另一组使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手术治疗组痊愈人数为 10人,有效人数为 12人,无效人数为 2人,治疗有效总人数为 22人,治疗有效率为 91.67%( 22/24),药物治疗组痊愈人数为 6人,有效人数为 10人,无效人数为 8人,治疗有效总人数为 16人,治疗有效率为 66.67%( 16/24),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数据表明,使用内窥镜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 2)药物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炎 4人,复发 2人,组织粘连 4人,并发率为 41.67%( 10/24),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炎 2人,复发 1人,组织粘连 1人,并发率为 16.67%( 4/24)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数据表明,使用内窥镜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对真菌鼻窦炎患者实施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鼻窦内窥镜手术 真菌性鼻窦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感染灶浸润深度达1/2角膜基质以上的深基质真菌角膜炎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回顾临床研究。选择2013年3月至2017年7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治疗的深基质真菌角膜炎患者62例(62眼)的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溃疡直径、治愈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等,注射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并根据角膜基质内注药效果将患者分为单纯角膜基质内注药有效组和单纯角膜基质内注药无效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例患者的溃疡直径为2.8~11.0(5.5±2.1)mm,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为2 d~2年(44.2±98.6)d,其中6例患者主诉病史超半年,56例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为(21.2±13.6)d;术后随访6~36(10.5±7.5)个月。单纯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治愈42例(42眼);1例(1眼)患者角膜基质注药有效后为提高视力行角膜移植;单纯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无效19例(19眼),联合行结膜瓣覆盖治疗后,治愈11眼,需再行角膜移植8眼,其中2眼术后复发。该综合治疗方案治愈率为85.5%,复发率为3.2%。单纯角膜基质内注药有效组溃疡直径小于单纯角膜基质内注药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9,P=0.032)。术中及术后随访均未见并发症。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深基质真菌角膜炎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安全较高。而对于病灶范围广泛的患眼,单纯角膜基质内注药疗效欠佳,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伏立康唑 角膜基质内注射 结膜瓣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