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属于穿通性疾病中的穿通性胶原病,其临床表现为中心出现脐凹的丘疹,覆以不易剥脱的痂皮,组织病理学可见表皮局部缺损,痂皮内可见变性的胶原纤维,真皮乳头可见胶原束穿出。本文报道3例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并对其临床诊断、病理学改变及鉴别诊断进行归纳。

  • 标签: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穿通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及性反应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冠心病患者,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是否感染Hp,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Hp阴性组、Hp轻度感染组、Hp重度感染组。所有患者检测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结果入选14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Hp阴性组28例、Hp轻度感染组47例、Hp重度感染组65例。三组患者在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p重度感染组水平最高。结论随着Hp感染程度的增加,可能引起更严重的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促进血栓形成,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后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组织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他克莫司后处理(TP)组。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制备脊髓缺血模型,缺血20分钟后抽出球囊中液体行再灌注。再灌注15分钟、1、6、24小时切取相应脊髓节段,采用邻联二茴香胺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再灌注24小时应用干湿差重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水含量,同时制备组织切片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结果SO组大鼠脊髓组织MPO活性在7.20~8.03U/mg之间,与之相比IR组大鼠再灌注各时间点MPO活性升高明显(P<0.01),TP组大鼠再灌注15分钟、1、6、24小时时MPO活性均显著低于IR组(P<0.01)。SO组大鼠脊髓组织水含量为(61.17±1.49)%,再灌注24小时时IR组大鼠高达(69.34±0.91)%,而TP组脊髓组织水含量为(65.09±0.61)%,显著低于IR组(P<0.01)。SO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率为(5.44±1.31)%,再灌注24小时时IR组和TP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2.76±6.67)%和(20.40±5.43)%,TP组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他克莫司后处理能抑制缺血脊髓再灌注后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和组织性水肿,减轻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他克莫司后处理 脊髓缺血 过氧化物酶 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两种给药途径对奥沙利铂(L-OHP)化疗所致毒性反应的影响和护理措施。方法将65例选择奥沙利铂为主化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外周静脉留置针和外周静脉置管(PICC)输入奥沙利铂,通过奥沙利铂专用神经毒性分级指标观察病人化疗所致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根据奥沙利铂专用神经毒性评估指标,外周静脉组和PICC组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外周静脉组。结论经PICC途径输入奥沙利铂可减少其慢性神经毒性。

  • 标签: 奥沙利铂 给药途径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谷氨酰胺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引起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化疗相关毒性反应及化疗后病理反应的影响。方法入组江苏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进展期胃癌(T3/T4,N+)患者45例,随机分为2组(A组:口服谷氨酰胺组,B组:常规对照组)。A组(25例)给予口服谷氨酰胺(10g/次,3次/日,持续15天)+DOX方案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B组仅给予DOX方案新辅助化疗。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1天(NACT-1),后第14天(NACT+14),检测肠黏膜通透性,并记录化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化疗2周期后手术,记录两组术后病理化疗反应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后,A组恶心、呕吐(P=0.036),腹泻(P=0.034)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肠黏膜通透性两组均较化疗前增加(均P<0.001),但A组化疗后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01)。两组新辅助化疗反应率未及明显差异(76%vs.70%,P=0.651)。结论口服谷氨酰胺能够有效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肠黏膜通透性增加,降低化疗相关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不增加新辅助化疗反应率。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肠黏膜屏障 化疗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脑干出血清除血肿对脑干出血后急性期继发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采用配伍组设计,分为出血对照组组和微创手术组。每组分3个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采用尾动脉取自体血脑桥注射法,制成脑干出血模型,抽取静脉血对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进行ELLISA检测,记录神经功能评分,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手术对致因子的影响。结果脑干出血早期,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逐渐升高,至72h到达最高,手术组与出血组比较,两种因子术后12h无差异,24h和72h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干出血自然病程中,血肿刺激和继发性炎症反应导致炎症介质增加,而及时清除脑干血肿能明显降低致因子水平,对预后有利。

  • 标签: 脑干出血 血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清毒方煎剂对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水平的影响及其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心肌细胞株(H9C2)MI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中药煎剂(药物为黄芪、党参、毛冬青等),取40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空白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完成灌药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各组动物血清MIF浓度;制备各组含药血清,分别干预经33mmol/L葡萄糖处理后的H9C2心肌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MIF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低、中、高剂量药物干预的大鼠血清MIF浓度均呈减少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高糖处理的H9C2细胞MIF表达明显增加,在含药血清干预后MIF表达明显减少,且各组含药血清对MIF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P<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MIF表达呈减少趋势.结论益气化痰清毒方可降低大鼠血清MIF浓度,其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MIF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中药 心肌细胞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急性胰腺诊断的关系。方法收集近3年37例急性胰腺病例,其中轻症胰腺24例,重症胰腺13例。测定不同时期C反应蛋白值,与37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同时,轻、重症胰腺间相互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病例与健康人比较C反应蛋白值有意义(P<0.05),不同程度胰腺患者间C反应蛋白值也有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是急性胰腺诊断的重要指标,同时是急性胰腺病情程度的判断标准。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胰腺炎 诊断
  • 简介:骨性关节(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病,涉及到整个滑膜关节,包括软骨、滑膜和软骨下骨。OA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关节的疼痛,这不仅会导致功能受限和生活质量的降低,而且是老年人行动不利的主要原因[1]。有报道,60岁以上的人群中,50%在X线片上有骨性关节表现,80%有骨性关节炎症状,并且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尽管目前对于OA疼痛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其与膝关节局部炎症相关,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诱导痛觉过敏是OA疼痛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炎症细胞因子 疼痛 退行性关节病 滑膜关节 软骨下骨
  • 简介: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必须调节蛋白结合区(NBD)多肽在兔胫骨骨髓模型中的抗效应.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均为雄性,体质量为2~3kg,平均2.5kg.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用于骨髓造模.3周后随机处死3只行放射学、细菌学和病理学验证造模成功.另外造模成功的21只兔随机分为3组(n=7):空白组、清创组及清创+NBD多肽组.干预后第1~6周采血行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检测及病灶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干预前、干预后第1~6周CRP、ESR水平在3组中总体均呈下降趋势,白细胞计数在空白组、清创组呈上升趋势,而在清创+NBD多肽组呈下降趋势.干预后第1周,3组间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2周清创+NBD多肽组CRP分别与空白组、清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6周3组之间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6周HE染色结果显示清创+NBD多肽组骨质染色均匀,未见明显死骨形成,骨髓腔中可见密集纤维组织增生,未见明显性细胞.结论NBD多肽对兔慢性骨髓模型有较好的抗效应.

  • 标签: 多肽类 转录因子 骨髓炎
  • 简介:目的:观察IL-17、IL-22等细胞因子在PIA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构建不同时间点的PIA模型,分别在D6、D12、D26和D70收集脾脏、滑膜及踝关节,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IL-17、IFN-γ、IL-22等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相关受体和转录因子在脾脏和滑膜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脾脏中,IL-17在D6和D26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IFN-1在D6和D26有增高的趋势,在D70表达显著升高;IL-22在D6、D12以及D70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滑膜中,IL-17、IL-17F以及IFN-γ的mRNA在D26组显著升高,而IL-22的表达在D70组显著上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17、IL-21、IL-22以及IL-22R1在PIA模型中的表达部位。结果提示,在PIA踝关节中,IL-17主表达于浸润的性细胞上;IL-21和IL-22类似,不仅表达于浸润的性细胞中,在增殖层关节软骨或者修复过程中的新生软骨上也有表达;IL-22R1在PIA大鼠增生的滑膜的A型细胞和B型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在PIA大鼠模型的脾脏及关节滑膜中,IL-22均主在疾病的慢性期升高更明显。

  • 标签: IL-22 类风湿性关节炎 Pristane诱导的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母亲孕期被动吸烟(passivesmoking)与母亲外周血清及脐带血清中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调查79名孕产妇的一般人口学、妇产科学特征及在孕期的被动吸烟情况,采集孕产妇外周静脉血及脐带静脉血,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1,MCP-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在控制年龄、孕周、婚姻状态、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孕产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产次、胎儿性别等?昆杂因素后,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孕期被动吸烟暴露与母亲血清及脐血清中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79名调查对象中46人(58.2%)报告其在孕期有被动吸烟暴露,28人(35.4%)报告被动吸烟暴露平均每天为1~15min,18人(22.8%)报告被动吸烟暴露平均每天超过15min。在控制混杂因素后,与非暴露者相比,每天平均暴露1~15min者母血清中IL-1β(OR=3.00,95%C/:1.10—8.14)和CRP(OR=4.10,95%C/:1.47~11.47)水平升高,平均每天暴露超过15min者母血清IL-6(OR=5.19,95%C/:1.56—17.29)和TNF-α(OR:6.87,95%C/:1.97~23.96)水平升高。与非暴露者相比,平均每天暴露超过15min者脐带血清IL-1β(OR=0.21,95%CI:0.07~0.59)水平降低。结论母亲孕期被动吸烟暴露对母亲和胎儿的性反应有所不同,对母亲的性反应影响较大,对胎儿的性反应影响较小。

  • 标签: 烟草烟污染 孕妇 血清
  • 简介:1例21岁男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入院,无既往病史及饮酒史.入院给予丙基硫氧嘧啶(10mg,tid),治疗23d后患者出现皮疹、发热及肝功能损害,经停药、抗过敏及保肝治疗5d后好转.再次给予丙基硫氧嘧啶,用药1d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皮疹,严重肝功能损害,ALT最高达407.9IU·L-1,并在停药4d后并发了急性胰腺,经抗过敏保肝及对症治疗27d后好转.

  • 标签: 丙基硫氧嘧啶 超敏反应 胰腺炎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喜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因使用喜平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以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为例,从用药主导思想,给药途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喜平注射液12例不良反应涉及皮损10例,心动过速2例,过敏性休克2例,胃肠道反应4例。结论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喜平注射液的用药指征,在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减少耐受性较差患者的用药剂量,并密切观察其用药后的临床反应,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合剂组和常规治疗组,于治疗后第3天观察疗效,第1和第5天分别用ELISA法和免疫层析法检测白介素-1和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抗合剂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高,复诊率比较低,IL-1明显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降钙素原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也无差别(P>0.05)。结论抗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明显,并能抑制IL-1水平。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抗炎合剂 白介素-1 降钙素原
  • 简介:目的:研究保妇康对慢性盆腔大鼠子宫粘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MI-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及血清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采用混合细菌加机械损伤法建立慢性盆腔大鼠模型。保妇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2.07,4.14,8.28g/kgig给药,连续给药4周,采用半定量荧光免疫技术(RT-PCR)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ICMI-1和TGF-β1mRNA的表达,用ELA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子宫组织ICMI-1(2.03±2.76)和TGF-β1(9.03±2.76)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妇康2.07~8.28g/kg剂量范围内,均可明显减轻子宫粘膜炎症反应,高剂量组(8.28g/kg)、中剂量组(4.14g/kg)ICMI-1和TGF-β1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其中,高剂量组TGF-β1mRNA(4.11±1.29)的表达下降最明显;低剂量组(2.07g/kg)ICMI-1和TGF-β1mRNA的降低没有显著性差异。高、中剂量组(4.14~8.28g/kg)的IL-6和TNF-α明显降低。结论:保妇康能降低血清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下调子宫组织ICMI-1和TGF-β1mRNA的表达,减轻盆腔组织粘连,这可能是其防治慢性盆腔的机制之一。

  • 标签: 保妇康 慢性盆腔炎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服芪苈强心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NT-proBNP等疗效指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VEF、C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TNF-α、hs-CRP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可降低血清TNF-α、hs-CRP等因子水平。

  • 标签: 芪苈强心胶囊 冠心病PCI术后 心功能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强直性脊柱患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反应停进行治疗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反应停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强直性脊柱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反应停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效果难以达到患者的治疗需求,将其与柳氮磺胺吡啶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对强直性脊柱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柳氮磺胺吡啶 反应停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