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衰老是机体自然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是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减退以至丧失,是生物体在生命后期阶段所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循序渐进的退化过程。现代衰老理论存在许多假说如自由基学说、染色体突变学说、线粒体损伤学说、衰老的端区学

  • 标签: T细胞 免疫衰老 免疫系统 免疫功能 活化途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除了临床中常见的手术、放疗、化疗外,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非小细胞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研究人员主要针对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和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展开进一步的论述。多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表明,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地位不断提高。而研究人员如何更加精准地采用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如何选择真正获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任志午 张超 刘俊阳 谢越 廖智超 李婷 刘新月 邢汝维 宋建民 杨吉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2年第2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分子流行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分子流行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 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天津 300299,甘肃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兰州 730099,甘肃省人民医院骨软科,兰州 730099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揭示骨巨细胞瘤特殊的免疫浸润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4例原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手术获得的肿瘤新鲜标本,采用10X平台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使用 t-分布领域嵌入算法(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降维分析将单细胞数据可视化及定量。对4例标本的35 643个单细胞数据进行细胞聚类、基本细胞类型的定义、免疫细胞的分类以及细胞类型之间的相互调控关系分析,探究骨巨细胞免疫环境的特征。通过细胞通讯分析,观察骨巨细胞瘤中免疫细胞调节及作用的主要细胞类型及主要作用的信号通路。结果骨巨细胞瘤由9种基本细胞类型组成,其中免疫细胞以CD8+ T细胞为主约占51%,非免疫细胞以成纤维细胞样梭形基质细胞为主,约占74%。在骨巨细胞瘤的免疫浸润中细胞毒性的CD8+ T细胞占比最高(49%),而耗竭状态的CD8+ T细胞占比最低(5%)。CD4+ T细胞以高表达免疫检查点基因CTLA4和TIGIT为特征。骨巨细胞瘤中CD8+ T细胞及NK细胞主要通过PARs和CCL两条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于多核破骨样巨细胞,而非基质细胞。结论通过单细胞测序数据定义了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组成细胞类型,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免疫浸润的组成特征,且发现其免疫细胞的作用对象主要为多核破骨样巨细胞,为更加深入了解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提供了有效信息。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单细胞分析 CD8阳性T淋巴细胞 肿瘤逃逸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对梅毒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在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之间,从我院抽取76例梅毒患者,以此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同期检查的健康人群,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体液免疫检测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检测结果。结果:梅毒患者的IgG、IgA、IgM指标均高于健康人群(P

  • 标签: 梅毒 体液免疫功能 细胞免疫功能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痤疮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6—9月选择在单县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4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早期痤疮患者20例,后期痤疮患者20例,从在单县中心医院体检中心选取20名无痤疮病症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CD4^+T细胞、sIL-2R、IgG、IgA、IgM水平。三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同时用Levene检验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性,则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T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CD4^+、sIL-2R水平[(41.28±2.69)%、(169.1±43.6)pmol/L,(39.52±3.76)%、(113.4±56.7)pmol/L,(38.44±2.85)%、(78.6±32.5)p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15、5.832,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早期痤疮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后期痤疮组CD4+、sIL-2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痤疮组CD4+、sIL-2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研究对象IgG、IgM[(18.62±2.14)、(1.27±0.37)g/L,(15.38±1.47)、(1.48±0.45)g/L,(13.79±2.76)、(1.24±0.31)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44、8.497,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与早期痤疮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后期痤疮组Ig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痤疮组Ig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后期痤疮组相比,早期痤疮组IgM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了早期、后期痤疮炎症反应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痤疮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炎症
  • 简介:摘要机体衰老的本质是细胞衰老不断累积的过程。免疫系统的衰老既是机体衰老的必然结果,也是导致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免疫系统作为衰老变化的主要系统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本文将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T、B细胞及固有免疫系统的自然杀伤(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骨髓源性抑制细胞免疫细胞的亚群、衰老指标和功能等方面在衰老过程中的改变进行总结,进一步明确免疫系统衰老在机体衰老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 标签: 免疫衰老 T细胞 NK细胞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患者诊断中采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加入到本次的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梅毒患者。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将同期60例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均采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体液免疫指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两组细胞免疫指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低(P<0.05)。 结论:在梅毒患者诊断中施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的病情,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功能 梅毒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患者诊断中采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加入到本次的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梅毒患者。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将同期60例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均采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体液免疫指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两组细胞免疫指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低(P<0.05)。 结论:在梅毒患者诊断中施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的病情,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功能 梅毒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生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凋亡相关基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浙江省台州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加用DC-CIK细胞生物免疫治疗。观察两组凋亡相关基因[原发性小头畸形基因(MCPH1)、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M)、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ATR)、转录因子21(TCF21)]、免疫功能的变化,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CPH1、ATM、ATR、TCF21分别为(301.11±41.12)、(239.98±30.15)、(270.01±36.01)、(270.01±34.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1.32±15.32)、(103.00±13.97)、(101.12±14.90)、(100.20±14.99)(t=32.194、29.149、30.644、32.299,均P<0.001);观察组Th1细胞为(29.00±3.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61±3.22)%(t=9.634,P<0.001);观察组Th17细胞、Th2细胞、CD+4CD+25Treg细胞分别为(0.89±0.10)%、(12.01±1.36)%、(11.02±1.9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0.20)%、(17.61±2.20)%、(18.70±2.40)%(t=25.614、15.310、17.670,均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2.0%(2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15/50)(χ2=5.002,P<0.05)。结论DC-CIK细胞生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诱导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化疗。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细胞生物学 免疫疗法,过继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药物疗法 凋亡调节蛋白质类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预测标志物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3种克隆抗体染色一致性、相关性,为逐步规范IHC法各种抗体检测PD-L1表达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样本,制作成组织芯片。3种克隆抗体(Dako公司22C3,Roche公司Ventana SP142 和SP263)检测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判读并对比3种抗体染色结果;抗体间互换cut-off值、筛定公共cut-off值,分别判读染色结果并计算肿瘤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对抗体一致性、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抗体均获得了良好的染色结果,定位准确、背景清晰,其中抗体SP263、22C3 PD-L1阳性染色结果均高于SP142染色结果。SP263与22C3抗体相关性较好(Kappa=0.828,P<0.01);SP142与SP263(Kappa=0.570,P<0.01)和22C3(Kappa=0.722,P<0.01)抗体间有一定相关性。5%可作为判读公共cut-off值,此时3种抗体的PD-L1表达差异最小,一致性较高。3种抗体互换判读cut-off值时,22C3和SP263 抗体间PD-L1表达一致率为95%,一致性较高。结论3种抗体均能检测肿瘤细胞中PD-L1,22C3和SP263 抗体间一致性较高。5%或许可以作为3种抗体PD-L1判读共用cut-off值。提示不同克隆抗体对肿瘤细胞中PD-L1染色结果有交换的可能,有助于各种PD-L1抗体及检测平台的合理使用,意味着在未来的临床用药筛选上将加大实用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药物研发迅猛,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已在国内外多个指南优先推荐作为不可切除或进展期HC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替西木单抗亦被我国指南推荐作为中晚期HCC一线标准方案。局部治疗联合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或同时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预后。单药或联合方案作为围手术期新辅助治疗的研究亦取得一定进展。

  • 标签: 肝细胞癌 分子靶向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监视、防御、调控功能的重要系统,其中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目前,各种肿瘤免疫疗法相继应用于临床,标志着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了新时代。本文将对目前正在进行的T细胞免疫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T淋巴细胞过继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人体内的巨噬细胞承担着与入侵病原体斗争的任务.这种免疫细胞在人发烧的时候活性会更强。日本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巨噬细胞在人体温升高时活性更强.是因为它们活性吞噬病原体时产生的过氧化氢做了“开关”。

  • 标签: 免疫细胞 开关 体内 激活 巨噬细胞 日本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