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酮类抗菌的不良反应,并研究临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 服用酮类抗菌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 84 例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使用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应等,总结合理用药对策。结果: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依沙星最低;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以及累及神经、呼吸、消化系统等。结论:需加大对酮类抗菌使用的监管力度,合理应用,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喹诺酮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效果研究
  • 简介:所谓类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术语中的特定名词,指某一类药理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具有相同的一种或一类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第11、24和35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对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等不良反应进行了警示,并指出该禁用于糖尿病患者;同时还指出,洛美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酮类药物引起血糖紊乱也有报告。由此引出“血糖紊乱是否为酮类抗菌物类反应”的话题。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血糖紊乱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理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酮属于酮类,又称吡啶酮酸类,属化学合成抗菌。临床用于治疗尿路、肠道、呼吸道以及皮肤软组织、腹腔、骨关节等感染,取得良好疗效。酮类药物因其药物成分中都具备酮结构而得名,是临床运用于急、慢性感染治疗的主要药物,随着药物研发事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洛美沙星、罗沙星等新型药物,本文通过简单介绍了酮类药物的种类,对相关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概述,以便全面了解其优势,拓展其应用前景。

  • 标签: 氟喹诺酮 诺氟沙星 培氟沙星 依诺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抗菌物的药理药效,并分析其的临床应用效能。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患者,依据其不同的感染类型对症实施酮类抗菌物治疗,探究其应用效能,并分析酮类药物的应用效能。结果:40例呼吸系统感染者,38例治疗有效,占比95.00%;40例消化道感染者,32例治疗有效,占比80.00%,泌尿系统感染者,36例治疗有效,占比90.00%。结论:酮类药物抗菌效能理想,可有效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肠胃系统的感染,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喹诺酮 抗感染 药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酮类药物是指含的第三、四代酮药物,由于在原有的结构中引入了,致使其在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诸方面得以扩展,具有良好的疗效价格比。随着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耐药菌株的增加,酮类药物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的重用。因此,为便于临床上正确地使用该类药物,现就它们的药理特点做一简单的综述。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酮类的药理特征与用药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过酮类药物的患者84例,调查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表现和类型、给途径和给类型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等,分析酮类药物的药理特征与用药评价。结果:本组患者的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0%(11/84),不良反应类型较多,其中以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最多;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酮类药物;静脉滴注给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给途径,且P<0.05。结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临床表现出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给类型对不良反应均有影响,在临床使用时应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药理特征 用药评价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长,抗菌物的研究也得到飞速发展。在众多抗菌中,酮类药物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拥有越来越广的抗菌谱,越来越强的抗菌活性,更重要的是不同病原微生物目前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仍很低,医药界人士甚至正在发掘其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因此,该类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酮类药物及其各种新药、新制剂大量涌现并进入临床应用,由于其各有优点,且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亦多,所以如何既安全又有效地合理应用酮类药物尤为重要。

  • 标签: 喹诺酮 作用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建立一种量化的药品安全性评价方法,为批量药品的遴选提供借鉴。方法以10种酮类药品为例,收集药品采购及不良反应相关数据,运用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及发生率的乘积排序,寻找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轻且发生率低的药品品种。结果与结论10种酮类药品中,洛美沙星评分最低,即安全性较高,其次为氧氟沙星,而加替沙星评分最高,安全性最低。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品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治疗妇科盆腔炎患者采取酮类抗菌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接收治疗的104例盆腔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序号的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治疗妇科盆腔炎患者主要给予酮类抗菌物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妇科盆腔炎患者的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盆腔炎 盐酸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 简介:目的探讨酮类抗菌物的各种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的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等,对酮类抗菌物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归纳和总结,并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与对策.结果随着酮类抗菌物临床使用量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越来越多.结论临床用药一定要增强合理用药意识,最大程度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程度,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抗菌临床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应用酮类抗菌物治疗的患者共90例,用药期间均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用药途径、类别、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其中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9%,加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诺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44%,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8%,依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其中以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最少依沙星。临床以变态反应最多主要为荨麻疹、皮肤瘙痒、红斑等。结论酮类抗菌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神经、呼吸、消化系统等多种不良反应,临床用药中要规范,加强监管,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喹诺酮类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酮类药物从开发出来就由于其具有的抗菌谱广泛、活性较强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紊乱、皮肤和神经系统反应等,多数不良反应是比较轻微且可以被治愈的。但是有的药物在上市后由于其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而退出了市场,需要人们进行重视。笔者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查阅后,对服用该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以及特殊人群的应用,希望可以为临床合理性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酮类抗菌物临床应用情况,评价药学干预方法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的接受酮类抗菌物治疗的570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不进行药学干预,同时分析2020年4月-2021年4月治疗的581例患者资料,将其作为参照组,实施药学干预,评价两组处方不合格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比处方不合格情况发现,研究组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在酮类抗菌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药学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能够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药学干预 方法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药学干预方式对酮类抗菌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890张处方进行酮类抗菌物的处方分析,以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的酮处方945张为对照组(干预前),以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的酮处方945张为观察组(干预后),对两组临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超出适应症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量用法、耐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处方的禁忌症用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系统性处方合理性评价下,开展临床药学合理用药可降低处方不合理用药率,提高酮药物的用药合理性。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药学干预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药品干预对医院酮类抗菌物应用合理性。方法 选取020年1月至6月、2020年7月至12月在本院使用酮类抗菌物治疗的病例中抽选1904例(对照组)和1762例(观察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干预组酮类药物的用药频度及药物利用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禁忌证及超适应证用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剂量和联合用药不合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学干预可促进酮类药物的临床用药更合理,用药更规范。

  • 标签: 药品干预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干预对临床合理使用酮类抗生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医院接受酮类抗生素治疗的300例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继续使用常规药物,观察组在用药期间对酮类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药物干预。比较两组药物使用有效率、酮类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用药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7%(χ2=14.945,P

  • 标签: 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药学服务对于酮类抗菌物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筛选80张酮类抗菌物处方,进行药学服务,设置为观察组;选取80张未经药物服务的药方,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研究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1月。结果 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酮类抗菌物的使用中实施药物服务,有利于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药学服务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酮在妇科盆腔炎性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以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妇科盆腔炎患者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甲磺酸帕珠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B组采用头孢地嗪钠联合奥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结论在妇科盆腔炎患者中采取酮类抗菌物治疗,可改善患者不良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妇科盆腔炎 临床应用 效果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药学干预对酮类抗菌物临床合理用药的对策及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16年-2018年期间2320张酮类抗菌物处方予以分析,以2017年1月为药学干预时间节点,将其以前为未进行药学干预的920张处方作为对照组,将其医学干预后的1400张处方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合理用药的具体影响。结果在2017年1月予以药学干预后,观察组的酮类抗菌物应用中超适应证用药率、不合理联合用药率与用法用量率。以及耐药率皆明显对于药学干预前的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于临床酮类抗菌物应用过程中应用药学干预的方法,可提升其用药的合理性,并可有效降低耐药性及药物不良发应的发生几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药学干预