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术后肠麻痹(POI)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每组8只。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开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3 h后关腹,建立POI模型;对照组大鼠仅作麻醉处理。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分别于术前2 h和术后12 h给予5 mg/kg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灌胃;对照组和POI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的心率变化,并在术后24 h进行炭末推进实验后取小肠组织标本,检测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浓度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前2 h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心率分别为(335±18)、(341±19)、(338±17)次/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08,P>0.05);手术开始、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 POI组大鼠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28±17)次/分比(303±15)次/分、(379±21)次/分比(337±17)次/分、(389±21)次/分比(331±19)次/分、(397±21)次/分比(333±16)次/分,t=2.728、3.838、4.887、5.861,P<0.05],但β受体阻滞剂组心率在各时间点均低于POI组,且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18)次/分比(379±21)次/分、(359±18)次/分比(389±21)次/分、(365±20)次/分比(397±21)次/分,t=2.542、2.617、2.664,P<0.05]。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炭末推进率分别为(65.13±7.06)%、(41.20±4.64)%、(54.04±6.29)%,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6.939、2.874,P<0.05),β受体阻滞剂组明显高于POI组(t=4.020,P<0.05)。POI组较对照组大鼠肠道因子浓度明显升高[TNF-α:(182.13±17.45) pg/g比(98.35±10.98) pg/g、IL-1β:(66.27±4.88) pg/g比(52.33±4.49) pg/g、IL-6:(138.18±12.82) pg/g比(72.50±9.60) pg/g,t=9.953、5.147、10.049,P<0.05]、MPO活性明显增强[(37.56±3.95) U/g比(22.61±3.32) U/g,t=7.093,P<0.05];β受体阻滞剂组较POI组大鼠肠道因子浓度明显降低[TNF-α:(121.99±13.11) pg/g比(182.13±17.45) pg/g、IL-1β:(56.04±4.83) pg/g比(66.27±4.88) pg/g、IL-6:(85.83±10.73) pg/g比(138.18±12.82) pg/g,t=6.750、3.647、7.672,P<0.05]、MPO活性明显减弱[(29.47±3.49) U/g比(37.56±3.95) U/g,t=3.757,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增强POI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功能,减轻术后肠道性反应,有助于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术后肠麻痹 胃肠动力 炎症 β受体阻滞剂 腹部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组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中血清对氧磷酶1和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升高(P<0.05)。结论氧化应激、性反应以及血管内皮损伤均可能为子痫前期的发生及进展的相关机制,除控制血压外,合理适当的抗感染及保护血管等也为治疗子痫前期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子痫前期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血管内皮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康惠尔透明贴用于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引起的局部反应效果。方法2012年7~12月将肿瘤中心皮下注射引起局部炎症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25例。(1)常规组:使用马铃薯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2)观察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结论康惠尔透明贴治疗皮下性反应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康惠尔透明贴 局部炎性反应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结果证明,免疫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紧密相关。由多种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性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心肌损伤及心室重构,进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其中,脾脏作为最大的髓外免疫器官,广泛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过程。其介导的免疫性反应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得到日益关注。心脏-脾轴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新靶点,可能成为心血管病免疫调节治疗重要的部分。在此我们对脾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做简要综述。

  • 标签: 脾脏 免疫炎性反应 心血管疾病心脏-脾轴
  • 简介:摘要1例38岁女性乳腺癌复发伴肝转移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免疫治疗前患者肝、肾和甲状腺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用药后第3天,患者腰部皮肤出现皮疹伴瘙痒,此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伴脱屑,双上肢及腰背部出现水疱;双眼视物模糊,分泌物增多,有异物感。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2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42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07 U/L,碱性磷酸酶(ALP)424 U/L;血肌酐(Scr)95.6 μmol/L,尿酸691.0 μ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20.87 mU/L。诊断:皮疹,甲状腺功能减退,肾损伤,结膜炎,肝损伤。考虑与信迪利单抗有关。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左甲状腺素钠、海昆肾喜胶囊口服,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及皮肤护理。16 d后,患者皮疹明显消退、水疱吸收,眼部不适感消失。实验室检查示ALT 111 U/L,AST 122 U/L,γ-GT 1 430 U/L,ALP 321 U/L;Scr 56.0 μmol/L,尿酸243.0 μmol/L;TSH 13.60 mU/L。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类 多器官功能衰竭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急性肾损伤 信迪利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因性反应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急性心因性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抑郁、自伤自杀、呆滞少语、思想散漫、怪异动作症状最多,分别为14例(63.7%)、16例(72.7%)、12例(54.5)和18例(81.8%)。患者应激因素与家庭问题有关的15例,占68.2%,与工作及学习有关的5例,占22.7%,与其他问题有关的2例,占9.1%。结论急性心因性反应有其特有的应激因素和临床特点,发病人群以以低收入、低学历的年轻女性为主。

  • 标签: 急性心因性反应 分析 临床
  • 简介:本文对博莱霉素肺毒性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作一综合报道.博莱霉素所致的肺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约占使用含博莱霉素化疗患者的2%~46%,因肺毒性死亡的患者约占所有用博莱霉素治疗患者的3%;博莱霉素的肺毒性是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副作用.一些危险因素可能会增加博莱霉素的致病率或致死率.降低博莱霉素的累积剂量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 标签: 防治 博莱霉素 肺毒性
  • 简介:患者,女,21岁,2009年5月底在我院进行常规项目体检。在静脉采血压迫止血后不久,患者突然发现右肘窝抽血处附近出现大量针尖样出血点。数量约30-40个,鲜红色,压之不退色。在肘横线上下4cm区域内,无红、肿、热、痛,全身其他部位未发现类似症状。立即告知医生,医生嘱其不要紧张,静坐休息观察。

  • 标签: 抽血 原因分 出血性 反应 压迫止血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外耳道性反应实施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58例,为我院耳鼻咽喉科在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外耳道性反应,经专科诊断后确诊为真菌性外耳道、外耳道疖肿。根据58例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最终将其分配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内分别对真菌性外耳道、外耳道疖肿实施制霉菌素片粉末喷洒、红霉素软膏涂抹进行治疗,在观察组中则均实施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据本次研究数据分析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耳道性反应实施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可达到理想疗效。

  • 标签: 外耳道炎性反应 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疗效
  • 简介:摘要ω-3鱼油脂肪乳作为一种特殊的营养素,具有一定的调控免疫功能和性反应的作用。由于ω-3鱼油脂肪乳能产生一些不同的调控细胞内信号途径和脂类代谢产物,因此本文对ω-3鱼油脂肪乳的分类、组成、对免疫功能和性反应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了解ω-3鱼油脂肪乳在调控性反应、治疗不同疾病的分子机制,并对含ω-3鱼油脂肪乳的肠外或肠内营养制剂对改善病人的预后方面进行预测与研究。

  • 标签: &omega -3鱼油脂肪乳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动脉性反应及心功能的近期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8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9例,均实施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并分别于围术期口服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比较两组动脉性反应、心功能变化,并观察其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0min、治疗后1h血清性指标均较PCI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后30min、治疗后1h血清性指标均较PCI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均显著下降,其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有效心输出量(CO)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其他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3.81±1.20)个月。观察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氯吡格雷而言,替格瑞洛在改善ACS患者PCI治疗后动脉性反应及心功能方面作用更为明显,且能够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患者短期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确切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替格瑞洛 动脉炎性反应 心功能 影响
  • 简介:背景: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明了。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同时设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作对照。于缺血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RT-PCR检测缺血周围区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远隔缺血后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梗死范围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远隔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缺血周围区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和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果证

  • 标签: 信号影响 再灌注 后处理脑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CRP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并进行病因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同时测定CRP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9.1%,治疗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以及反应性充血水平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尤瑞克林却能够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提高脑梗塞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尤瑞克林注射液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性反应、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OPD患者125例,其中急性加重期61例(急性组),稳定期64例(稳定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25例,其中吸烟60例(吸烟对照组),非吸烟65例(非吸烟对照组)。比较各组的吸烟指数、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IL)-6、ADAMTS-1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急性组、稳定组、吸烟对照组吸烟指数逐渐下降[(54.0±25.5)、(40.8±18.3)、(29.5±15.3)年·支],而急性组、稳定组、吸烟对照组和非吸烟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逐渐递增[(41.5±14.9)%、(52.1±11.5)%、(82.2±12.4)%、(96.6±11.4)%,(48.9±11.1)%、(59.4±10.5)%、(76.3±7.6)%、(87.5±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稳定组、吸烟对照组和非吸烟对照组纤维蛋白原、CRP、IL-6、vWF逐渐下降[(3.9±1.3)、(3.1±1.0)、(2.5±0.8)、(2.0±0.7)g/L,(19.4±4.1)、(4.8±0.9)、(2.6±0.6)、(1.3±0.6)mg/L,(12.8±2.1)、(4.6±1.4)、(2.8±0.8)、(1.7±0.4)ng/L,(12.5±2.1)、(9.8±1.8)、(5.5±1.7)、(3.6±1.4)ng/L],而ADAMTS-13逐渐增高[(271.4±62.8)、(397.5±76.5)、(671.4±144.3)、(911.4±141.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ADAMTS-13与纤维蛋白原、CRP、IL-6、vWF均呈负相关(r=-0.374、-0.032、-0.418、-0.683,P<0.05)。结论长期存在性反应可造成COPD患者的ADAMTS-13明显下降,而ADAMTS-13的降低又可导致vWF升高从而加重了COPD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血栓形成倾向 回顾性研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癌症患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肿瘤相关因素,还取决于宿主相关因素,特别是全身性反应。基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构建预测胃癌(G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系统性标志物评分(SIMS)。方法选取青海省交通医院、青海省红十字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205例GC患者。术前收集患者NLR、PLR及LM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NLR、PLR、LMR最佳截断值并构建SIMS。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SIMS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 ~ 65(63.47 ± 10.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6个月。1年病死率6.3%,3年病死率26.2%,5年病死率34.6%。NLR、PLR、LM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805、0.86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11、144、3.34。NLR>3.11、PLR>144、LMR ≤ 3.34患者的病死率高于NLR ≤ 3.11、PLR ≤ 114、LMR>3.34的患者(χ2 = 10.491、14.658、38.765,P<0.01);不同NLR、PLR、LMR分组间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S不同评分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HR = 1.358,95% CI 1.153 ~ 1.599)、T分期-T3(HR = 2.739,95% CI 1.200 ~ 6.248)、T分期-T4(HR = 3.013,95%CI 1.312 ~ 6.920)、N分期-N2(HR = 5.832,95% CI 2.974 ~ 11.455)、病理分期-Ⅲ期(HR = 2.962,95% CI 1.835 ~ 4.646)、淋巴血管侵犯(HR = 1.813,95% CI 1.274 ~ 3.642)、SIMS-1分(HR = 7.065,95%CI 4.673 ~ 10.692)、SIMS-2分(HR = 7.885,95% CI 4.991 ~ 12.435)、SIMS-3分(HR = 8.365,95% CI 5.635 ~ 3.485)是G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功构建出SIMS且证实术前SIMS是GC患者一个较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的预后指标,可以作为术前评估GC患者生存时间的方法。

  • 标签: 胃肿瘤 炎症 根治性切除术 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循证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患者性反应和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影响 。方法:选取近期 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患者 52 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 IL-6 、 IL-10 、 IL-1β 以及 TNF-α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SF-36 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炎症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同时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

  • 标签: 循证护理 胰腺炎 炎性反应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