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具有严重威胁[1]。在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无创、高效准确的检查方法及时作出诊断,针对病症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冠心病临床诊断公认的“金标准”,但其费用高,属有创性检查,且有引起并发症的风险;多层螺旋CT(MS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方面虽然无创,但X线辐射量较大;随着磁共振设备及其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进展,磁共振冠状成像技术已成为显示冠脉形态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2]。本文回顾对比分析32例磁共振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CE-CMRA)与DSA冠脉造影的图像资料,探讨3.0TCE-CMRA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对比增强 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价值 应用 影像检查方法
  • 简介:内侧颞叶癫痫是一种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目前临床评估主要目的是定位定侧癫痫灶、观察癫痫网络以及评价认知功能和手术疗效。利用血氧水平依赖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可无创检测癫痫活动。本文就rs-fMRI的原理、技术及其在内侧颞叶癫痫、癫痫网络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癫痫 颞叶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随着MRI技术的快速进展,它在心脏疾病尤其缺血性心脏病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MRI不仅能提供缺血性心脏病的形态学信息,还能用于评估心肌活力、心肌灌注以及心脏功能,而且冠状动脉MRI还能用于评价血管近段病变.所以,MRI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有望成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站式”检查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心室功能 诊断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73岁,因“间断性头晕1年,晕厥发作2次”于2012年2月17日入院。患者自述间断头晕1年多,自以为是感冒症状,未予以重视。曾出现无任何诱因晕厥2次,伴短暂意识障碍,10min后意识恢复,发作时未跌倒,不伴有肢体障碍、麻木、抽搐、两便失禁情况,无肢体乏力,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进行鉴别,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且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与肿瘤样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DWI鉴别诊断与对照组(30例)给予MRI鉴别诊断。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诊断的总准确率为93.3,与对照组的80.0%相比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患者,采用DWI诊断与MRI相比正确率较高,对于脑肿瘤与肿瘤样变针对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脑肿瘤 肿瘤样变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MRI对40例颅脑疾病做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增强前后MR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增强扫描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肿瘤性病变中明显强化占81.3%(26/32),轻度强化占9.4%(3/32),无强化占9.4%(3/32)。非肿瘤性病变中轻度强化占25.0%(2/8),无强化占75.0%(6/8)。经卡方检验,肿瘤性病变强化明显,与非肿瘤性病变者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及肿瘤的定性诊断,鉴别肿瘤有无术后复发或残留,显示肿瘤病灶大小、形态和数目,是MRI检查颅脑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颅脑疾病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水成像在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经临床证实或者手术病理证实胃肠道疾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1.5T磁共振水成像扫描。结果采用1.5T磁共振水成像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图像,本组患者包括结肠疾病患者27例、胃部疾病患者3例、小肠疾病患者12例均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结论1.5T磁共振水成像能够显示出胃肠道疾病的部位以及形态特征,并且其具有着无创、多平面、多方位以及无辐射等优点,在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1.5T磁共振水成像 胃肠道 疾病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BLADE(刀锋伪影矫正)技术在脑肿瘤术后3.0T磁共振脑部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2例脑肿瘤术后患者(19~72岁)行颅脑30T磁共振检查,常规序列扫描出现运动伪影后相应序列采用BLADE技术扫描,对两组扫描图像进行伪影评级,根据结果对比分析两组图像的运动伪影情况。结果:42个病例116个常规序列扫描出现运动伪影,扫描所得图像有诊断价值的序列数为37个,占319%;采用BLADE技术后运动伪影明显改善,扫描所得图像有诊断价值的序列数显著增多,为95个,占81.9%;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9.125,P〈0.01)。结论:BLADE技术能有效地改善因脑肿瘤术后患者MR检查不配合而产生的运动伪影,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扫描并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BLADE 伪影 脑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Ki-67联合检查脑胶质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标本70例,分析其术前MRI检查结果并统计病例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的表达率。结果MRI与Ki-67联合检查有助于对脑胶质瘤级别的判断,为患者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结论MRI检查已成为评价脑胶质瘤的分级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其MRI表现各有特征。Ki-67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MRI与Ki-67联合检查脑胶质瘤对其级别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 神经上皮 磁共振成像 KI-67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部磁共振成像预后评估进行探讨。方法回顾与分析从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00位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结果有15位患儿为重度脑病,其中有4位患儿预后不良(26.67%);有50位患儿为中度脑病,其中有6位患儿预后不良(12.00%);有35位患儿为轻度脑病,其中有1位患儿预后不良(2.86%)。结论在新生儿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容易造成遗留伤残或者是死亡。大部分患儿为中轻度窒息,临床中应该引起重视。对于预后磁共振成像具有判断价值。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预后
  • 简介:位于颅内外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病率明显升高。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magneticresonance,CMR)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CMR检查,分别测量并计算右心室与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排血量、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参数及主动脉、肺动脉直径,同时评价室间隔运动、心肌延时强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左、右心室功能参数,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右心功能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异常与心肌延时强化的关联.结果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均显著低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14例室间隔运动异常,14例出现心肌延时强化.室间隔运动异常组心肌延时强化出现比例明显高于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室间隔运动异常组的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低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功能较左心功能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的右心功能更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出现心肌延时强化比例高.CMR能够提供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及相关结构信息,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心脏病缺损 先天性 磁共振成像 肺动脉高压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及CT影像对于胆囊腺肌症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分析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7例患有胆囊腺肌症疾病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及CT影像对于该病的诊断效果,进而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胆囊腺肌症疾病的诊断意义。结果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后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影像,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可清晰显示胆囊内部结构,对于胆囊腺肌症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因此该检查方法对于此病的诊断价值高于CT影像。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 CT影像 胆囊腺肌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血管瘤婴儿行磁共振三维动态血管成像时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以便于为此类婴儿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婴儿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管瘤婴儿行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检查时,通过对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让其早日出院,而且还可以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血管瘤 护理干预 磁共振
  • 简介: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全身慢性结缔组织疾病,早期侵犯骶髂关节最多见,以后可累及椎间关节、肋椎关节、髋关节等。骶髂关节炎是本病最常见及最早出现的病变之一,在早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时,影像学提示的骶髂关节炎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骶髂关节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 磁共振成像 螺旋CT 结缔组织疾病 早期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独与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磁共振(MRI)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表现。结果彩色多普勒和MRI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83.7%和88.3%,二者联合诊断检出率95.3%,二者联合对乳腺癌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检查手段。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查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均有较大价值,如果二者联合应用可以起到优势互补,从而能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

  • 标签: 乳腺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前列腺良性增生(BPH)和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病例包括23例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15例患者为前列腺增生,8例患者为前列腺癌。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依病理结果,分别在病变区及非病变区设置并测量ADC值,对二者进行性相应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病灶在T2WI上低信号,DWI高信号,ADC值降低,受累的精囊、淋巴结转移在DWI、T2WI上为高信号,ADC图上为低信号;前列腺增生多起源于移形带,逐渐占据中央带,T2WI上以腺体增生表现为高信号,以间质增生表现为低信号,在DWI和ADC图上信号表现不均匀,前列腺癌的ADC平均值显著低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结论DWI检查有助于前列腺癌及前列腺良性增生的诊断,尤其是早期的前列腺癌,结合T2WI及MR动态增强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空间定位和分期的准确性。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氢质子波谱(1H-MRS)成像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78例,共计82个肿瘤作为研究组,其中乳腺癌54个,良性肿瘤28个。全部病例均于术前行磁共振动态增强后1H-MRS检查,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的DCE-MRI及1H-MRS表现,并将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等。结果DCE-MRI检查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1%,准确性为82%,阳性预测值为86%,阴性预测值为74%。1H-MRS检查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6%,准确性为89%,阳性预测值为92%,阴性预测值为83%。DCE-MRI联合1H-MRS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82%,准确性为93%。结论磁共振波谱与动态增强扫描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及准确率较低,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其敏感性和诊断准确率,对乳腺癌的术前定性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乳腺肿瘤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65岁,因“意识模糊、语言障碍2d”于2010年9月14日在HarborView医疗中心(HarborViewMedicalCenter,Seattle,WashingtonUS)就诊。患者于2d前突然出现言语障碍,表现为不能命名,复述较差,伴意识模糊,无其他伴随症状。就诊时血压127/80mmHg,查体表现为时间、地点定向力差,计算能力减低,不能命名,复述较差,但可以读写。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