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磁共振诊断脊椎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找出脊椎损伤影像学检查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64例脊椎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核磁共振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检查,进而分析核磁共振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核磁共振检查的韧带损伤、神经根损伤、软组织损伤、椎体挫伤和椎弓根骨折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7.8%、93.4%、100.0%、90.6%、92.5%,CT检查的正确率分别为82.2%、76.1%、87.5%、53.1%、75.0%(P<0.05)。结论在脊椎损伤影像学检查方面,与CT方法相比,核磁共振检查方法为无创伤检查,能够较为清楚地显示相应的病理变化,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组织的病变程度,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脊椎损伤 CT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核磁共振陀螺是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导航级陀螺。由于核磁共振陀螺通过探测原子核的宏观磁化在静磁场中的进动频率来测量载体的角速度,为获得高精度与大动态范围,需要确保静磁场的稳定性,防止外部磁场的干扰,所以必须对核磁共振陀螺进行磁屏蔽。从核磁共振陀螺磁屏蔽原理出发,通过数学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分析和研究了多层磁屏蔽罩结构参数对磁屏蔽系数的影响,并对核磁共振陀螺磁屏罩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的多层磁屏蔽罩磁屏蔽系数达到了106,满足核磁共振陀螺的使用需求。该工作为核磁共振陀螺仪的整体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陀螺仪 多层磁屏蔽 优化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原因,并研究对其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期间行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患者50例,分析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原因,并研究对其的护理对策。结果分析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原因,患者本身因素占48.0%,对核磁共振检查认识不足的因素有32.0%,环境因素占20.0%。其中患者本身因素占有比例最大。结论对于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患者,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有其必要性,消除患者中止检查的原因,对减少中止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核磁共振检查 中止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50例椎管肿瘤患者,先后进行核磁共振诊断、CT诊断,将核磁共振诊断设为观察组50例,将CT诊断设为对照组50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两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的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 椎管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药物研发是当前我国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这种药物研发工作来说,必须要重点针对药物分子的具体化学组成进行深入的剖析,尤其是对于分子结构以及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更是需要进行详细的探究,这也就需要借助于各类先进的技术手段,核磁共振波谱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类技术手段,本文就重点针对核磁共振波谱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核磁共振波谱 药物研发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9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14%,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2.88%。定位诊断率与定性诊断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是目前对椎管内肿瘤进行检查的最好方法,能有效的对其发病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诊断率主要取决于信号的强弱、强化特征。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核磁共振 手术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在核磁共振中的诊断评价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CT检查,对比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关节腔积液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大片不规则的片状长T1信号、长T2信号,高信号的STIR像;韧带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较低的T1W1信号,较高的T2W1信号,STIR像呈高信号;骨质改变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表现为较低的T1W1信号,较高或较低的T2W1信号;半月板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表现为半月板低信号影内可见椭圆形阴影或者球状、裂缝样阴影。结论核磁共振检测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弥补CT检测的不足,提高患者确诊率。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核磁共振 CT 诊断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行CT、MRI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本组60例患者,其中韧带损伤14例,半月板损伤17例,关节腔积液17例,骨质改变12例,MRI和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8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可准确反映膝关节损伤部位、病理变化及病变程度,可保证临床诊断的正确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必要的指导。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影像学检查 核磁共振 图像表现 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1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联合核磁共振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腕关节损伤的患者180例,随机分成CT组、核磁共振组以及CT联合核磁共振组各60例,诊断后比较三组患者腕关节脱位及骨折的检出率。结果CT联合核磁共振组腕关节脱位(28例)及骨折(45)的检出数均显著高于CT组以及核磁共振组(P值<0.05);CT联合核磁共振组隐匿性骨折(9例)及移位碎骨折(18例)的检出数均显著高于CT组以及核磁共振组(P值<0.05)。结论CT联合核磁共振诊断腕关节损伤,可显著提高患者腕关节脱位及骨折等的检出率,为之后的治疗提供全面直观的信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腕关节损伤 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