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以猪胆汁为原料,初步研究了乙酸乙酯添加量、处理温度、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猪去氧胆酸(HDCA)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酸乙酯添加量为猪胆粉质量的8倍,处理温度80℃,处理时间2h,HDCA的提取率为93.15%。

  • 标签: 猪胆汁 猪去氧胆酸 提取 纯化
  • 简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婴幼儿奶粉左旋肉碱的含量。通过对婴幼儿奶粉左旋肉碱的测定进行不确定度的评估,表达出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为评价左旋肉碱测定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提供技术依据。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左旋肉碱 不确定度
  • 简介:为了解烟丝气流干燥过程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烟丝糖苷类致香成分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GC/MS法分析了烟丝的糖苷类致香成分,并进行了感官品质评吸。结果表明:①糖苷类致香成分总量与超级回潮机出口烟丝含水率及干燥机混合风温度呈负相关性;②改变气体流量,对糖苷类致香成分总量没有显著影响;③卷烟感官品质香气项得分随着糖苷类致香成分总量的增大而提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有针对性地调节气流干燥过程的工艺参数,尽可能多地保留烟丝的糖苷类致香成分,优化卷烟香气品质的设计要求。

  • 标签: 烟丝 气流干燥 糖苷类致香成分
  • 简介:水果采后保鲜是当前三农问题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采用壳聚糖(CTS)对水果进行保鲜,可减免化学保鲜剂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避免物理保鲜成本高、操作难的缺点。本文综述了CTS的结构、保鲜机理及其在水果保鲜上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使用CTS在水果保鲜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壳聚糖 水果 保鲜 研究进展
  • 简介:针对绿色蔬菜在加工过程失绿的现象,综合分析了变色机理及近年来在加工中常用的护色技术.结果表明,脱镁叶绿素a、b,焦脱镁叶绿素a、b及脱镁叶绿酸a、b的形成,是造成绿色蔬菜色泽劣化的主要原因.从应用上看,目前常用的金属离子护色法效果较好,但其安全性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改用叶绿素衍生物染色技术效果也很理想,并且其食品安全已被认可,因此这种方法已成为目前护色时常选用的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绿色蔬菜 加工技术 护绿技术 变色机理 叶绿素 PH值
  • 简介: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对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超临界萃取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超临界流体萃取 应用 展望
  • 简介:茶多酚是茶叶酚类物质的总称,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抑菌和保健功能。介绍了天然防腐剂茶多酚的组成、抗氧化机理及抑菌机理,综述了茶多酚在水产品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茶多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茶多酚 水产品 应用
  • 简介:研究了超声波提取时间、固液比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超声波提取沙棘果渣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提取时间20min、固液比为1g:50mL、提取液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沙棘多糖的提取量为88.09mg/g。

  • 标签: 超声波提取 沙棘粗多糖 正交试验
  • 简介:以徐香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采用模拟运输振动方式,研究减振包装(泡沫网套、托盘)在猕猴桃运输过程的减振防伤效果。结果表明,与裸露组相比,采用减振包装的猕猴桃模拟运输后贮藏14d时,可显著降低果实表面损伤指数、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及果实硬度下降幅度,延缓果实色泽的变化,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综合各指标,减振包装具有显著减少猕猴桃果实损伤和延缓果实衰老的效果,其中托盘的减振效果优于泡沫网,更利于猕猴桃运输后的贮藏和品质保持。

  • 标签: 猕猴桃 减振包装 运输 品质
  • 简介: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在食品安全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及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 标签: 生物传感器 食品检测 应用
  • 简介:在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杜仲叶绿原酸的丁艺。在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设计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为45%,料液比为1:8,超声波屏极电流为0.60A,提取时间为30min,绿原酸提取率可达2.81%。该工艺具有溶剂用量较少,提取周期较短,提取率较高等特点。

  • 标签: 绿原酸 杜仲叶 超声波辅助
  • 简介:“软饮料工艺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从该课程案例选择的优化、案例呈现的优化、案例总结的优化,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 标签: 应用性 案例选择 案例呈现 案例总结
  • 简介:广式腊肠外形美观、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作为高脂肪含量的肉制品,广式腊肠易发生脂肪氧化酸败问题,影响了其香味和色泽。针对这一问题,综述了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三大类天然抗氧化剂在广式腊肠的研究及应用。

  • 标签: 广式腊肠 天然抗氧化剂 脂肪氧化
  • 简介:主要研究了磷酸化-酶法复合方法改性小麦面筋蛋白,得到改性小麦面筋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小麦面筋蛋白添加量6%,三聚磷酸钠添加量2.5%,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08%,温度30℃,酸解pH值9;以复合改性小麦面筋蛋白膜的阻水性和消化率为考察指标,经初步研究得到制备可食性膜的较好工艺条件为:小麦面筋蛋白添加量7%,三聚磷酸钠添加量2.5%,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05%,温度30℃,酸解pH值10.5。

  • 标签: 小麦面筋蛋白 复合改性 溶解度 阻水性 消化率
  • 简介: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尤其是乳制品,其安全问题涉及到每一个人,而牛奶安全问题中比较严重的一个就是抗生素残留问题。通过综述抗生素残留现状、来源和危害,以及比较流行的抗生素检测技术和新的检测方法,对牛奶抗生素检测方法的发展进行展望。

  • 标签: 乳制品 抗生素残留 检测方法
  • 简介:选取六大茶类13个茶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黄素类及其4种主要单体的含量,并对其在六大茶类中分布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绿茶以简单茶黄素(茶黄素和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为主,含量较低;白茶、黄茶和乌龙茶4种主要茶黄素单体分布比例相近,且总含量均较低,但高于绿茶;红茶以复杂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为主,且含量在六大茶类中最高。为进一步证实绿茶茶黄素的存在,选取109个不同厂家的绿茶样品进行茶黄素测定,分析表明茶黄素类物质普遍存在于非发酵的绿茶样品

  • 标签: 茶叶 茶黄素 发酵
  • 简介: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蔬菜涕灭威亚砜(Aldicarb-sulfoxide)残留量的方法,前处理采用乙腈提取,十八烷基固相萃取小柱和石墨化炭黑/氨基丙基柱净化蔬菜萃取液[1-2]。液相部分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组成的体系作为流动相,质谱方面采用二级串联质谱、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外标法定量。不同蔬菜加标的回收率为75%以上,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以下,方法定量限为3μg/kg。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涕灭威亚砜 定量下限
  • 简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损害,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信誉。消费者急需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鉴别食品真伪,并清楚地了解生产流通的每一个环节详细情况的解决办法。防伪、可溯源的二维条码技术成为重要技术之一,从二维条码技术特点入手,结合生产流通实际,对二维条码技术在农产品溯源过程进行应用分析。

  • 标签: 二维条码 可追源性 农产品
  • 简介: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某些乳链球菌产生的一种活性多肽物质,是高效、无毒副作用的天然生物防腐剂,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允许使用在食品防腐上的抗菌素。综述了乳酸链球菌素的抑菌机理、溶解性、稳定性及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研究进展。

  • 标签: 乳酸链球菌素 抑菌机理 食品工业 研究进展
  • 简介:对近10年来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及纯化过程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综述,并分析总结大孔树脂在中药分离纯化应用过程存在的型号、品质、安全性、再生等问题,进而为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在今后中药及中药复方分离纯化的应用提供研究思路,为工业化生产服务。

  • 标签: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 纯化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