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促胃肠动力药物是目前国内外治疗FD研究较多、运用较广泛的一类药,也是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药物,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节前神经元5-羟色胺受体(5-HT)、兴奋剂及具有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双重作用的新型促胃肠动力药物。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几类促胃肠动力药物。

  • 标签: 促胃肠动力药物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伊托必利
  • 简介:胃肠运动障碍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糖尿病性胃轻瘫、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功能性便秘、(慢性胃炎)、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等,在临床上较常见。这类疾病发病原因尚不太清楚,包括胃肠道收缩无力、节律混乱以及收缩方向异常等,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腹胀等。治疗上主要是使用胃肠动力药来提高胃肠道的张力,协调器官之间的运动,从而达到改善和减轻胃肠运动障碍的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胃动力药主要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和西沙必利。由于它们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受体的选择性不同,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明显不同。本文就胃肠动力药的不良反应做一概述。1多巴胺(DA)受体拮抗剂1.1胃复安这是较早用作胃肠动力药的药物,是多

  • 标签: 动力药 胃肠动力 药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胃肠动力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是临床药物研制的基础.近年研究证实,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CNS)、自主神经系统(ANS)、肠肌间神经丛(ENS)、胃肠道平滑肌等每一水平或相互间的功能障碍有关.这些组织结构的功能依赖于各种神经递质和体液因子的释放而建立联系,各种递质和信使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

  • 标签: 胃肠动力疾病 药物治疗 作用机制 胃肠动力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对胃肠动力影响很大,外科手术后,尤其是腹部外科手术后,由于麻醉和手术造成的应激状态,以及手术所导致的消化道结构和功能改变,术后常可发生各种消化道运动功能的变化。结论不同部位的手术、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胃肠动力障碍。

  • 标签: 普外手术 胃肠动力障碍
  • 简介:正常良好的胃肠运动对完成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关键的作用.胃肠运动极为复杂,是一种神经肌肉高度协调的活动,主要受到以肠道神经系统(ENS)为主的多级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调节,通过胃肠道自上而下的肌肉运动来完成.胃肠动力药物能以适当的速度和方向推送胃肠内容物,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治疗作用.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功能性便秘(FC)以及肠易激综合征(IBS)等,这些疾病可有多种消化道症状,如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嗳气、早饱、腹胀、腹痛、便秘和腹泻等临床表现.胃肠动力剂的广泛应用,有效地缓解了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临床应用 胃肠道动力 药物 胃肠运动 肠内容物 正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心理护理对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动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胃肠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以护理方法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排空率及肠排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SDS评分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2、4.908,P=0.03、0.04)。结论给予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胃肠动力 负性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胃肠动力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这两类疾病密不可分,既往被统称为功能和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2002年曼谷新分类开创了对这两类疾病认识和研究的新纪元。随着研究和认识的不断加深,技术和实验手段的日新月异,以及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胃肠动力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越来越被熟知和重视。无论是对疾病概念、发病机制的认识,还是在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关于这两类疾病的研究都获得飞速发展和长足进步。

  • 标签: 动力障碍性疾病 功能性胃肠病 胃食管反流病 肠易激综合征
  • 简介:消化道是摄入食物并将其消化、吸收营养、排除残渣的重要系统.要想完成其中的任务,各部分肌肉需要进行协调的运动.

  • 标签: 促动力 动力药 浅谈胃肠道
  • 简介:摘要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从中医治疗的角度分析治疗的优势以及辩证分型等相关研究,旨在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中药治疗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胃穿孔患者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对患者胃肠激素与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胃穿孔治疗的患者70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5例应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35例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胃动力恢复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对比,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试验组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试验组少于参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肠胃动力恢复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和胃泌素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患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胃肠激素分泌和胃肠动力功能更优,对加快患者恢复进程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腹腔镜微创手术 胃穿孔 胃肠激素 胃肠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穿孔微创术式在胃穿孔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胃穿孔患者50例,均采用胃穿孔微创术式治疗,统计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胃肠动力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胃穿孔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5.80±12.40)ml,手术用时为(74.10±10.30)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7.10±3.01)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2.80±2.10)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12±0.28)d,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结论给予胃穿孔患者胃穿孔微创术式治疗,术中出血少,手术用时短,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功能。

  • 标签: 胃穿孔 胃穿孔微创术式 胃肠动力
  • 简介:胃肠动力障碍所致的消化系统症状,如早饱、腹胀、嗳气等,是病人就诊的常见原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主要依赖促胃肠动力药物进行治疗。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带来的经济负担以及部分病人的疗效不满意,故开发和应用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的新疗法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胃肠起搏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2004-08引进胃肠起搏器,采用生物电反馈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病人,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生物电反馈 胃肠动力障碍 治疗 胃肠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大鼠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适度夹尾刺激法对大鼠进行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素组、西药组,并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及正常组大鼠给水,大黄素组和西药组分别给大黄素、多潘立酮.14天后观察各组大鼠小肠碳末推进率,测定血清胃动素(MTL)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大黄素组及西药组胃残留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碳末推进率明显升高(p<0.05);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及给药组大鼠MT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但大黄素组大鼠MTL水平高于模型组及西药组(p<0.05);大黄素组PGE2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1).结论大黄素具有一定促胃肠动力作用,可能与提高胃动素有关,同时因其可提高PGE2水平具有潜在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关键词大黄素;胃肠动力;胃动素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9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治疗中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并观察该种治疗效果情况。方法:设置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为观察对象,设置68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谷维素组和莫沙比利组,谷维素组采用谷维素治疗,莫沙比利组采用促胃肠动力药莫沙比利治疗,观察两组满意度、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1)谷维素组和莫沙比利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对照中,谷维素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均低于莫沙比利组,(p

  • 标签: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促胃肠动力药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