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针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探讨保温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绘制鱼骨图、特性要因评价表、因果关联图及冰山图确定真因,针对真因制定保温实施对策对机体体温的影响。结果对策实施后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由改善前的51.21%降为19.39%,目标达成率为108.97%,目标进步率为6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保温对策在腔镜手术过程中有效预防及遏制低体温发生的作用,使其能够平稳的度过手术期。

  • 标签: 品管圈 腔镜手术 低体温 手术中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Nucleus24CA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行为反应阈值(T-level,T级)及最大舒适级(C-level,C级)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内在联系,探讨其对术后调机的指导意义。方法对81例植入Nucleus24CA人工耳蜗患儿,分别在术中、术后1、2、6个月进行电极阻抗阈值测试,收集术后对应T、C值,并对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极阻抗值术中检测最低,术后1月开机最高,此后逐渐减低(P〈0.01);自蜗顶至蜗底各通道间电极阻抗值无显著差异(P〉0.05)。各电极通道T值、C值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增高(P〈0.05),并与电极阻抗值呈线性相关。结论测定电极阻抗值是评估人工耳蜗刺激电极状态的有效手段;术后2月应同时调试T值及C值,此后则应对C值进行重点调试。

  • 标签: 人工耳蜗 电极阻抗
  • 简介:目的GJB2、GJB6、GJB3基因与遗传性耳聋及角化病有关,以GJB2、GJB6、GJB3基因为候选基因,研究1例伴有掌跖角化病的综合征耳聋先证者的分子病因,探讨其表型及遗传特征。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并提取DNA,对GJB2、GJB6、GJB3基因编码区进行PCR扩增,以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父母GJB3、GJB6基因测序未发现突变。先证者携带GJB2基因R75W单等位基因突变,其父母未携带此突变,在证实先证者与其父亲的亲子关系后明确先证者携带的R75W为新生突变。301名中国正常对照中未发现GJB2基因R75W突变。结论在中国首次发现了GJB2基因新生突变R75W,此突变可能以显性方式遗传,导致耳聋-掌跖皮肤角化综合征。在不同种族R75W导致的耳聋多为双侧重度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而皮肤表型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 标签: 综合征型耳聋 掌跖角化病 GJB2基因 GJB6基因 GJB3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我院黏液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各病区送检的5836份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通过MicroscanWalkaway96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分析黏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科室分布,通过K-B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观察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吡肟等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运用SPSS15.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检测的5836份标本共分离出黏液铜绿假单胞菌204株,分离率为3.50%;我院黏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科室以重症医学科和呼吸内科居多;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黏液铜绿假单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高,分别达到了21.1%、19.6%和14.2%,而对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2.9%和7.4%。结论我院黏液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而对妥布霉素、头孢他啶较为敏感;因此,黏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较高的科室应注重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种类及用药疗程、侵袭性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性操作,以降低其感染风险。

  • 标签: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从2005年9月1日开始到12月9日结束的“聆听现在,韵律永恒”澳大利亚人工耳蜗知识讲座及康复教育捐助百日活动在多方支持下获得了圆满成功。

  • 标签: 康复教育 知识讲座 人工耳蜗 澳大利亚
  • 简介:目的探讨携带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耳聋患者GJ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205例GJB2单杂合突变的非综合征耳聋患者进行GJA1外显子2直接测序,对照组为111例听力正常成年人.结果205例GJB2单杂合突变患者中,GJA1c.IVS2+1insA杂合突变3例(1.45%),c.456G〉A和c.717G〉A各1例,都为杂合同义突变.111例对照组中,c.IVS2+1insA杂合突变3例(2.70%),c.466A〉G杂合突变1例.两组c.IVS2+1insA突变率无明显差异(校正χ2=0.115,P=0.735〉0.05).结论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耳聋患者中GJA1检测未见致病突变.

  • 标签: 耳聋 GJB2基因 单等位基因突变 GJA1基因 DNA突变分析
  • 简介:每年杂志社都会组织一些专家、学者参加世界著名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会议,如美国的AAO年会、欧洲鼻科学协会年会、世界华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大会、世界耳鼻咽喉科大会、德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年会等。杂志社为各位专家参会创造便利的条件,并与会议主办方协商争取最优惠的政策,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 标签: 耳鼻咽喉科学 杂志社 国际交流 医学文摘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吡格列酮(30mg,q.d)联合二甲双胍(500mg)治疗2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61例单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30mgq.d+500mgbid)作为观察组、二甲双胍组(1000mgbid)作为对照组。24w后,观察HbAlc、AST、Cr、FBG、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较二甲双胍单药组HbAlc、AST、Cr、FBG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对于2糖尿病,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优于极量单药二甲双胍。

  • 标签: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100例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气导提高超过30dB、气导提高在10dB到20dB之间以及气导提高低于10dB三个阶段的听力恢复情况分别是40.00%、18.00%以及10.00%,和对照组患者在气导提高超过30dB、气导提高在10dB到20dB之间以及气导提高低于10dB三个阶段的听力恢复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脂瘤中耳炎患者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后,可以保证手术安全开展,提升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听力早日恢复。

  • 标签: 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胆脂瘤型 中耳炎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经典WullsteinⅢ鼓室成形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的适应证及其术后听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开放式Ⅲ鼓室成形术的患者34例(34耳),患者均有听骨链破坏而镫骨结构完整,鼓膜内陷与镫骨头或砧骨豆状突直接连接,根据术中是否植入钛合金部分人工听骨(partialossicularreplacementprosthesis,PORP)分为两组,WullsteinⅢ鼓室成形术(Ⅲ组)11例和植入钛合金部分人工听骨(PORP组)23例。分别比较两组术后0.5、1、2和4kHz的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的变化情况。结果Ⅲ组患者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46.59±16.60dBHL,术后为34.89±10.34dBHL,气导听阈提高11.70±19.30dBHL;PORP组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44.23±12.31dBHL,术后为37.08±14.36dBHL,提高7.14±14.39dBHL;Ⅲ组术前平均气骨导差(air-bonegap,ABG)为23.98±13.08dBHL,术后为16.25±6.98dBHL,缩小7.73±14.93dBHL;PORP组术前平均ABG为26.58±10.27dBHL,术后为19.40±13.28dBHL,缩小7.17±13.63dBHL。两组患者在气导听阈提高值及ABG缩小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如果鼓膜内陷与镫骨头或砧骨豆状突形成连接,可以予以保留,短期随访术后听力水平与植入PORP重建听骨链的效果相当,长期效果还需随访观察。

  • 标签: 鼓室成形术 部分人工听骨 改良乳突根治术
  • 简介:目的探讨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I呼吸衰竭的疗效并作比较分析。方法将40例新生儿肺炎合并I呼吸衰竭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治疗,研究组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aO2、呼吸频率、pH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pH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I呼吸衰竭患儿效果满意。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目的定量检测非综合征耳聋患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1555突变型/野生的拷贝数,探讨突变型/野生比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实时定量PCR技术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Real-timequantitativePCR和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RT-ARMS-qPCR系统)对含突变型和野生mtDNA1555位点的拷贝数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比例。共检测散发组12例、家系组7例异质性突变患者,结合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突变型与野生的比例与耳聋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散发组mtDNAA1555G异质性突变的患者中,突变型mtDNA所占的比例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r=0.771,P=0.003);家系组患者中,突变型mtD-NA所占的比例亦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r=0.850,P=0.015)。结论突变型mtDNA占所有mtDNA的比例与耳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非综合征耳聋临床表型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 标签: 非综合征型耳聋 线粒体DNA 突变 实时定量PCR技术和扩增阻滞突变(RT-ARMS-qPCR)系统 拷贝数 临床表型
  • 简介: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重度极重度非综合征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筛查。方法采集本地区聋哑学校和门诊散发的重度极重度非综合征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29人的外周血并提取DNA,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GJB2,GJB3,SLC26A4,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mtDNA)12SrRNA热点突变位点。结果该耳聋人群中与筛查位点有关的耳聋比例占41.09%,共检出GJB2基因突变26例(20.16%);mtDNA突变8例(6.2%);SLC26A4基因突变21例(16.28%);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结论本组耳聋人群中与筛查位点有关的耳聋比例高达41.09%,GJB2突变是该人群遗传性聋的最常见病因,SLC26A4突变为第二常见病因。

  • 标签: 耳聋 基因诊断 GJB2 SLC26A4
  • 简介:方案教学(ProjectApproach)又称为方案活动(Projectwork),最初是受杜威的观点启发而来,随后由威廉·H·基尔帕特里克(WiIIiamH·KiIparrick)在进步主义运动中倡导.后又被称为“方案教学”[1]。这一理念所提出的假设是:当儿童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并被视为中心时.

  • 标签: 教学法 方案教学 儿童教育 教学目标
  • 简介: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由于听力语言康复教师所教授的对象具有明显的听觉或语言障碍,这就为教与学主体问的交往、沟通平添了一种阻隔。致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共同面对学习内容时,两个主体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自然就出现一种教师不停地“说”,学生被动地“听”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严重滞阻教与学的效果。

  • 标签: 互动教学 听力语言康复 语言障碍 教学实践 学习内容 传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