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PICC置管术后换药临床通常使用无菌纱布及无纺布透气胶带外固定。近年根据皮肤病患者特点,在PICC置管术后换药均采用无菌纱布及弹力网状绷带外固定,效果满意。弹力绷带为外科包扎材料,采用化纤原料编织而成,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包扎,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包扎压力适宜,无过敏反应,透气性好,美观舒适的特点;也具有良好的包扎性能,绷带外观呈圆筒网眼状。

  • 标签: 绷带 PICC 换药
  • 简介: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减少穿刺血管次数,减轻病人痛苦,操作简单。便于连接三通管,实现一通路多液路的临床需求;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等优点。本科是创伤骨科,手术病人及开放性创伤病人较多,手术后静脉留置针连接镇痛泵常规使用2-3d,但是由于病人睡眠,肢体活动,加上汗液的侵蚀致留置针胶带粘贴不牢往往容易引起脱针,造成针眼出血,污染床单元,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引起病人及家属的恐慌,造成潜在的医疗风险。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弹性绷带 开放性创伤 临床需求 三通管 穿刺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髋关节内外旋绷带对脑瘫痉挛型患儿步态影响。方法使用足印法和B-PHY型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观察痉挛型脑瘫患儿使用改良髋关节内外旋绷带治疗前后对比。结果通过40名患儿穿戴绷带后对比穿戴绷带前,步行时髋关节内、外旋以及足偏角角度明显得到改善(P=0.015;P<0.05,0.01),且穿戴后使用B-PHY型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检测立位前后重心转移较穿戴前分布均匀。结论配备髋关节内外旋绷带有利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立位及步态能力的提高。

  • 标签: 脑瘫痉挛型 髋关节内外旋绷带 足印法 B-PHY型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
  • 简介: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外伤疾病,其复位方法以颌骨坚强内固定为主,但不同年龄及部位的骨折常辅以颅颌牵引。一般需要持续牵引3~4周,如延误治疗,可引起骨折错位愈合,导致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传统的颅颌绷带牵引,由于易松脱,松紧度因病情需要难已调节,进食费力,睡眠时体位受限等原因,常引起病人感觉不舒适而难以坚持治疗,影响治疗效果。作者摸索出了一种用于颌骨骨折复位的简易颅颌绷带,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颅颌牵引 绷带牵引 应用 可调式 颌骨骨折 口腔颌面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42例(42眼睛)作为对象,随机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患者术后角膜表面配绷带型角膜接触镜,5d后取下,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角膜上皮荧光色素染色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的每个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角膜上皮荧光染色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翼状胬肉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刺激症状,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属于简单、有效、便于掌握的辅助治疗措施,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绷带 疼痛 角膜上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以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方法通过对照组使用常规固定留置针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弹力绷带固定的方法。结果对照组只能留2~3天,而观察组可以保留3~4天,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家属对留置针的满意度,增加了留置针的使用率,有效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弹力绷带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锁骨位置较特殊,骨折后畸形愈合率较高,会限制锁骨、肩胛骨活动,若治疗被耽误,会造成锁骨畸形、肩胛骨外翻等问题,因此本文分析8字绷带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8月期间门诊以及住院收治的120例学龄前及幼儿期儿童锁骨骨折患者,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3个月后日常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愈合率高达100%,骨折移位加重率3.3%,畸形愈合率3.3%,治疗方案更改率0%,日常活动能力评分(20.58±1.17)分,参照组的愈合率90%,骨折移位加重率85%,畸形愈合率60%,治疗方案更改率10%,日常活动能力评分(18.46±1.36)分,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8字绷带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锁骨骨折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畸形愈合,促进骨折康复。

  • 标签: 儿童锁骨骨折骨折 8字绷带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表疾病采取绷带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眼表疾病(干眼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患者的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采取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在人工泪液治疗的同时联合绷带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自觉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绷带镜 眼表疾病 干眼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新鲜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90例新鲜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8”字型绷带外固定治疗。结果治愈88例,好转2例,治愈率97.7%,骨折临床治愈时间4~6周。结论手法复位8字型绷带外固定治疗新鲜肱骨髁上骨折较其他手术治疗方法无论在患者创伤程度、骨折愈合、功能恢复、住院时间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手法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8字型绷带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敷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解除弹力绷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行冠状动脉诊断及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徒手解除弹力绷带,比较两组病人粘贴部位的皮肤情况。结果对照组皮肤出现异常情况的有18例,观察组皮肤异常的仅有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可明显减少病人皮肤的损害,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弹力绷带 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臂闭合性骨折患者采取弹力绷带护理法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骨外科50例臂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常规组25例(常规护理),研究组25例(常规+弹力绷带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骨折复位肢体肿胀程度改善效果较常规组显著;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高于常规组的72%;研究组中张力性水泡的发生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臂闭合性骨折患者采取弹力绷带护理法后能够有效降低张力性水泡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肿胀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臂闭合性骨折 弹力绷带 护理 满意度 张力性水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绷带式接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濮阳市眼科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者96例(96眼),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应用绷带式接触镜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抗炎治疗不用绷带式接触镜组,每组各48例(48眼)。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1天和7天角膜刺激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520,-2.989;P=0.024,0.010)。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两组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t=-2.593,P=0.021)。术后不同时间点泪膜破裂时间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2.08%(χ2=1.011,P=0.753)。结论应用绷带式接触镜在翼状胬肉术后可缓解角膜刺激症状,有利于眼表修复、稳定泪膜。

  • 标签: 镜,接触,绷带式 手术,翼状胬肉 移植,干细胞,角膜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粘性绷带对动静脉内瘘血肿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将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中发生穿刺部位肿胀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穿刺部位发生血肿时先用弹力止血带加纱球进行穿刺点的压迫,再用3M自粘性绷带缠绕在血肿上,松紧适当,4小时以后放松绷带。对照组用弹力止血带加纱球压迫在穿刺点的上方进行压迫止血4小时后放松。观察两组12小时及24小时内的血肿变化。结果观察组9例12小时血肿消退7例,24小时血肿消退1例,超过24小时血肿消退1例;对照组9例;12小时血肿消退3例,24小时血肿消退4例,超过24小时消退2例,其中1例血肿局部溃烂,行动静脉内瘘闭合术后血肿才逐渐消退。统计学检验提示两组血肿消退时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20.172,P<0.01)。即观察组血肿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自粘性绷带可有效缩短动静脉内瘘血肿消退时间,达到内瘘渗血局部止血,减轻患者痛苦,有效保护患者血管通路。

  • 标签: 自粘性绷带 血肿 血肿消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角膜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5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观察组和35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为初发性的翼状胬肉,两组患者均由由同一术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结束以后,观察组包封术眼并佩戴角膜绷带镜,对照组仅常规包封手术眼。两组均用复方地塞米松滴眼液、重组人上皮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点眼,睡前使用氧氟沙星眼膏涂眼。一周内观察两组患者眼部的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修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角膜上皮的修复时间(3.45±0.96)d较对照组(4.23±0.98)d明显缩短,差异有意义(P<0.05);术后1~7d观察组眼部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可缩短角膜创面的修复时间,减轻角膜刺激症状和局部炎症反应。

  • 标签: 角膜绷带镜 翼状胬肉 角膜刺激症状 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老年患者留置针固定阶段使用自粘弹力绷带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为本院老年留置针患者,共计收录48例,其中实施常规绷带固定的2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自粘弹力绷带的24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对比分析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17%,数据分析存在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服务评分分析中,实现护理分值较之对照组同项分值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数据分析存在意义(P<0.05)。讨论:老年留置针患者的病情干预中,固定方式实施为常规绷带固定的效果受限,通过使用自粘弹力绷带的使用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留置针固定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生理状态改善。

  • 标签: 自粘弹力绷带 老年患者 留置针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绷带镜联合湿房治疗丝状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住院的丝状角膜炎患者76例,按治疗分组38例。对照组在刮除丝状物使用贝复舒滴眼用凝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绷带镜加功能性湿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3周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VAS评分)和角膜上皮愈合程度(FL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疗效100%(38/38)高于对照组65.8%(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及3周vas、FL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绷带镜联合湿房 丝状角膜炎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疤痕敌与弹性绷带联合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的效果。方法选择烧伤后创面愈合1周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使用疤痕敌与弹力绷带联合治疗;对照组54例,使用疤痕敌防治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指导联合使用疤痕敌与弹力绷带防治烧伤后瘢痕增生比单纯使用疤痕敌效果更好,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烧伤后瘢痕增生及痒痛等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疤痕敌 弹力绷带 瘢痕增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在预防小儿留置针脱管时采用自我粘缠绷带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儿科科室于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1月接受的需要对之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 60例。用电脑随机对这 60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进行分组: 30例的对照组、 30例的研究组。应用 3M 透明敷贴加自我粘性弹力绷带的开窗式方法来对研究组患儿的留置针进行固定;采用 3M 透明敷贴加 3M 纸质胶带的常规方法来对对照组的患儿的留置针进行固定。记录两组患儿的留置针在患儿的穿刺部位保留的时长、脱管例数以及置管 72h后穿刺部位的反应如何并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留置针保留时长明显比对照组患儿的留置针保留时间要长得多( 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的脱管例数以及穿刺部位发生炎症等反应比对照组的要少得多( P<0.05)。结论:在对需要静脉输液且需要留置针管的患儿进行治疗以及护理时,采用自我粘性弹力绷带的开窗式方法来加强固定留置针,能够更好地延长留置针的停留时长、减少穿刺部位的异常反应,更加有效地减轻或避免给患儿带来重复穿刺的多余痛苦,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自我粘缠弹力绷带 透明敷贴 小儿留置针 脱管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